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签训练营第11拆模型

便签训练营第11拆(R)2018.3.27

【R:阅读原文片段】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摘录自72页

你有没有发现,查理芒格从这段经历中抽象出一个规律。他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尝试构建了一个模型:如果你给某个公司或某个人一个他能够保护的声誉,这本身就是激励机制。换句话说,你激励个人(公司),不一定需要给钱钱,你也可以给他一个名誉,这便能成为激励他的动力。如果这个假设模型是正确的,那么我们便获得了一个激励别人的新工具。而且我们可以在生活的其他场景中观察到这一现象,并且也能想到如何把它应用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场景中。比如,战争中“尖刀连”“英雄连”的授予,公司颁发的“流动红旗”,都是在给予一个“可以保护的名誉”从而激励别人的行为。就我而言,为了维持公众号原创质量的声誉,我也会自己一大早爬起来写文章。我们可以发现,查理・芒格从这个看似普通的生活案例中抽象升华提出了一个更广泛的应用假设。这就是我所说的“拆生活”的能力。

【I:拆书家讲解引导】

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经济学家和一位社会学家决定研究高效人士是如何构建心智模型的。为了开展这项研究,他们说服一家中等规模的猎头公司提供它们的损益表、员工预约记录以及公司高管近10个月里发出的125000封电子邮件他们在工作时,每次最多同时处理5项任务,这是一个合理且不超额的工作量。而有的员工同时处理10~12项任务,和投入时间更谨慎的“超级明星”相比,这些员工创造的利润率较低。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计算得知,“超级明星”在项目启动时收到的包含大量信息的抄送邮件以及据此建立的心智模型,帮助他们平均每年多获得1万美元的奖金。“超级明星”最多同时参与5个项目,但他们的业绩超过其他同事,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更有效。

生活中的普通人只有在遇到大量相似的事件,才能建立起一套反馈机制,而真正的成长者,高手,则能从经典的案例中总结、归纳出一套又一套的模型,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

那么,应该如何构建模型呢?

1、搜集:搜集生活中的有价值的典型事件

2:挖掘原理:挖掘事情背后的底层原理。

3、关联:关联类似事件的案例以及规划以后的场景运用。

【A1:联系过往经验】

    去年的时候一个施工单位的老板做完了一个项目,来找我结账的时候,发现他的账目没有预期的多,很激动的说:“你知道这活有多难做吗?你这个项目前面的路不好走不能用车运,只能人工推过去,所以你这价格我肯定做不出来的。。。。”说了很多无关紧要的细节问题。我说:你说的这部分钱我已经算给你了,而且也可以按照你的要求加上去,你纠结这些没有意义。

    这位老板对于他占主要资金的部分他一无所知,只是听了自己工人的描述,再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显然,在这次谈判的过程当中,他占有绝对的劣势。后来这个项目他也没有盈利多少。

   从这件事情当中,这位老板很显然对项目是没有建立模型思维的,80%的利益集中在不到20%的内容里面,他却纠结在80%里面的细节问题中。尽管他的工人很辛苦,而且他也很卖力,可是真的没效率。

【A2:规划今后运用】

明天早上有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为了让会议更加高效且有执行力,我准备按如下步骤进行模型提炼:

1:总结出以往类似会议模型、方法、理念,利用二八法则找准关键点。

2:如果老板让我发言,我会提出什么观点;

3:我的同事会提出怎样的异议。

4:会议后最终结果,及时落实跟踪和截止日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便签训练营第11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