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期综艺节目上,朱丹提到在女儿一岁的时候就给女儿买了钢琴。
而应采儿却很直接地对朱丹说:大错特错。
朱丹一脸不解: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难道不对吗?
应采儿说:孩子的兴趣确实需要培养,但是,必须要孩子从主观上特别喜欢才可以。儿子Jasper提出要钢琴,如果我很轻易给他买了,他就不会珍惜,甚至会半途而废。
应采儿说,她会和儿子Jasper说,钢琴很贵,家里没办法给你买,如果你真的很喜欢,就好好去学,妈妈觉得你弹得好,就会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你。
很多人为应采儿的育儿智慧点赞,大呼应采儿果然是育儿高手,怪不得儿子Jasper教育得这么好,对儿子Jasper提出的要求延迟满足,这样的孩子会成功的!
从《爸爸去哪儿》综艺节目中确实可以看出Jasper教育不错,除了应采儿和陈小春夫妻二人营造的家庭氛围不错的原因外,也能看出应采儿在教育儿子方面很有自己的心得。
但这并不意味着朱丹就是错的。
节目播出时Jasper已经有六七岁,此时朱丹的女儿两岁。
六七岁的孩子和两岁的幼儿面对满足的需求是大不一样的。应采儿在Jasper提出要买钢琴的时候,可以讲条件,有意延迟满足他的要求,这是适应六七岁孩子的心理特点的。而朱丹面对两岁的幼儿,完全可以在买得起的情况下,买来给两岁的女儿熏陶艺术,甚至完全不必故意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买得起就爽快地买,买不起也痛痛快快地承认买不起,不要故意设置障碍。
心理学专家认为,具有延迟满足能力的人更容易成功。比如,如果告诉孩子,给你一个棒棒糖,你可以选择现在吃掉,也可以选择半小时后再吃,如果半小时后吃就会奖励一个棒棒糖。调查结果显示,那些选择等待半小时再吃棒棒糖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很多父母听了专家的话,故意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饿了,没关系,等一等再吃;孩子要抱抱,没关系,等一等再抱;带孩子去超市买了零食,孩子当下要吃,父母认为孩子要等一等,或者非要孩子回到家再吃。
以此检验孩子是否具有延迟满足能力的父母没有弄明白专家的话,专家认为,具有延迟满足能力的孩子更容易成功,意味着具有延迟满足能力只是孩子成功的必要条件吗?很显然不是。能够成功的人具有的美好品质无数,而延迟满足能力不过是其中一种。具有延迟满足能力的孩子不是一定会成功,而是更容易成功罢了。
家长想培养这种更容易成功的延迟满足能力,该怎么办呢?
答案是在孩子婴幼儿阶段就及时马上立刻满足孩子。
孩子天生活在当下,当时当下的生活才是孩子理解中的生活,尤其是婴幼儿,饿了就要吃奶,累了就要睡觉,想妈妈了现在就要妈妈抱。这是他们最初的安全感和生命感建立的基础和来源。
这是一个宝宝成长的必然阶段。跳过这个阶段会怎样呢?让小小的婴幼儿在饿了困了的时候再等一等再喝奶睡觉可以吗?
回答这个问题要了解婴幼儿。婴幼儿时期的大脑还理解不了延迟满足的概念,你让他等一等才有奶喝,他只会理解成没有奶喝,妈妈不爱我。让他等一等才有觉睡,他只会理解成不能睡觉好难受,妈妈不爱我。
一个长期“得不到妈妈的爱”的宝宝在婴幼儿阶段是不会建立起深刻的安全感的,长大后更加不可能具备延迟满足的能力,相反,小时候没有及时得到满足的孩子长大后心理上出现对某物的匮乏感,会无限制的满足自己在婴幼儿阶段某一方面的缺失。
缺席的一课迟早要补上。
我们不能让一个长期食不果腹的人在美食面前等待,更不能让年幼的孩子长期处于延迟满足的状态。更何况让孩子延迟满足不是让一个饥饿的人再饿一会儿那么简单。
经过婴幼儿期,可以适当地对孩子的要求延迟满足,从几分钟,几小时几天开始,让孩子体会延迟满足的好处。但我个人认为,不是必须,不要考验非要孩子延迟满足孩子。
李雪在《当我遇见一个人》这本书里得很透彻,延迟满足能力始于婴儿期的及时满足。
家长不必为了成功刻意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延迟满足的能力不是刻意培养出来的,而是多次及时满足养成的。
孩子想做一件事,马上满足始没有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