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浅读(7)慎独

《大学》第七章120字,阐释的是“诚其意”。怎样做到“诚其意”呢?关键是过好“慎其独”这一关。

“慎其独”,简称“慎独”。本章并未对什么是“慎独”进行解释。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的初步理解是: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需要更加谨慎,这就叫“慎独”。

为什么要“慎独”?在《中庸》第三十三章有解释。《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意思是(鱼)虽然藏在了水里,但也被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人也是一样,独处一室,天知地知我知,头上三尺有神明。你的心念,你的话语,你的行为,无不被自然和神明所关注。正是这样的敬畏心,才会自觉“慎独”。

怎么做到“慎独”,《中庸》说了:内省不疚,无恶于志。意思是内心经常反省,做到内心没有什么愧疚。再具体点来说,反省什么呢?我理解那就是“慎言,慎行,慎思”,做到“不言而信,不动而敬,不思而得”。

本章中,曾子说“诚其意”就要‘毋自欺“,就要”自谦(慊,音怯)“,就要”慎其独“。那么,似乎可以这样理解:慎是为了至诚,独是为了尽意“。有人总结说,慎独有原则和方法之分,原则有三个:变外向为内向,变散乱为专注,变众多为单一。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即环境的外部监督——笔者注)另一个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即自我的主动调适——笔者注)

本章中,曾子还举了一个反面的例子,刻画的是一个小人的形象。文中是这样说的: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这段话写得入木三分,将小人的嘴脸刻画得惟妙惟肖——小人在暗处时,只要是私下,人所不知,就去做坏事,简直是无恶不作;但是,一旦到了明处,一见到君子,立刻变了样,举止上躲躲闪闪,一方面千方百计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一方面自吹自擂,向人炫耀自己如何如何好。

在曾子看来,这就是“自欺欺人”,因此也就无法使自己的内心真正感受到坦然和满足。为啥?因为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环境中,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早就看到了他们的心肝,把他们看透了。所以,这样做毫无益处。

文章最后说,“诚意”有什么好处呢?能够让人“心广体胖”——因为心胸宽广,坦荡无私,所以身体康健,安泰。在思想改造的同时,也强筋健骨了,何乐而不为呢!

读完此篇,我有时也感到很困惑,如今的世道真是不一样了,有时往往是小人大行其道,为了一己私利,无所不用其极,得志便猖狂,欣欣然有喜色。“狭路相逢小人胜”,反倒是君子见小人躲躲闪闪,因为不如小人富且贵,相形见绌啦,为善不著啦!我想,这是儒家真的没用,还是有人根本不用儒家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浅读(7)慎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