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不知道,喝酒怎么能放心(连载五)

饮食之饮,就中国人而言,一是茶,二是酒。古人认为,茶酒皆有道。茶有茶道,酒有酒道,无论茶酒,饮之品之,都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精神享受而中国人的酒,无论白酒黄酒,都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紧紧相扣。如果说西方是葡萄酒文化,那中国的酒文化就是粮谷文化。这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升华和凝结。小小一杯酒,其背后是中国人对土地的深深依恋。中国人认为,民以食为天,而粮食酿出的酒,被视为是粮食的精华,北方地区广泛流传一句俗语,“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话很粗糙,但却形象地表达出中国人心目中对酒的定位。如此,对用黑麦和土豆淀粉酿制出来的伏特加,用甘蔗汁酿出来的朗姆酒都不愿接受的中国酒友,面对一盏三精一水混合液,如何接受的了?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纵观现时中国白酒市场,实际上“新工艺酒”早已不是半壁江山,而是铺天盖地。笔者在一篇报道中看到这样一段话: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宋书玉说:真正规范的中国传统白酒,采用传统工艺、手工操作,从原料到酿造,到蒸馏,到贮存,到调制,参与酿造的酿酒大师,全程可追溯的中国白酒是稀有资源。这类酒由于受到产区,工艺的复杂,生产周期长,贮存周期长,在酿酒过程中的比例很小等等因素的影响。这类酒约占整个白酒产量的10%以下。换句话说,现而今的市场上,十瓶酒里,真正传统工艺酿制出来的白酒,只有一瓶。这个现状,对酒友们来说,不止是沮丧,更多的是无奈。

但是对于众多酒友来说,更为现实的是,市场上真正传统工艺酿制出来的酒,价格往往高的吓人,而且即便高价购回,也不敢保证拿到手的不是假酒。因此,喝个放心酒,喝个舒心酒,简直成了奢求。

如何能喝个放心酒,舒心酒?我在《酒行天下》一书中写过这么一段话。“如何能喝个放心酒?如何能够让酒友按照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喜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选择消费?汾酒总座提出一个办法:国家强制规定白酒包装印刷如下文字:1、标明酒之工艺、酒之组分。2、明酒是原粮发酵,还是酒精串烧、原浆酒与酒精勾调、酒精香精调配。3、所用香精名称、含量。凡此种种,须一一明示,让消费者自己选择。这是一个办法,但是能否就此治住作假者,以当前国情,也不敢肯定。因为即便是食用酒精也有一个纯度的问题,作假者敢以劣质酒精做假冒酒,如何不敢胡乱编造酒之成分?最好的办法是饮者稳重,不为它动,择酒,先将华丽包装、美妙名字一律摘除。看重品牌信誉,看重产地传统,看重过往经验,择优录取。行走在外,多选地方名酒,在家自酌,享用熟悉品牌。在当前,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难道我们就真的喝不到纯粮好曲,传统工艺酿造出来,价格适中,品质优良的好酒了吗?却也不尽然。多年前,笔者到黑龙江红兴隆农管局,在一个农场和朋友聚会,席间喝的酒就是农场自办小酒厂生产的清香型白酒。品饮之间,觉得猛而不冲,清冽爽口,回味甘甜。第二天早起,清神气爽,毫无醉意,很是惊奇。询问之下,才知道这个小酒厂在几十年前十万官兵进军北大荒时,已经成立,当年的酿酒师傅是从地方烧锅请来的老师傅,传承至今,已经数代,因为是农场职工自己喝的,也用以招待来场客人,所以精选粮谷,严格工艺,几十年风格依旧。当即请农场朋友定制二百斤,辗转运回北京,再转至河北乡下,寻地窖以陶瓮储之,慢慢取饮。几年前,笔者到四川绵竹访酒,成都民俗学者罗西蜀陪同,带我结识了一个民间酒坊的酿酒师傅杨孝光,客从远方来,杨孝光先生的倾情招待,不但带我看他自家酿酒作坊,糟房、窖池,讲解酿酒全过程,而且当场为我们勾兑了一壶他自酿的小曲酒。杨孝光先生年轻时就进剑南春酒厂,跟随数个大师学艺,后被聘为县里一个酒厂的厂长,退下来后,在自家院坝办起小酒坊,酒坊工艺,除用曲改用温江四川省白酒研究所的小曲,用粮极为挑剔,基本按剑南春工艺操作,酿出的酒香气浓郁,柔而不冲,最重要的,是价格不高。成都、德阳很多人都慕名到他的小酒坊打酒连四川省政府食堂,都用他的酒,杨氏酒也被友们称为“食堂酒”。中午孝光先生请我们吃饭,席间喝的就是刚刚勾兑出来的小曲酒,四个人两瓶酒,喝完意犹未尽,询问价格,无包装散酒每斤仅几十元而已。回到北京,特意请孝光先生给我发运一百斤其实,人们喝酒,喝的是酒,不是酒牌子,不是酒瓶子,更不是酒盒子,将其一概摘除,天地便宽。认知一款放心酒,喝到的,一定是舒心酒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此其是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些事不知道,喝酒怎么能放心(连载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