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色达静待花开

这几天,白天忙着听课学习,晚上忙着购物、整理内务,算是做好了在色达工作一个学期的准备。

image

色达,在许多人眼里,那是一个神秘、肃穆、庄严的地方,充满了佛学色彩和藏族风情。我也很好奇和期待,自己有机会将在这里三个月,那将是什么样的体验呢?

我所支教的色达城小地处县城、金马草原的腹地,是当地建校历史最悠久的学校。正因为此,学校建设也显得比较陈旧,每年都有“关外”的人来此支教。

孩子们听说我是来支教的,大多兴奋而热情簇拥过来,但也有个别孩子在一旁似乎有所担忧地说:“又是支教老师,都是来了又走,我们总是换老师。”听得出来,孩子们是多么希望有稳定的教学师资啊。

image

我也禁不住反思,我们来到这里,要给孩子们留下什么?也不禁想起,昨天同校支教的其他地方来的老师问我们:“我们过来支教是为了有经历、上履历、提职称。可是,你们作为志愿者过来,没有任何待遇,这又是什么原因让你们做这样的选择呢?”

下午,我和小伙伴讨论到这两个问题,谈到情深处颇为感慨。的确,人所有的言行背后都有动机,都有需求。我们的动机是什么,我们的需求是什么,孩子们的需求又是什么,我们的需求和孩子们的需求能够完美对接吗?

我们都会说,我们到这里是怀着梦想而来,是怀着改善藏区孩子教育的情怀而来,是怀着我好你好大家好的共同幸福感而来。我们希望给孩子们带来新鲜的信息,带来专业的知识,更是希望带来一种理念、一种造梦的可能:生活可以更加多元,未来可以有更多样化的选择。

可是有时,又真心觉得说是一种多么无力的语言。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需要的其实不是说,而是说背后传递出来的那股信念,那股可以激发孩子积极向上、努力创造各种希望和可能的内在力量。

image

这个力量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种子,可是只要种下了它,它就有发芽、开花结果的可能。那么,如何滋养呵护这颗种子,让它按照自己的规律、按照自己的意愿、按照自己的生命轨迹生长,而不是把我们的理念、我们的框架强加于它,不是让金马草原的小草非要成为泥拉湖边的杉树,甚或成为高楼大厦中的绿色培植、城市公园里的高贵银杏,这又何尝不是我们志愿者应该深思的问题呢?

志愿者来到这里,给孩子们带来知识和新信息的同时,一定会和孩子们建立心理链接。正如雁过留痕、风过留声,这种链接或深或浅,总会在孩子大脑中刻下痕迹、形成一股或大或小的支持力量。

可是这个力量一旦消失,即便会来新的志愿者替补代替这一功能,但所有的情感寄托都不是虚空,而是有实体的承载,对于孩子而言,这种链接便寄托在某一志愿者身上。当旧的志愿者离去,新的志愿者到来,孩子们需要断开以前已经形成的情感神经回路,重新搭建新的通道。于孩子们而言,在失去和获得之间重新平衡、实现情感转换,的确是莫大的心理考验。

image

就像金马的小牦牛,你今天带它吃了草,明天带它闻了花,后天给它抹了毛,它已经熟悉了你呼吸的节律、熟悉了你手掌的温度、熟悉了你带它游走的路线,这无疑是一段安全稳定的关系。然而忽然某天,换了一个牧牛人,这个牧牛人有新的味道、有新的方法、新的草原,小牦牛也会暗自神伤几天,才会接受新的来者。

当然,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陪伴另外一个人到最后,人生又何尝不是在遇见、别离和新遇见的过程中呢?也许支教老师和孩子的经历也是孩子们习得今后如何面对这样的遇见与分离的最好的现实经验呢。

so,不纠结,不预设,未来和孩子们怎样度过,孩子们的未来会怎样度过,都有其自然的规律。就像草绿了一定会枯黄、花开了一定会化作春泥,天黑了一定会天亮、下雨了一定会天晴。无论你在或不在,地球照样围着太阳转,太阳照样自顾自地升起和降落的循环。

image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色达还是那个色达。只是天空中有了鸟飞过的痕迹、有了花开的声音,也会有新的鸟起飞、新的花盛开!

有人还在梦中,窗外天已渐明,不再是夜那般寂静,反而是鸟鸣啾啾、雨点滴滴、鲜花摇曳,好一派盎然生气。

此刻,我正坐在客厅的藏床上,静待花开、静待鸟飞!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在色达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