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方能解决问题

-----读《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有感

对症下药,药到才能病除;方法对了,问题才能解决。

不管是怎样的班级,都会遇见问题学生:他们淘气捣蛋,在你课堂上传纸条讲小话,他们做作业磨磨趁趁,拖拖沓沓,他们站办公室还嬉皮笑脸,他们就是油盐不进,不思悔改……老师的好心屡屡受挫,百般的教育可他们仍然在原点。真是想扔掉这些拖油瓶,轻装上阵去。可是教师的素养却又令你必须得管,必须得拽着他往前走。寻找教育这些神兽的灵丹妙药说真得每个老师从没放弃过。在这个暑假,有幸读了《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小技巧获得大改观》,那五十个简短可行的方法令我特别惊喜——我的这些牛鬼蛇神有救了。

一 孩子,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刚放假,家长就打来电话:“王老师,童童,唉,这次科学成绩是个C,怎么办吧!自从上学期科学老师批评了她,她就打心眼儿里不喜欢老师,不喜欢上科学课。你在家长会上谈到孩子科学科的重要性,很可能造成孩子中学偏科的……”家长语气充满了焦虑担忧。

思绪回到三年级下期临近期末,科学课上童童与同学讲话,老师走过来,轻轻拍了她的头,提醒她专心,随便批评她上课不专心学习是不对的,没想到童童就这样和科学结下了梁子,从此怎么也不喜欢老师,说老师冤枉她。紧接着期末考试就考了不及格,给机会补考仍是不及格。 家长拿到孩子成绩时傻了眼,怎么也不相信自己聪明的孩子学不好科学。为此打电话与科学老师交流好一阵子,下来也批评教育了孩子,可是这学期仍是重蹈覆辙。其实童童的确是蛮聪明的女孩子:热爱生活,喜欢臭美,理解能力还不错,记忆力也强,小学入门级的科学课不应该学不走。不喜欢老师,不喜欢上科学课,才是他的心魔。

我答应家长开学好好的找童童聊聊。不能让这个孩子就呢?书中42章节——改变学生的思考方式,给了我启示:

“如果孩子对某一门学科不感兴趣,那么除非他看到这门功课的独特之处,否则他永远提不起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大多数情况,我们需要改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看法,在此之后,他们才会希望去接受我们想要教给他们的知识。”

我找到了走进童童叩开他心门的钥匙:告诉她现在所学的知识跟她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帮她找找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让她读读科学书籍,同她聊聊科学老师做的小实验,告诉她这些小实验我好多都不会做,可科学老师会,我还要告诉她,有一次我请教科学老师才把把多肉养好的……

“如果不在菜里加一些他们喜欢的调味品。他们是不会想要尝试的。”相信这样的调味剂会对童童有作用。我期望着我和童童的谈话,我希望能改变童童旧有的思考模式,激发起她对科学的热爱!

二 做孩子的救命稻草

“你握住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手,你握住的是他的未来……”

常说不误人子弟,尽量让每个孩子我都健康发展。然而看着班上那几个学困生,常常一筹莫展!你都可以想象他的未来,可又有真么办法!就说我班的这个小可怜吧,我确实有些无能为力了:我教他四年了,我鼓励他,上课关注他,发现他的闪观点表扬他,知道他画画好,小报做的还行,推荐他参加计算机老师的绘画比赛,好不容易一点点起色,可是过不了许久,他又回到原来的那个他:那个萎靡不振,爱做不做,上课一副心不在焉,无精打采的模样。看见他这样,一想到他未来的样子可却无计可施。

其实我是知道他的根源的,他有一个双胞胎哥哥就在我们年级的另一个班,和他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踏实听话,下午放学打扫卫生,别人都走了,他也要坚持把卫生打扫干净的那一种,就这么一点就足够优秀的了,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孩子,在家里,当然是爸爸妈妈喜欢的角色,把什么都做得好,学习也这么勤奋,成绩不错,啥都胜过这个弟弟。哥哥的风头,弟弟是抢不过的。在家表扬哥哥是常事,在哥哥的阴影下成长的弟弟太难超越哥哥了。好不容易有一点长进,可和哥哥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反正都胜不了哥哥,那就以烂为烂吧。就这么一个烂泥,怎么也糊不上墙。

有一次孩子造了这么一个句:就算我表现的好,妈妈也是不喜欢我的!这就是孩子的心病啊!

让孩子每天饱含激情,开开心心的上学,对这个孩子来说太难了!我曾经的尝试、包括孩子少有的转变都犹如昙花一现!我何不多转化角度,用多种方法去激励与他呢?

“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设计一些问题,请孩子帮老师做事、转移话题,谈谈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当老师同学或是别人的面多表扬赞美、多谈谈孩子的兴趣……”这些方法多好。这个孩子太缺乏自信啦,好不容易有一点成绩,可是怎么也比不上那脚踏实地一天天成长的哥哥啊,他更需要老师这根救命稻草!努力为他树立信心,每天为他打开一扇阳光灿烂的窗,让他的心情愉悦起来,充满热情地对待每一天,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给他一个微笑,更加细心地关注他,及时发现并驱散他心中阴霾,打开他的心结,拔除掉他心中的坏情绪,改变他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

每天给他一个微笑,变着法子,调动他的情绪,让他心情愉悦地、满腔热情的投入到每一天的学习中,摘下他身上的假面具,相信一定能行!

            三 让每个学生有事做,变得有责任感

    孩子的天性——好动好玩,有孩子的地方就热闹。可是课间让孩子静静地待着, 像程序化的下课上厕所,待在教室里有教养地样子,对于少儿来说真得太难,不近情理,有失天性。让孩子承担一些事务,开展一些活动,从中养成负责任的态度,也减少不少课间的疯狂打闹而无端起的纷争,这点,我深有同感。

每天午管餐后的劳动,我为每个孩子安排劳动岗:个人位置首当其冲得干净,窗台,前后空地,教室外走廊,讲台,工具摆放,饭后每人都得劳动,各尽其责。班上的工作人人有份:多媒体开关,每期黑板报的排版设计,各科作业的收发……让人人参与班级的工作。我班没有班干部一说,因为我们人人都是干部,人人都是班集体的一员。我们每周都对班级的每项工作进行评定,鼓励工作得法,不断改进的同学,帮助工作做不走的人提高能力。课间,我们开展养植活动,给植物浇水,观察她的变化,我们组织手工小组,研究手工的折法,探讨他的原理。上学期,孩子们玩响炮,响炮为什么会响?为此孩子们查资料,研究折法,不少同学明天其原理,觉得特别有意思。课间操,孩子在班长的带领下喜欢跑步,跳绳,玩球……活动中孩子们明白事理,变得积极,变得有责任——自己的事情要尽量做好,不要无畏的拖累大家,给班级造成影响。

要让每一个学生找到他在班级里的定位和角色,让每一位学生在班里都能够有事做,这样就不会无事生非, 就会大大减少纪律问题。当学生一直有事情做时,就不会再想其他的事情,也不会有时间调皮,捣乱。其实课堂也是这样:让每一节课都丰满起来,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教学,让每一个环节节节相扣,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的去做,在这个过程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发现问题,得到知识都是需要思考完成的,这样学生就会专注于自己的问题而非一些其他的事情了。

这样的课堂里每个孩子都是珍贵的存在,人人有事做,找到自身的价值感和满足感,就会让那个课堂学习变得有效率,从而学生也会变得越来越自信。

《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 书中作者对课堂上的一些小技巧的设计, 简短的几句话, 真的非常具有实用性的, 唯有让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才有可能更好走进孩子心灵,解决孩子的问题。

  《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让我明天了:优秀的教师,并不是因为他们能力更强,也不是因为他们的学生有多优秀,而是优秀的教师都有一个共性:

    眼睛里有学生,从心底爱学生,善于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求方法。

    他们做的是"爱的教育"。从细节出发,用爱的方式,智慧地处理学生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症下药,方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