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三年前讲述他“心目中的小程序”

现在只要使用微信的人,对小程序应该是一点都不陌生,无论是玩一些轻松小游戏,参与一些投票,使用一些企业服务还是打卡学习多彩实用课程,大家都已经离不开小程序的存在。那么有谁还知道小程序最初长什么样呢?从17年上线至今,小程序们已经走过了3个年头,那在这3年中小程序有什么变化呢?

答案估计不太容易被大多数人猜出来:这3年的小程序功能基本没有变化。

这是不是不符合互联网“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核心思想,但恰恰是这样的一款产品活的却相当久。这让人不得不叹服腾讯张小龙的战略定位能力和他们产品部门的超强执行力。

图片发自App

现在就让我们重新回顾一下张小龙在小程序问世之初对小程序的一番描摹。

大概16年12月份,腾讯公司高级副总张小龙就公布了一项新计划,就是微信“小程序”。跟其他应用程序不一样,小程序在微信里不用下载安装就能使用,这项新计划一度给很多手机APP造成了恐慌。在腾讯的公开课上,张小龙全面阐述了他眼中的小程序。

首先,张小龙一直认为好的工具就应该让用户用完就走,不要粘着用户,所以小程序有四个特性:无须安装、触手可及、用完即走、无须卸载。现在为止所有的程序都需要先下载安装才能用,小程序的第一个特性就是免去了下载的过程。那什么叫触手可及呢?触手可及的意思就是,在类似博物馆这样的场景里,用户在不同的内容前面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获得当前物体背后的信息,这都是触手可及。再有,既然小程序不用下载,你想用它点菜,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了,你点完了就可以退出,用完就走,无须卸载,这也是小程序的属性。

关于小程序,大家肯定都有很多关心的问题,比如入口在哪里?

第一个问题:入口在哪里?张小龙说,小程序在微信里是没有入口的,也不会有一个类似商店的地方把小程序聚集起来。大家都关注过微信公众号,公众号在微信里面其实也没有入口。一个用户如果没有订阅过任何一个公众号,他在微信里面就找不到这样一个入口,小程序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人没有去运行过任何一个小程序,他在微信里也找不到小程序的入口。这就是微信里一直倡导的去中心化结构。那你可能要问了,小程序搜索总可以吧?张小龙说,用户能搜到小程序,但是他们会极力限制搜索,避免滥用,这样才能保证小程序是通过一种用户触达的方式来运作。

没有入口对公众平台来说其实是有好处的,因为当微信没有这样一个入口的时候,所有提供公众号服务的企业,他们会自己想办法把二维码铺到所有能够铺的地方去,公众号的入口就不是在微信里面,而是在二维码里。如果是微信里有一个基础入口的话,大家就可能都去抢微信入口了。

第二个问题:小程序跟订阅号、公众号是什么关系?张小龙说,小程序跟订阅号截然不同。订阅号的价值是通过粉丝数,或者说订阅用户数来判断的,但是小程序的目标不是收获多少粉丝,因为粉丝不意味着访问量。对于小程序来说,它只有一种访问的关系,所以它跟订阅号号从本质上来说是截然不同的,是一种新的形态。

那对于公众号来说,虽然小程序和公众号是一种很独立的关系,但是因为很多公众号和小程序可能是一个企业开发的,所以它们应该有某种关联。目前微信提供的一种关联是:你在公众号里面可以看到这个企业还做了哪些小程序,或者你在一个小程序里面也可以看到这个企业还做了哪些公众号,他们是可以互相跳的。

第三个问题:小程序能推送消息吗?张小龙给的答案是不能。如果小程序能推送消息的话,那就意味着你访问的每一个网站都会发一条消息给你,那你可能会崩溃掉,所以它是不能推送消息的。但是微信小程序会提供比较有限的服务触达能力,比如当你在小程序里面做了一个操作,并且希望收到后续通知的时候,小程序会提供这样一个通知的机制,但这个通知不是说谁来过就能获得推送,而是要用户主动确认的,所以是一种很有限的通知的能力。

第四个问题:小程序能分享吗?答案是不能分享到朋友圈,但是可以分享到聊天、群里面。小程序的分享更多的是希望能够带来一种新的协作方式。

举个例子,当你把一个投票的小程序发到群里的时候,意味着群里面的每个人都可以立即启动这个小程序,进行投票,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其他人的投票。

三年过去了,这些战略都得到了几乎完美的执行,拥有小程序的企业越来越多,但不变的是小程序还是最初的那个小程序,预测以后仍然会是一个好用的小助手。

不是一直变化的目标和方向就是符合时代要求,而是真正的刚需从来没变过,只不过是偶尔披了个马甲罢了。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小龙三年前讲述他“心目中的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