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论――

  韩信,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迁为楚王。因被人诬告谋反而贬为淮阴侯。

  韩信为平民时,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所以很多周围的人都特别讨厌他。

        韩信的母亲死后,穷得无钱来办丧事,然而他却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要让那坟地四周可安顿得下一万家。

  当时下乡南昌亭长见韩信非凡夫俗子,韩信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日子久了亭长的妻子就开始嫌烦他了,很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了。

        到了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了他们的用意,愤然离去。

  有一次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涤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

        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

        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还有一次淮阴有一个年轻的屠户在街上遇到韩信,对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

        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是不怕死,就拿剑杀了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耻笑韩信,说他是胆小鬼。

  韩信落魄时,正如龙困浅滩,虽壮志凌云,满腹才华,却无人能识。而英雄如传说中的龙一样。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英雄必然‘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英雄与常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思想逻辑的不同,常人计较的是一日三餐,衣食住行,蝇头小利。

        英雄谋划的是万里江山,盖世奇功,千秋伟业。所以决不能用看常人的眼光去审视英雄人物的言行举止与所作所为。如果英雄与常人的眼界一样,他又怎莫能成为英雄呢?

        古语有云‘识英雄而重英雄。’英雄并不是常人能够发现的,故他的举止言行才会被认为荒诞不经,被无知的人取笑侮辱。

      有一个叫做《和氏璧》的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未经雕刻的玉石)。

        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

        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理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

        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接着流出来的是血。

        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

        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璧。所以有才能的人,有时候会被埋没很久的。

  很简单的道理,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真正有雄才大略的人,或早或晚是要显露出来的。

        才华应该分为上中下三等;下等;有些才华,既无度量,又缺少胆识,做事唯唯诺诺,随波逐流,庸人也;中等,才华出众,善于采人之长,补己之短,终究会成就一番事业;上等;才华乃是天授,非人力可及,雄才大略,胸怀四海。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

        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

        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目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 汉王只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萧何也十分赏识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从长安到达南郑,就有数十位将领逃亡。韩信因为萧何等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而不被汉王所重用,也逃走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军中有人向汉王报告“丞相萧何逃跑了。”刘邦大怒。

  几天后萧何回来见刘邦,刘邦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为何要逃走?”

        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走,我是追逃走的人。“

        刘邦问道:”你去追回来的是谁?”

        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

        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

        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

        汉王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

        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

        汉王说:“那么,让他做大将。”

        萧何说:“太好了。”

        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

      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如果任命一位大将,就象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

        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正如孟子所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英雄不仅能等待机遇,把握住机遇,更善于扑捉机遇。英雄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达天下。

        《三国演义》里面曹操的一句话‘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可谓精妙绝伦,恰如其分。

  韩信拜将后,刘邦问韩信有何定国安邦的良策。韩信问:“与沛公东向而争天下的不是就项羽吗?那大王自己估计一下,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同项羽比谁高谁下?”

        刘邦沉默良久,认为自己不如项王。

        韩信再拜,赞同地说:“不仅大王,就连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王。可是我曾经侍奉过项王,请让我谈谈项王的为人。项王一声怒喝,千人会吓得胆战腿软,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

        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

        项王虽然独霸天下而使诸侯称臣,可是却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又违背义帝的约定,把自己的亲信和偏爱的人封为王,诸侯对此忿忿不平。

        诸侯见项王驱逐义帝于江南,也都回去驱逐他们原来的君王而自立为王了。凡是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无不遭蹂躏残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强屈服。名义上虽为天下的领袖,实质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强大会很快变成衰弱的!

        在这种情况下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敌人不被诛灭!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给功臣,何愁他们不臣服!率领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敌人不被打散!况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马欣本为秦将,率领秦国弟子已有数年,战死和逃亡的人不计其数,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和将领投降了项羽,至新安,项羽用欺诈的手段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章邯、董翳、司马欣得脱,秦人对这三人恨之入骨。正在这时项羽以武力强封这三人为王,秦国百姓都不拥戴他们。

        您入武关时,秋毫不犯,废除秦苛酷刑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国百姓无不想拥戴你在关中为王。根据当初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称王,关中的百姓都知晓。可大王失掉应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汉中做王,秦地百姓无不怨恨项王。如今大王起兵向东,攻三秦的属地,只要号令一声即可收服。

        刘邦听后大喜,自以为得信晚。对韩信言听计从,部署诸将准备出击。

苏轼对韩信的评价是:“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夫。”英雄一旦有了用武之地,风云际会,气吞万里如虎。

      韩信的这番议论,实际上为刘邦制定了东征以夺天下的方略。

  韩信陈良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还定三秦,战必胜,攻必克,扫强楚,灭暴秦,平齐七十城,破赵十二万。历时四年,终于辅佐刘邦一统天下。

  韩信是一个非常高明的军事家和军事战略家,楚汉战争中展现了他非凡的军事头脑,运筹帷幄,用兵如神,终于辅佐刘邦战胜项羽,得了天下。

        古今往来,成大事者,必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以苦为乐。负鲲鹏之志,扶摇九重直上,击水千里之遥。荣辱不惊,知耻而后进。忍常人之所不能忍,成常人之所不能成之事。洞察时势,伺机而动。窥天时,拥地利,聚人和。高深莫测,变化无形,可化腐朽为神奇。隐于市,静如止水,动如雷霆。功盖于当世,名扬四海,创万世不朽之丰功伟绩。

你可能感兴趣的:(淮阴侯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