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打趣地说:我可是一枚"资深"的全职妈妈。这荣誉和一些某行业的资深人士有异曲同工之妙,大言不惭⋯⋯
二胎儿子今年8岁,这标志着我的全职生活也是这个数字。记得当年依依不舍地辞掉了轻松稳定的文职工作,专心回归家庭,相夫教子。当时有一丝丝的无奈与无助,被逼的成分多一些,因为实在找不到人来帮忙带孩子,家里的大宝也刚满三周岁,做留守儿童一年多,心疼!家里的老人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差,也需要人照顾。我貌似被这样的呼声唤回来的,心不甘情不愿,而且是夫妻两地分居。所以,我的心灵处于关闭状态,慢慢缩小自己的社交圈,脱离社会的状态越来越明显。
这些年停止成长的我,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和目标。一心只想着:等孩子们长大了,我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经常失眠,与娃爸零沟通,两颗心越走越远,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是我最痛苦的时候。
白天,我用忙碌填满,麻痹自己。曾经最多的时候我同时照顾四个小孩子(哥哥姐姐的女儿上幼儿园住我家),一个老人。邻居们都说我像超人,特别佩服我。特别是周末,我家的客厅够宽敞,邻居家的孩子都喜欢来我们家玩,像个小型的幼儿园。我接纳孩子们的脏、乱、吵,有时还为他们准备午餐,比较要好的,还留下来一起吃晚餐。我的女儿跟哥哥、姐姐的女儿年纪相仿,上同一家幼儿园,为了接送方便,暂住我家。所以我跟哥哥、姐姐的亲情连接超好,父母亲也因此来我家频率增加,一来就可以见到孙女和几个外孙呀。
但是,我苦于无法融入娃爸的家族里面。姐姐们跟家婆讲客家话,我不会讲,只会听,她们迁就我跟我讲壮语。语言是一个小障碍。跟老人也是处于磨合期,想想我是因为嫁了她儿子才认识的她。08年生女儿,在老家待产、坐月子,跟老人相处了两个多月,彼此还不了解。生活在一起,我的挑战不断。
我的生活模式跟母亲的言传身教一样一样的。生了小宝,把主要精力放在他身上,忽略大宝、忽略伴侣,迷失自我。小时候经常被父母要求: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明明是弟弟的不对,也要忍气吞声让着他。心中有无尽的委屈,不敢表达。
我三岁多的女儿经常无缘无故地痛哭,就像一个周期性的情绪大爆发。 最严重的一次,我忍无可忍,把她一个人关在二楼的大客厅里,她很害怕、很紧张,一直在试图打开那扇门,拧着拧着,不小心把自己反锁在里面,门越来越紧,我冷漠地站在门外。小小的她跑到窗边,拼尽全力,向外求助:救命!救命!嘶心裂肺!她也是我十月怀胎生下的呀。我赶紧找来钥匙,把门打开,看到她一直在窗前跳跃,如果没有防盗网,她已经往下跳了⋯⋯我现在想起,心里一阵阵地后怕。无尽地自责:为什么我会做出这样的可怕举动!
后来才知道,我把家庭的排列次序弄乱了。正确的次序应该是这样的:自己第一位,伴侣第二,大宝第三,夫妻俩共同养育孩子,联合大宝一起照顾小宝。家庭才能和谐幸福。
面对0-3岁的孩子,父母扮演的角色是守护神。看看我对女儿做了什么?冲动是魔鬼,自己的情绪管理不好,孩子成了出气筒。
良好的夫妻关系是送给孩子最重要的心灵礼物。孩子用整个心灵来感受父母的爱,而非语言、行为。女儿会讲壮语。以前我和她爸吵架的时候,她很害怕,跑过来阻止了很多次。当时我没太在意。结束两地分居之后,两人观念的不同分歧越来大,越吵越凶,我内心的不舒适感越来越强。我们进入爬行动物脑,就像两个相互撕咬争地盘的动物,失去了思考的意识。直到女儿哭着喊:爸爸妈妈你们别再吵了!我一下子惊醒过来。
学过心理年龄和平衡情绪,多了一份觉察,处于儿童期的我,有争吵未必不是好事,抢地盘--成长到青春期了呀!面对情绪红绿灯,一不小心闯红灯了,允许自己犯错,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后知后觉,改变自己。
把全职妈妈当作一份事业来经营。这是参加学习两年之后的底气,已经找到迷失的自我。在培养孩子自信心的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从班里的家长代表到目前的校级家委代表,去年被聘为家长学校的副校长,自己的付出被看见,价值体现出来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