《围城》:城中有温暖,城外有希望

围城

01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是在杨绛的鼓励下“锱铢积累”而写成的。

杨绛在后记中提到,书中那些经历和人物来源于他们的真实生活,却不完全是他们的生活。

有的角色揉合了几个人的性格,有的经历是对真实事件的艺术再造。

比如主角方鸿渐,有些人以为钱钟书写的是他自己,实际上取材于两个亲戚:一个志大才疏,常满腹牢骚;一个狂妄自大,爱自吹自擂。

钱钟书塑造了四个性格迥异,各有风情的女人: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使主角方鸿渐的情史丰富多彩。

印象最深的是他对方鸿渐恋爱时期的生动描写:

他收到唐晓芙情书那晚捧着读了好几遍,迷糊睡着后半夜醒来,又点上灯兴奋地读了起来...老人家对年轻人心理的揣摩真是到位。

唐晓芙在这四人之中是相对完美的,所以钱钟书舍不得把她交给方鸿渐,成为了他心中得不到的那个女人。

他在描写李梅亭、韩学愈、高松年等“知识分子”时充满了辛辣味,对讽刺毫不吝惜的运用有时令人拍案叫绝,大呼过瘾。

现实中钱钟书对抄卡片,假学历充满鄙夷,于是塑造出李梅亭背一皮箱卡片,韩学愈假扮洋博士的滑稽形象。

02

之前听说过一个广为流传的观点:婚姻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所以我对《围城》的初步印象只是一部爱情小说,读后才发现,围城不止一种,围城也无处不在。

从小说主角方鸿渐的生活来看,全书分为几个阶段:回国的路上、在上海生活期间、前往三閭大学的路上、三閭大学教书期间,回上海的路上、婚后上海生活期间。

每个阶段之间的跨越,每次重要事件的发展,仿佛就是方鸿渐“进围城”和“出围城”的转换。

方鸿渐出入的有爱情的围城、有事业的围城;有尊严的围城,也有物质的围城。。。

每个围城里都有不同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复杂的关系网令他开心过,失望过,窘迫过,也愤怒过。

本书的结尾暗示着他要前往重庆投靠友人,他也将冲破现实的窘境,进入下一个新“围城”。

03

方鸿渐的围城有的是主动走入,被迫走出,有的则是他被迫走入,主动走出。

围城的意义不仅仅是“困”,它有时可以成为暂时的避难所,例如为方鸿渐提供栖息之地的三閭大学,为他提供家人温暖的孙柔嘉的怀抱。

它有时也会站在远处,呼唤着你进入它的领域再有作为,就像赵辛楣介绍的上海报馆,也像书尾充满希望的重庆。

回顾自己的生活,也总是这样顺势或被迫卷入各种圈子、各座围城之中。

自己有时会安稳地躲在里面,或满足于跨越后的小小胜利,或暂时作一次修整。

有时也会满怀雄心壮志,破墙而出,换了更好地工作,收获了更好的关系。

即所谓:围城并不可怕,城中有温暖,城外亦有希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围城》:城中有温暖,城外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