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热映之际,为各位介绍一些与西方科幻迥然不同的电影

导语:对于苏联解体(1991)后出生的新生代来说,前苏联和俄罗斯独有的文化与美学仿佛是在另一个世界飘荡。和大部分人的印象不同,苏俄电影之美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就像所谓的“暴力美学”与“战斗种族”,只是现代网络环境下催生的meme。曾诞生过爱森斯坦、梁赞诺夫、丘赫莱依、塔可夫斯基、邦达尔丘克的民族,其文化积淀与美学底蕴仍然值得人们尊敬、热爱与怀念。

正值《流浪地球》掀起了一波科幻观影热潮,本文综合了从上世纪的默片时代到最近的一些苏俄科幻电影,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另一种不同的科幻体验。

从黑白默片时代开始的科幻情结:《火星女王艾莉塔》及其他

Фантастический фильм "Аэлита" / 1924

在国内的名作家介绍体系中,阿·托尔斯泰通常是被作为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来介绍的。然而,他在另一方面取得的建树与写出《苦难的历程》这样的名著相比,也毫不逊色——这就是科幻小说的写作。建筑于奇想之上的《阿丽塔》创作于1922年,讲述的是一位苏联青年到达火星,并引发了一场社会主义革命的故事。考虑到这部小说的创作时间正是作者与孟什维克决裂的前后,书中对于火星环境、社会结构的描述,与其说是在展开科学幻想,不如说是将火星拟作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苏联。

不过,作为一部黑白默片,《火星女王阿丽塔》的想象力要比阿·托尔斯泰更上一层楼。在这部电影中,原本抽象在文字中的场景化作现实,导演普洛塔扎诺夫使用的方式与乔治·梅里爱式的舞台化布景和歌剧式表演完全不同——即使是在将近10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看到充满表现主义的布景、包豪斯式的场景构筑时,仍然会为之惊叹。影片中极具现实主义色彩的剧情设置与冲突,也勾勒出一幕幕想象之外的奇景。

火星上的苏联构成主义建筑

带有埃舍尔气质的火星回廊

女王的服饰极具现代主义风范

必须说明的是,今天当我们谈及苏联的时候,它只是一个存在于尘封历史中的名词;但是在影片摄制的1924年,新生的苏维埃国家,是毋庸置疑的新鲜、现代的概念。在文学、音乐、建筑、绘画等方面,这种新锐的思想渗入到每种艺术形式之中,结合斯拉夫民族长于深思的传统,诞生出许多传统西方世界未曾想象,也难以企及的全新艺术流派与形式。

与快速步入有声片时代的西方不同,苏联摄制无声黑白影片的历史一直延续到30年代中后期。这可能与当时对艺术形态的探索方向不同有关,也可能是因为苏联的意识形态更倾向于在构图与场景中传递视觉上的冲击,而对于科学的向往和期待,始终是新生国家的渴求。

关于苏联科

你可能感兴趣的:(《流浪地球》热映之际,为各位介绍一些与西方科幻迥然不同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