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谁与叩禅机


      山中的景色招引着我寻幽探美,一个轻闲的日子我扣响了白云深处的门扉,只见一角香台掩映着青翠缥缈的山色,小鸟随风飞入种满竹子的庭院。入夜之后,月色皎洁,山花的倩影随着月光飞上了行者的衣裳。炉烟轻细,幽幽地穿入门帘、随帘如柔波翻卷。萤火虫在佛前轻轻飞舞与佛说着话。幽美的景色最适宜在红尘外欣赏,这里面蕴含着无限的禅机啊,谁与我一起来叩问呢?

      我的翻译苍白乏味,大家还是来欣赏一下原诗吧:招寻闲扣白云扉,一角香台涌翠微。庭鸟因风来竹院,山花随月上人衣。炉烟细入帘波卷,萤火轻于佛面飞。幽景最宜尘外赏,此中谁与问禅机。

      我看律诗,一般会留一只眼检查格律,但是这首,看过好几遍了,愣是没想起平仄押韵来!它的带入感真的非常的强,会一下子把你带入物物、物我相亲相融的秘境,让你屏息细品、心驰神醉。诗人安定宁静,深得诗家三昧,他以极工细灵动的笔触描摹了寺中清幽精致的景象,妙趣横生,禅意盎然,给人当下即是的临在之美。这首诗的题目叫《延寿寺即事》,出自《常山历史文化丛书·古代诗词》。这是一首明代的禅诗,作者是谁,并无标注。从这首诗所写的内容可以看出,当时寺里有高僧,人杰地灵,吸引了诗人去参访,那么这位或者这群高僧是谁?诗中说的延寿寺建于何年?寺又在哪里呢?

        2018年的春天,秋请老师们去她家吃饭,席间有人说起村里的古迹,提到延寿寺。 (这个村子叫辉埠村,是钱塘江上游三衢山脚下的一个古商埠,自古以烧制和经营石灰生意闻名。灰埠的灰窑林立,江港运灰的船只川流不息,夜晚窑火与船上灯火相映成辉,蔚为壮观,后人便把“灰埠”改成了“辉埠”。)秋说:“那是个废弃的古寺,已经倒塌好多年了,如果有兴趣,得空陪你们去看看。”一提到延寿寺,我就不由得想起永明延寿禅师。

辉埠


        永明延寿(904年-976年)是禅宗法眼宗和净土宗两宗祖师,也是一代文化巨匠。他出家前就博涉儒释道三教。据记载,他诵读《法华经》时,感动群羊跪听。赴天台山禅修时,曾入定九十天。禅悟后拜见德韶禅师获得印证。佛法圆通之后,出山弘法,所到之处四方学者奔赴如归。他兴建杭州灵隐寺,理事圆融,定慧等持。他著述恢弘,有《宗镜录》、《万善同归集》等佛学名著,对中国佛教以至世界佛教的发展,有巨大深远的影响。他有三十六位高丽(朝鲜)弟子,回国后各化一方,有的还被尊为国师。开宝三年(970年),受命督造巍峨庄严的六和塔,至今仍是杭州标志性建筑之一。他有"弥勒下凡”、“弥陀化身”的美誉,身后评价历久弥高,清雍正皇帝盛赞他为“曹溪后第一人”,“震旦第一导师”,当代更公认他为“中国佛教集大成者”。

        衢州天宁禅寺,也叫永明禅院。据天宁禅寺记载:"宋建明年间(公元960一963年),永明延寿来衢住锡,前后十五年,著《宗镜录》。"常山万寿寺的桂琛禅师是延寿禅师的大祖师,万寿寺是杭州灵隐寺的祖宗寺,据此推测永明禅师肯定到过常山。 那么延寿寺的命名会不会直接取自他的名号呢?

      到了山里,只见一方水塘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远远的,山坳里有一片林子,林子藤蔓纵横,里面有一个由残垣断壁围成的院子,院子杂草丛生。院子的尽头立着观音像,四周有一大片新烧过的红烛香火和纸灰——即使这样荒芜破败,依然信徒成片!草太深杂物太多,我们找不到有文字的石碑或柱子。     


      秋说村志里可能有写延寿寺的文字。于是去找村志和县志看。《常山县志》卷十八记载:“延寿寺,在县(古县城)北三十五里,宋淳熙二年建(1175),清咸丰八年(1858)被毁,同治八年(1869)僧华会同首士谢恩儒、杨宇知等募捐重建。是常山县最早的一座寺院建筑,现已毁。”

      延寿寺建于公元1175年,永明延寿禅师在衢州天宁寺的时间为公元960至975年,之间相距两百年左右。这样算来寺院的修建与禅师并非同一时代!但是禅师是位大成就者,影响巨大,身后评价历久弥高,他的法脉绵延不绝,后代弟子为纪念他而以“延寿”命名也未可知。

      我问秋,村里有谁知道延寿寺的事吗?秋打听了一段时间后告诉我:“没人知道,据说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破寺里曾住过两位看山的老者,都已经过世了。”

      今年春天,秋发给我延寿寺修复后的短视频,约我再去看看。

      下车时,夕阳在山,金色的光芒穿过树叶照射在焕发新生的寺院里。依旧制修建的延寿寺宽敞而整洁,灰白的院墙与四围高大遒劲的树木相互掩映,庄严而沧桑。观音殿里矗立着披着红纱的观音像与童子像。一个个弧状的门洞引人入胜。右侧的厢房古韵悠然,厢房的门框由废墟中找到的石柱架构,残断的门楣上刻着“延寿寺”三个大字,右柱上刻的上联字迹模糊,因为曾经封上过厚厚的石灰,石灰刮了之后只能依稀认出“@日@@地”,左柱下联是“慈风伴白云”。寺里没有僧人,一切都还没真正开始。

      我问秋:“你后来有没有打听过,村里有谁知道延寿寺的事?”秋说:“我带你去见见老何,何忠贤,他是村里的老文书。”见到老何,说明来意。老何说:“听老辈人说,延寿寺的修建与方腊起义军有关,是方腊起义军守银部队的残余人员不肯投降朝廷隐姓埋名几十年后修建的。延寿寺后面的山顶上有三块平地,据说是他们当年的营寨旧址。我小时候砍柴去那玩过,去那儿的路非常陡峭,有十八级石阶,我们叫它‘十八步’。”“ 延寿寺新建时占地十来亩,一共有三进,一进比一进高,座落像把太师椅。第一进供四大金刚,第二进供如来佛祖,第三进供观音娘娘。”

      守银的官兵!起义军的残余部队!兵败之后拒不投降,在山中隐居几十年!算一算,方腊起义于1120年,兵败于1121年,延寿寺创建于1175年,他们隐居了五十多年!从二三十岁的小伙到七八十岁的老者,守着一大波军银,老了,不能再隐居下去了,怎么办?得想个办法安顿这些洁白无瑕的银子,安顿这颗抗击强权忠义不屈的心!于是有了延寿寺!

      于是有了延寿寺……

     

     

你可能感兴趣的:(此中谁与叩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