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乌合之众》到底收获了什么?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古斯塔夫·勒庞 著,波洛 译

推荐指数:⭐⭐⭐⭐

对心理学、社会学甚至是历史学感兴趣的人,都逃不过一本书,那就是《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它至今仍在国际学术界有广泛影响,它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文献。它解析群体心理、掌控团体意识,教你认清自己、看清群体,教你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这是某东上对这本书的推荐,切实诚恳,但值得推敲。

所以我们读《乌合之众》,到底看到了什么?

这本书出版时间是1895年,作者是来自法国的勒庞,到今天已经125年了。19世纪之前的法国可谓是动荡不安,集体运动繁多,这在本书中也提到很多的案例。同时也让这本书有些晦涩难读,很多例子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很难理解或感知。

《乌合之众》是一本研究群体心理的心理学读物,对于想要掌握群体力量的人来说,非常值得一读,但对于普通人来说,简直是分分钟出戏想抵制,毕竟书中提出的观点,确实令人难以接受。

书中反复论述的点就是群体是智力低下、情绪激动、自信倍增、极端幼稚等,当你觉得自己还比较聪明,不会成为群体的时候,勒庞告诉你,所谓乌合之众,就是说再聪明的人都有傻逼的潜质。“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驱使,他也很容易抵制这种欲望。但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欲望。出乎预料的障碍会被狂暴地摧毁。譬如古代士兵的屠城行为、和墙倒众人推的普遍行为等。

那究竟什么才是群体,聚在一起就是群体吗?

不是的,当一群人有了同样的心理,才能够成为群体,乌合之众就是由共同心理诉求组成的群体。

书中有大量的论述表明,一旦形成群体,就会出现智力下降、容易冲动、虚假自信和毫无逻辑。

作者认为,群体是无智力、没有责任、易受暗示并想象力超群、情绪极端夸张化的。例如神话故事、英雄传奇,往往是一点点轻微的印记或甚至不存在的记忆引导,就会形成一个事件,并最终被群体无限扩大化。

所以史学不一定是准确的,陪审团不一定是公正的,甚至是多数人的证词都可以是臆想的。

那么群体是如何行动的?

像羊群一样,群体也是有领袖的,且人类自愿为奴的本性也渴望领袖,所以如何成为引导甚至领导群体,是几千年来不变的话题。引领群体意味着至高无上的权力,随之而来的社会地位和财富,是无不向往的。

根据群体的特征,无智力、易受暗示并想象力超群、情绪极端夸张化,越是个人无法理解的东西,越是为群体所推崇,纵观几千年历史文明,所有起义或推翻政权的领袖人物都是富含神话色彩或者极具神秘性。

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但是从感情及其激发的行动这个角度看,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一切取决于群体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么性质,正是群体这样不顾一切地慷慨赴难,为一种教义或观念的凯旋提供了保证,群体会怀着赢得荣誉的热情赴汤蹈火,这种英雄主义毫无疑问有着无意识的成分,然而正是这种英雄主义创造了历史。

所以这也是这本书时常被人研读讨论的原因。

推荐里提到“教你认清自己、看清群体,教你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关于这一点,我保持怀疑态度,只能说它会让你有意识防范自己成为乌合之众,但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却终究是太难。

我们始终有一种错觉,以为我们的感情源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

毕竟人类的本性,以及后期所受教育的影响,群体只能是归宿,而成为什么属性的群体一员,或许是我们挣扎过后可以区分的地方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完《乌合之众》到底收获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