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本不打算聊,直到最近群里喊出“大学毕业10年,再回母校看看”的口号,大家热热闹闹的响应,连续1个月呼声不断,吵的我的心啊,竟然有一丢丢想要去的冲动。
其实同学聚会,走出校园后,便不想再去。
原因么,你想听么?
1
先从我那些同学们的故事开始吧。
本科在华北的一个小城市里,入学第一天就发现,周围同学基本都是从附近农村或县城来的孩子。聊熟了以后,他们竟然让我这个外省来的三线城市女孩有了一丝丝优越感。而他们的质朴和真诚也让我们四年的革命友谊,根深蒂固。以至于毕业十年,在我心中最要好的朋友,还是我的大学某某某。
我的同学A,毕业后努力找工作。在外省的毕业招聘会上找到一份符合专业的工程类工作。从此扎根天津海港,一干就是十年。从最艰苦的工地干起,一直做到现在的大型项目经理和中层领导。在外人眼里,他可算得上是努力,奋斗,拼到了现在的小有成就。而我知道,常人很难承受他吃的苦。且不说深秋凌晨一点泡在冰冷的海水里勘察,单单是近五年在亚非拉地区做项目的苦就无人可比:语言不通文化不同,人烟稀少环境恶劣,导致他回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适应不了现代文明生活。他说他抑郁,我信。
我的同学B,找了一份煤矿类的工作。2008年啊,煤炭行业还很好。他拿着人人羡慕的月薪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那是他入职五个月以后的一天,井下的矿工传送带(类似于自动扶梯的样子)突然出了事故,越转越快。由于传送带很长站在上面的人很多,等到旁边的工人赶过来紧急制停时已有十几个人被甩飞出去,当场死亡一人。他说当时我在后面排队等着上传送带,眼睁睁看着前面的工友就这么飞了出去。才知道生命啊,那么脆弱。我好怕。。。那以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他申请调离岗位,用业余时间疯狂读书,终于在一年后考上了一个名校的研究生,辞职深造去了。再后来,在美丽的校园里,遇到了他美丽的爱人,毕业结婚。
我的同学C,她和他们在临毕业时成为我们班的模范情侣,俩人一起考入了同一个城市读研,却由于再毕业找工作分到了异地。熬过了异地恋的辛苦,父母的担忧,克服了调工作的困难,俩人最终走到了一起。现在升职加薪,结婚带娃,一个都没落下。
2
我的研究生生活在南方一个二线城市。那里集结了这个专业的各路精英。我的同学层次丰富了起来。有大城市的中产阶级,富二代,也有小地方的寒门学子。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质:学霸。考试单科满分是家常便饭,随手就拿个国家级奖学金,国内国际知名期刊发表个文章感觉和应付期末考试一样稀松平常。我不得不拼命追赶,才能达到他们的底板。
我的同学D是一个技术宅。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所有任务外,他的业余爱好就是下棋和编程。以至于那些年我们在人人网、qq农场偷的菜,都是用他编出来的外挂。在我眼里,他永远身上发着光,没有搞不定的程序。毕业后,由于成绩优异,被好几个国内知名设计院疯抢。最终他选择了出生的那个三线城市。然而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掩盖不住的光。两年后由于业务成绩突出,被提升到技术领导小组,又被调到外单位交流学习。各种项目接到手软,当然奖金也拿到手软。今年他就要完成人生中另一项重要的事情--结婚啦。
我的同学E,虽然来自寒门,但什么都挡不住他那颗聪明的脑袋。不但研究生期间成绩卓著,而且还申请到了国外的公费博士。毕业后的四年,他在一个发达的欧洲国家学习。不仅发表了多篇世界级优秀论文完成了学业,而且烧的一手好菜,签了一份好工作,还找到了一个优秀美丽的亚裔女友。哈哈我还记得他因为眼睛小而戴不上隐形眼镜的焦急尴尬,记得他为了减肥看着我们聚餐流着口水却坚持只吃一根黄瓜的执着。讲真,他完美的完成了人生逆袭。
我的同学F。在他换了三部iPhone手机和两个高配单反之后,我们才知道,他其实是个富二代。但平时他为人低调,我们不知道他家里面有多少钱,也不清楚他父母具体是做什么的。他也从不穿大牌衣服,没有在学校附近租住单身公寓,不泡酒吧不撩妹纸,只喜欢电子产品和摄影。所以走到人群中你根本不觉得他有多特别。但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上进的男孩子:他喜欢这个专业,所以不顾家人反对执意深造,一路读到了博士。学习成绩很优异自然不用说,不偷懒不骄傲真的挺可贵。要不是最终被他爸抓回去继承家族企业。我们都笃定他会一路学到院士。。。不由得想起了那个段子:林俊杰如果不好好做音乐,就会被逼着回家继承那几亿的财产。唔,比你有钱的人还比你优秀,看着就好气呀。
3
你看,并不是我不参加聚会就失去了与同学们的联系,他们的故事,有时会他们自己讲给我听。
还有好多同学没有提起,包括中学同学,他们都很具有代表性。比如成绩差但现在生活小资的,毕业即失业然后转行的,家里有矿没继承自己在外创业的,在央企做到风生水起的,从上海辞职回老家但升薪升职的,从老家辞职去北京发展已投资买房的,在煤炭行业落没到发不了工资的。。。
看着我的同学,就像看到了人生百态,生活的丰富多彩。而这一切,不正是吸引我去见他们的原因么?更何况我和他们的关系并不差,“儿时”感情都还在,没有理由不去。
讲真,大学以后,参加过几次初高中同学聚会。起初我们只是认真的开心。后来渐渐不一样了。没有继续读书的同学,带着娃来参加,聊着奶粉或一些他在社会上遇到黑道白道的事。而继续读书的同学又分为北上广深杭等一线城市著名高校聚集圈,和其他二三线城市二三本同学。不是大家有意分之,只因为聊的话题逐渐不同,他们说的我们不懂。就像你无法和研究历代帝王的人聊两个小球是互相怎样吸引运动一样,我也无法和那些知名学府的同学聊晚上是怎样躲过宿管去网吧通宵游戏的,因为他们只在图书馆里熬夜通宵,并不玩游戏。到最后,大家只能靠儿时那些依稀的记忆与搞笑段子互相维系。
那时我就知道,差距在我们身上,悄悄拉开。
很沮丧,我们想拼命维护的感情,却被“不同”撕开了个越来越大的口子。
当人生轨迹不再相交,当我无法参与他们往后的生活,我,也只能成为他们的“旧友”。
4
并不像其他人说的,同学聚会,聚着聚着就成了炫富,推销,经营人脉的一种场合。大家还是会为了一份青春的记忆,愿意再次走到一起。只是我是一个选择性自卑,喜欢在热闹中孤独、敏感的人。亦或许,曾经对我的学生生涯爱的太深刻。
以至于毕业后留在学校考研期间,对校园每一寸土地,每一个教室,每一次欢乐都念念不忘。无数次站在物是人非的校园里,怔怔的望着某一个地方哭泣。那是我的青春啊,再也没有你们。
以至于硕士毕业的时候,我竟与导师和同学撒了个谎,告诉他们错的离校日期。提前前一天,偷偷收拾东西坐上了火车。没有人送行,我不要送行,因为太不舍,哭的太伤心。
以至于工作后。会借着出差到某个城市的机会和放长假的时间。打飞的跑到我想念的那些朋友的城市里,见他们一面。只为了看他们最近过得怎样,聊聊开心的烦心的琐事。而这6、7年里,竟也把挚友们都见了个遍。
5
粗略算算,自毕业后,我拒绝了50多场同学聚会。
不因为感情差,只为了聊到深处,那些不可避免的尴尬与冷场,那些看得太清的人生冷暖,那些被现实打碎了的在我记忆中的你的样子,我都不想见。
相见不如不见,至少有怀念,至少还能偶尔微信聊聊天。
当然,不参加聚会,我们的感情并没有变淡。好友依然是好友。那些上学时就没什么接触的人,现在依然也没有。
与好友相隔千万里的小聚,已让我格外幸福。
有特别回忆的人,我们从未分开过。
所以我不想听大家坐在一起还是聊“那时的我们的趣事”,也许我已过了怀旧和回忆的年纪。
何况偶尔还会有初恋的面孔出现其中。唔,恐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