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幸福

图片发自App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与其说是开学第一天不如说是新学年第一天。

昨天和今天的微信圈里很多家长吐槽,类似于行政命令的学生感想作业就是昨天晚上被要求看的中央台节目,形式主义和务实主义的对比强烈。只能说国人越来越不喜欢教条主义做法。

在中国每个家庭都把翻身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学习者身上,应该说大家努力学习的动机不是让自己内心世界丰富,是奔功名利禄去的。所以中国人的唯利形象深入人心,国际上也没留多少好印象哈。只是这大多数人真是祸害了少数中国铁骨铮铮的好汉,那些在民族关键时期,真正体现了远见和骨气的英雄们是他们在推动民族的进步,然而大多数中国人在历史惯性的作用下,是随波逐流的一个大群体。

宏观的教育背景我说了,再来说说微观的家庭教育背景。

有那么一个家庭,父母是离异的,孩子平时爷爷奶奶照顾居多,近段时期孩子脾气暴躁。就在开学的第一天前一晚上,父母却做了一件十分令孩子满足的事,一家人高高兴兴,和和谐谐的拉着手去看了电影。

这本来也是一件平常的事,但这里面却潜伏着两种很中国风的关系。第一是父母与孩子脆弱的讨好关系,第二是孩子与父母的要挟关系。

孩子是十四五岁的大个子青少年了,在日常的生活中完全明白父母不在一起生活的事实。如果说父母真心痛爱孩子,顾及孩子感受,那不给孩子看到分居事实,牺牲个人感受拖到孩子有足够的承受力再分居,也算是好事,这样不影响孩子学习分心。但是这对夫妻选择了离婚分开又选择暧昧和谐,这就出现了开始的那一幕情景。

这样做,夫妻俩自以为在给孩子周全,殊不知他们把孩子带到了一个逃避现实和只注重自我感受的虚幻境界和模式中。

他们给了孩子现实的事实,又不愿让孩子学会接受生活真相,而孩子因为不愿面对现实,便学会了用自己的希望去改变现实,用爱去胁迫爱。那么最好的改变就是掩耳盗铃般无视现实,只要求他心目中他想要的,通过发脾气得到重视,他想要的就是父母还在一起,那么这对夫妻也真是爱子心切,积极配合扮演了一对和谐的夫妻,孩子满足了,父母看得心平气和的儿子也满足了。

可是后遗症却潜伏在那里,谁都没去真正解决问题。夫妻之间真正冰释前嫌了吗?她们重新懂得珍惜感情了吗?孩子眼里的幸福是真正的幸福模式了吗?一个不能接受真相的孩子以后怎样面对出其不意的世界?他要改变事实还是从自己感情出发用感情要挟吗?

退一步来说这父与子,母与子的关系是不是太脆弱了,父母用满足孩子获得的爱,是三个平等的灵魂在交流吗?孩子能从这样的事件中学会尊重吗?尊重父母选择的权利,尊重父母的感受。我想都没有。明明父母可以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孩子,生活不是想象那么一帆风顺,有挫折,有美好,也有事与愿违。

一个明智的父母不是给孩子造一所大房子,关在里面,不让风暴打湿他,而是教会他抗风暴的本领,也学会自己给自己盖房子。

中国父母以这种与事实背道而驰的方式溺爱孩子,只顾及了孩子当时的感受,却忽略了孩子一生的教育。

不单单说孩子只是在虚幻中得到了满足不愿醒来,就说夫妻俩任何一方,如果有新的伙伴了,无疑也会给新的感情造成误会,试想谁会夹在不明不白的暧昧中长期受到伤害。这种分裂的做法很难让多方感受到幸福。

那么反过来,如果夫妻足够理性,他们用最真诚的方式与孩子相处,同孩子一起感受生活的不易,不同。孩子和夫妻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对于孩子的成长成熟又有什么样的帮助呢?

第一种情况,夫妻自己反省,这段感情值得再续吗?如果再续,双方需要改变什么,珍惜什么?目的只一个让一家人真正幸福的在一起生活,让孩子感受到真实的父母爱而不是作秀。

第二种情况,夫妻俩的确热情已经耗尽,在一起也没有幸福感。那么,这就是家庭生活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时期了,也是跟孩子建立平等关系,让孩子学会尊重和接纳生活真实的最好阶段,如果处理得好,孩子心理迅速成长,对事物的看法也会变得客观理性。

首先,主动跟孩子谈心,告诉他感受到的事实,让孩子看到真实的父母。然后告诉他你们的担心和爱,以及你们可以选择的另一种方式(假装),并告诉他不愿(假装)的原因。

陪孩子接受现实,当孩子拥有接受现实的能力时,再告诉孩子现在轻松的状态,让孩子感受到不一样选择的结果也不是灭顶之灾。

跟孩子分享现在的生活以及状态,让孩子真正体会到有血有肉,有乐有伤的真实的父母。父母跟孩子也可以同而不和做快乐的自己。

而这一切对于小孩无疑是最大收益者。孩子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得到提高,孩子学会尊重包括父母以及相关别人的感受和感情,这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偏执不偏激多一份理智,对于孩子是一份多么难得的礼物。

当孩子可以畅通的进入父母感情交流时,也为他青春的迷茫指明了道路,缩短了他的挣扎期,比别人更容易进入社会角色。

一个被错误溺爱误导的孩子才是最可怕的,开学的前一天的虚假幸福,总有一天需要他自己揭开谜底,对于已经上瘾的他来说更是残酷。

你可能感兴趣的:(虚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