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和写字

这几天断断续续读完了《湘行散记》。

有时候有种拼命想读书想写字的欲望,但又迟迟不能开始。

不知是犹豫些什么,还是舍不得什么,沉不下心来,还是在纠结些什么?

从前念书的时候是爱写字的,几乎每天一篇。可随着年岁的递增反而不能再写了。也可以说是不敢。总觉得从前的文字太过幼稚,不好意思回头看。觉得深沉的人心事都装在心里,而不是一件小事可以在纸上翻来覆去地炒来炒去。

可能是想等到年纪心态都更成熟稳重些时再下笔吧,那时候的文字也才好负责任地可以拿出来给别人看。

然而人的心事是随势更迭的,过了那个年岁,就再也不会有。时间与心智相磨。

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意义,某个阶段的人对应某个阶段的人。多么稚嫩的文字都有对应的相同年龄相同感受的人,都可以给人以鼓励。

就像刘同在《谁的青春不迷茫》里写道,有人说那只是一本十年的日记,没什么特别的,而也有人说那写到他心里去了,给了他莫大的鼓励。

就是这个道理,书一样,只是人不同。

这个世界上一定也有人是和你一样的,一样的小心翼翼,一样的在混沌中挣扎,一样的一事无成,也一样的不甘心。

如果你最后坚持下来了,并真的成功了,那么你的经历是真的能帮助支撑这些人的。世界很大,相同的人数以亿计。


偶然在网上看到,“华妃娘娘”蒋欣觉得四仙女(她曾在《欢天喜地七仙女》中扮演四公主)是她的黑历史,而大多数人却都觉得很好啊,四仙女顽皮又可爱。

我也觉得很好,什么阶段对应什么状态。从大小便需人照料的婴儿,到高贵优雅的老者。每一个阶段都弥足珍贵,不需要演,不需要完美。

今天偶然看了《花间提壶方大厨》,出场女主并不惊艳,后来却越看越舒服,觉得女主好清纯好漂亮。这让我想起了郑爽,从让人惊艳的“牡丹”到后来网友评论中的总演学生妹的“僵尸脸”。

再有总演偶像剧的陈乔恩,以及现在被批的最惨的总演少女的林心如。若要说是哪一块不对让人觉得别扭,或是说《花间提壶方大厨》女主的演技有多好,倒都不至于,而是说什么阶段对应什么样子。郑爽演“牡丹”时年龄本来就小,骨子里透着不谙世事少女的单纯,所以她不需要刻意演,呈现出来的就是那么灵动。

《花间》也是,看了一下女主是97年的,难怪眼神看着那么干净、清澈,一颦一笑让人喜欢,因为她现在本来就是那个样子。

所以现在啊,想到什么就写下来什么,心情稍纵即逝,转眼便会改变。从前心心念念着家乡,而现在,还得在城市里打滚哦。

也不需要刻意模仿,不拘风格、篇幅,不限形式。

觉得别人诗和词写的好,认为自己也一定要成为诗词高手才行;觉得别人总裁文穿越文写的好,为自己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来而苦恼;认为别人故事情节超棒,然后自己也想着要写出超好的故事。其实这大都不必。真爱文字的人,必有自己擅长的一种风格。


以前觉得伟人名人都有座右铭或是铭记一生的一句话,然后给自己也要找一句来矫情矫情,如最初玩空间时的签名:

‘自己选择的路,就算跪着也要将它走完。’

然后我妈还以为我怎么了呢。那时最想有的一个功能,就是不让某一个人看自己的空间。

再回到原点,随着时间的更迭,那句话我是不会再用来作签名了。而另一句话却在四季的轮回中显山露水逐渐浮了上来,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这大概就是我要找的那句将跟随一生的话了吧:

关于写文章,高一时陈老师在我作文本评语处写下的:我以我手写我心。

就是这样,不需要再多了。

我的心中所想,就是我笔下所写,所作出来的,就是我文章的风格。

再有就是坚持,一直写,一直写。会越来越好的。人存在于世上,或有一技之长,或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有其一就可。两者都有,当然更好。这样的人,注定不会平凡。

关于读书,许多书,尤其是名书,很多人都问我,这些书你在看吗?你能看的进去吗?好看吗?你真厉害什么的...的确,这些书初读时不知所云,明显看不下去,却还是逼着自己看,看到后来,慢慢就明白了。散文一类的东西也是,单篇不一定喜欢,因为作者的文笔并不都是优美的,慢慢汇集成册之后,作者整个人的风骨、思想却也都出来了。

我记得以前喜欢白落梅。那时袁老师让给他寄书,十本。我就选了好几本白落梅,后来又去新华书店选了一本毕淑敏的《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当时仅仅是冲着那个名字买的。

拆包裹时袁老师说他喜欢哪一本哪一本,然后说他不喜欢《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那时我也更喜欢白落梅。经年之后,却发现毕淑敏的文字更有内容,有思想,白落梅的仅仅是文字优美。

不过这不妨碍什么啊,那个阶段的我就是曾喜欢‘将一杯茶喝到无味,将一本书读到无字,将一个人爱到无心’。

传世之作大都如此。

比如看《霍乱时期的爱情》,大概知道是一个男的追逐他所爱之人的一生,年轻时他们曾相爱,女子的父亲于是将女子带走了,回来时女子发现已不爱那个男的,嫁给了一个医生。而男的呢一直没结婚,继承了他亲戚的财产,并和不同的女人发生关系。等到那个女子的丈夫死后,那个男的再次追求那个女的,然后两人在一起了,虽然俩人都已年老。

也看过《百年孤独》,但是,哦豁,好像忘了,如果不先大概翻一下书的简介的话。

不过书本来也不是只读一遍。陶渊明先生说的有一个词叫作不求甚解。我对它有了自己的理解。

如果非要逐字逐句去弄清楚的话,一本书很难看完的,因为根本看不下去。继续看就对了,后面的内容会有助于对前边内容的理解,加上情节引人入胜,更加事半功倍。如果书实在是好,可以再看一遍,再一遍,又一遍,韦编三绝。我跟杨艳灵也是这么讲。

看书时呢,最好拿个小本本记笔记,不然很快就忘了。灵气飙飙的,可价值万钱。多看书,用心体验生活,会有灵感的。妄我弄丢好多记下的小字。伤心。

最后一点就是,作家大多孤独,你需要在漫长的写作中享受这种孤独。说出来,痛苦的情绪一放下,就会全然忘记。

2017.12.08成都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读书和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