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的教育》看教育(01)

十月 开学的日子

01

当我再次看见一楼的大休息室的时候,高兴极了!三年来,我几乎每天经过这里。这时,我上二年级时的老师对我说:“安利柯!今年你要上四年级了,不再经过我的教室了!”说完,她很难过地看着我。——亚米契斯《爱的教育》

老师记得自己教过的孩子。或者,老师至少应该记住自己目前所教班级的孩子的名字。

教育原理课的廖文老师介绍说,他曾参访美国和芬兰的学校,进入到校长办公室。所见令他耳目一新。

不知道你是否曾走进过你们校长的办公室,但可以确定地说,中国校长办公室的墙上悬挂着的一定是或端正大气或恢宏气派的书法。

而美国这间校长办公室的墙上,悬挂着的是全校师生的照片和名字。

老师好奇地问,“这些学生的名字你真的记得吗?”

校长笑着说,“当然啦,我和孩子们都是好朋友,每天他们经过的时候都会和我聊几句。”

原来,校长的办公室就在相当于我们的学校当中保安亭的位置。

这时,我们的讨论区有同学提出的这样的看法:

“他们是精英教育”“他们人少,我们人多,不可行”......

廖老师解释说,“不,这就是他们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学校。我想,这不是人多人少的问题,而是你想不想这样做。当然,这背后有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但是一个校长的视野也是重要因素。”

这不由得让我们反省自身,思考中国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前路在哪儿?该如何行走?

在现代教育价值体系下,我们如今的传统教育现状确实令人担忧,免不了遭到多方愤慨的批评与抨击。

正如“所有打倒不了我的,都将使我更强。”在我们唏嘘中国教育的弊病之时,也不应忽略这样一批有先进的现代教育价值观的教育者,迎难而上,努力为中国教育改革事业奉献才智与热血。

其实,我们中国也有这样勇于探索,敢于变革,突破常规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校长。

他就是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李希贵,一个和学生成哥们的校长。


图源网络

在王营老师的一篇博文里我看到这样的一个故事。

一个初中的孩子对他的老师说:“刘老师,我跟希贵是哥们。”

为什么是哥们啊?

可能希贵校长在路上见到他时,拍了拍他肩膀,击了击掌,泼水节特意多泼了他两盆水。

孩子的世界里,校长就是校园里最牛的人物。校长拍了拍他的肩膀,就像总理握了自己的手一样,孩子就认为,希贵校长跟他真好啊!

在孩子的眼里,他跟希贵就成了哥们。

教育好像如此宏大,我们怎样才能把教育这件事做好,或许是一个难解的命题。

然而,教育又是如此细微,教育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隐藏在一些微笑的细节中,小到记住了孩子的名字,小到对着孩子绽放一个笑容,小到路上偶遇时的一声你好。

教育,在学校点点滴滴的管理细节里,也在课堂大大小小的变革里,更在我们教育者念念不忘的情怀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爱的教育》看教育(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