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帮孩子打开‘过剩能量储藏箱’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名叫史蒂文的美国人,因一次意外事故导致双腿无法行走,已经依靠轮椅生活了20年。他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了意义,喝酒成了他忘记愁闷和打发时间的最好方式。有一天,他从酒馆出来,照常坐轮椅回家,路上却碰上3个劫匪要抢他的钱包。他拼命呐喊、拼命反抗,被逼急了的劫匪竟然放火烧他的轮椅。轮椅很快燃烧起来,求生的欲望让史蒂文忘记了自己的双腿不能行走,他立即从轮椅上站起来,一口气跑了一条街。事后,史蒂文说:“如果当时我不逃,就必然被烧伤,甚至被烧死。我忘了一切,一跃而起,拼命逃走。当我终于停下脚步后,才发现自己竟然会走了。”

        一双20年来无法动弹的腿,竟然在危在旦夕的紧要关头站了起来。这不禁让我们产生疑问: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史蒂文产生这种“超常的力量”呢?著名作家柯林•威尔森为我们揭开了这个秘团:原来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潜意识中,在靠近日常生活意识表层的地方,有一个‘过剩能量储藏箱’,存放着每个人准备使用的潜能,这些潜能就好像存放在银行私人账户中的钱一样,在我们需要使用的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成功的教育就是帮孩子找到打开‘过剩能量储藏箱’的钥匙,一旦这个箱子被打开,每一个孩子都会成为成长的巨人。怎样才能帮孩子找到这把钥匙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帮助学生重建自信心

        信心的力量,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它对你心理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有时会让你创造出奇迹来。爱默生曾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可以激发出人体超乎寻常的潜能,这种潜能一旦被激发出来,它将使人得到意外的收获,甚至会出现奇迹。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育契机,帮助学生重建自信。俗话说:自信促成功,成功生自信。实践证明当一个人具有足够的自信时,他的心情会十分舒畅,而当一个人处在这样一种美好的心境之中时,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更有劲,效率会更高。

        二、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

        挖掘潜能的另一有效途径就是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暗示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定式和心理反应,并引导潜在动机产生行为,积极的暗示可以促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当孩子遇到失败和挫折的时候,老师不应一味抱怨孩子,而是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鼓励孩子。现代行为科学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布鲁姆把学生受到激励或能够受到激励去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的程度称为“先决情感特点”,激励的目的就是力求将这种“先决情感特点”尽可能变成影响学生的一个主要变量。

        成才的人往往是受了某个人的提醒:有一个姓方的男孩,一天在厕所里遇到了校长。校长叫出了他的名字,还夸他作文写得不错。男孩大受震动:全校有几千学生,校长怎么会认识我?说明我的作文真有水平,还有点儿名气呢。从此,这个男孩子信心大增,对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后来,他当了一名中学校长,并成为一名作家,写出《戚继光传》等作品。

        三、给学生切实的帮助

        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困难和坎坷随时都等待着他们,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大人的帮助。所以当孩子们遇到困难,尤其是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烦心事时,我们千万不要对孩子漠不关心,而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温暖。当老师给予孩子切实的力所能及的帮助以后,孩子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会有所增强,一旦孩子们具有了战胜困难的足够信心和勇气,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记得上学期,我班里转来了一位乡下女同学。她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先是惊讶得面面相觑,而后捂住嘴埋下头嗤嗤地笑了起来。因为那女孩不仅衣衫破旧,而且腿有些跛,走路的样子很奇特(风湿病后遗症)。女孩惨白着脸,像只受惊的小鹿手足无措地坐到我给她安排的座位上。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一些同学把这个病女孩当作笑料,小女孩情绪一直很低落,上课无精打采,课堂提问总是答非所问,一片短短的课文几天也背不会,甚至一度产生了仍旧回乡下去念书的念头。看到小女孩失魂落魄的样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首先在班里警告了那几个讥笑她的“坏孩子”,然后给大家讲了她是如何与病魔作斗争并坚持上学的事,并且坚持每天放学亲自扶她下楼梯。在我的影响下,渐渐地,同学们都不再嘲笑她了,而且还喜欢上了这个小女孩,甚至还有好几个同学每天扶她一起上学放学。慢慢地小女孩的脸上有了快乐、自信的笑容,不管刮风下雨都坚持上学,中期考试成绩还在班里名列前茅。

        四、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教育是发现的艺术,是唤醒的艺术,是欣赏的艺术,与训斥和改造无缘。传统教育总是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提出被教育者的不是,就是不断的敲打,所谓“优点不说跑不掉,缺点不说不得了”。于是乎在教师不厌其烦的呵斥声中,不少孩子上学前本来亮晶晶的眼睛上学后反而变得暗淡无光,不少上学前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竟连一个为什么也问不出来了。面对如此现状,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是否反思过自己的教育行为?为什么一个个上学前活奔乱跳的生灵上学后反而在自暴自弃中沉沦呢?一个令人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愿意接受的事实就是:我们滞后的教育观念扼杀了孩子正常生长的潜在机能。怎样才能不断开发孩子的潜能呢?我认为最行之有效的就是摒弃传统的教育方法,变训斥和改造为赏识激励。有人说得好:“教育不应是不停地往卡车上装东西,而是不断地往油箱里加油。”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寻找每个学生的亮点,不断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长处,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肯定,才能激发他们潜在的创新思维。而潜能得以释放的学生,其全新形象美好得连他自己都会大吃一惊!

        五、给孩子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闲暇出智慧”。世界上许多名家学者都十分推崇闲暇,这是因为拥有闲暇的时间,才能浮想联翩,独立思考,观古今,揽四海,驰骋想象,生发灵感,产生智慧的火花。宽松的环境才有利于潜能的开发,要激发孩子的潜能,就要为学生争取闲暇。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一个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取决于他能自主掌握的时间。因此,在他主持的帕夫雷什中学里,学生每天都只上五节课,每天下午留有两节自由实践活动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到学校各个实验室、活动室、阅览室、校园农场、校园工厂等地方进行自主学习或实践探索活动。正是因为这样,他们的学生才被培养成了一个个真正的人才。

        我们之所以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现代课堂,就是要求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教育氛围。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创造出千姿百态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要用自己的学识和创意把学生教好。教学形式不仅仅是面授,可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可以是校内学习,校外学习,或者书本学习,实践学习;知识的传授者也不仅仅限于教师,还可以是教授、医生、技术员、科学家、艺术家、农民、工人等,把他们请进来,把学生带出去,社会即学校,学校即社会;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建立一种全方位的、立体的学习模式。在这样一种多元、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优势一定会得到充分的显露。

        六、通过磨炼激发潜能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潜能是通过磨炼激发出来的。正如孟子所言:“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要激发孩子的潜能,学校、家庭、社会就要为孩子创造表现其潜能的一种或几种优势条件,尤其学校要多为学生展示个人才华提供舞台。教师、家长则要为学生潜能的显现创造多种机遇,如学校组织合唱、舞蹈、民乐举办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等,要让学生抓住机遇,参与其中,迎接挑战,在磨炼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等,远大志向和职业兴趣就可能孕育其中。

        最后,请各位老师记住:人人身上都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潜能,成功的教育就是帮孩子找到打开各自‘过剩能量储藏箱’的钥匙,最大程度开发每个孩子的大脑潜能。


9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就是帮孩子打开‘过剩能量储藏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