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把“假笑”当作职业快乐吗?

《你好,李焕英》让贾玲成为了春节期间的热点人物。

一个喜剧演员,用一部贺岁片收割观众的喜悦与泪水。她做到了。

不管你喜不喜欢贾玲,你一定不会讨厌喜剧。

在这个追逐效率的时代,喜剧成为了打工人必备的解压包。活跃在荧幕里的喜剧人,为屏幕前的我们生产着快乐的产品。

多数情况下,成年人的笑,并不是喜悦的流露,而是对生活的顺从。

我们看过,一个高速收费员,露出服务标准型微笑后,掩面哭泣的真实场景。也见过满脸倦意的教师,进入教室之前,在门口努力挂上笑容的不易。

我们自己也常常是“假笑”的代言人。比如,异地过年的人,与家人视频时,为了让遥远的亲人放心,暂时性的精神抖擞……

难道真实的笑,成为了一种奢侈品吗?很庆幸,当你为别人而“假笑”的时候,有把“假笑”当作职业的一群人,为了让你“真笑”而绞尽脑汁。

这群喜剧人,是别人的快乐制造机。他们活跃于各种综艺、脱口秀、小品、相声、影视剧里,成为了迸发快乐的源泉。别看他们是“假笑”,换来的,却是货真价实的欢笑。

很残酷的事情是,靠“假笑”吃饭的喜剧演员,脑海中想到的,永远是抖包袱。如何迎合我们的喜好,是否拨动了观众的笑点,成为了“绩笑考核”的铁律。他们会不会得上一种“假快乐”的职业病?

蔡康永关于快乐和喜悦的差别,值得玩味。也是解决“假快乐”问题的一把钥匙。快乐是一种新鲜感,喜悦是一种满足感。

随着人慢慢长大,新鲜事物越来越少,快乐也不再轻而易举就获得。而我们丧失快乐的能力时,却得到了更高级的喜悦。

比如关照家人,体贴爱人带来的满足感,让你内心充满喜悦。如果说,快乐来自内心的狂欢,喜悦就源于他人的反馈。

贾玲在接受《你好,李焕英》上映采访的时候,第一次哭得这么凶。

她暂时丢下“假笑”的职业装,回归了普通人的一面。每一滴泪水里,不仅满载了对已逝母亲的怀想,更包含了对他人认可的感激。这或许是代替快乐的喜悦吧。

“假笑”久了会快乐吗?

我们不妨换一种问法:看到别人因你而欢笑,你开心吗?

我想,会的。

因为,令人快乐,或许比自己快乐,更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贾玲,把“假笑”当作职业快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