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晚饭后,儿子迫不及待地奔到阳台,继续昨天跟水有关的科学小实验“能吸纸张的水”(儿子起的名字),一个人沉迷之中,不亦乐乎。
喝完茶的爸爸和写完作业的姐姐,陆续加入到小实验的队伍之中。可这时,儿子突然拒绝姐姐的参与,姐弟俩发生了小小的争论。
姐姐扭头,悻悻地离开了阳台,在家里转悠了几圈之后,拿起奥利奥装进密封袋里,用擀面杖擀了起来(姐姐最近迷上了做甜品,看来是要准备明天做甜品的食材)。
此时,儿子的小实验结束,开始去洗澡。
矛盾似乎已经化解,家人各安其事,平静无比。我也乐呵着手头还未完成的视频剪辑。
02
有句话说“暴风雨来临的前夜,风平浪静、四海升平”。我们家短暂的平静,在儿子洗完澡出来的两分钟内戛然而止。
儿子带着满脸的惊喜和好奇,想要参与到姐姐擀奥利奥的活动当中,可还憋屈在刚才被弟弟拒绝的沮丧情绪之中的姐姐,毫不犹豫地回绝了弟弟的请求。
一向被姐姐宠爱有加的儿子,丝毫没有觉察到姐姐此刻的坚定,一把抓起了装奥利奥的密封袋。这个行为立刻激起了姐姐无比的愤怒,转头争抢的瞬间,抡起擀面杖就敲在了弟弟瘦弱的大腿上。
“啊、啊”的喊叫声中,弟弟松开了手,捂着大腿哭了起来。而姐姐却假装平静地继续擀起了她的奥利奥……
03
不当裁判好多年的我、处事向来冷静的爸爸,终究还是被这惨烈的哭声吸引了眼球。
该怎么办呢?
理智告诉我,纵使不站在任何一方的立场上,只要参与进去评判对错,都可能无意识地让某一方觉得当妈的偏袒另一方,甚至双方都觉得妈妈不公平。
我向着儿子勾了勾手:“过来,到妈妈这来。”
儿子本能地向后缩了缩。当我第二次喊他时,他越过我走进了房间。我紧跟着进到房间。儿子钻进被窝大声地喊到:“坏姐姐,我再也不愿意见到她啦!”
“来,妈妈抱抱!”
儿子钻得更深了:“不!我就是不要见到姐姐。坏姐姐,我讨厌她!”
我跟着他钻进被窝:“你讨厌姐姐,还讨厌妈妈吗?”
听到这话,儿子掀起被子抱起了我。我抚摸着他的后背,轻声地问到:“腿很疼吧!”
“哇”的一声,儿子又猛烈地哭了起来。任由他在我肩头哭了一阵子后,我拉他坐到我腿上:“还疼吗?”
“腿不疼了”儿子说。
“那是心疼,对吗?”我摸着儿子的心脏处:“心理是不是很难过、委屈、愤怒、伤心?”
“四种都有。”儿子渐渐平静了下来。
“那你愤怒的是什么?难过的又是什么?”我知道,这是一个探讨情绪感受的好时机。
“我很愤怒,因为姐姐打我了。我难过是因为不能擀奥利奥!”儿子居然很清楚他的感受来源。
“那委屈的是什么?”我继续追问。
“委屈是什么啊?”儿子一脸茫然地问到。
“委屈,就是你明明没有做某件事,别人却认为你做了而责怪你!”我简单地解释到。
“噢,那我没有委屈!”此时此刻,他可以清楚地分辨他的真实感受,我顿时觉得很是欣慰。
看他已经平静下来,我知道引导他反思自己的时机到了:“儿子,你希望下次还挨打吗?”
“不要不要!”儿子紧张起来。
“那我们怎么才能避免被打呢?”问题总能引起思考,提问是我一贯的策略。
“不知道。”我看得出,儿子此刻还不愿意面对自己的错误。
“如果不知道的话,下次有可能还会挨打噢!”我提醒道:“刚才的事情是怎么发生的?”
“我想擀奥利奥,姐姐就打我了。”他还是略过了自己抢东西的环节。
“嗯,妈妈也看得出你很想擀。可姐姐为什么会打你呢?”
“我拿了奥利奥。可是我真的想玩嘛。”他犹豫了好一阵子,终于说到了自己的问题。
“那你抢了奥利奥的袋子,就能玩到吗?”我穷追不舍。
“不行。可我就是想玩嘛!”此时,才是真正的委屈,又哭了起来。
“你想玩,可以用别的方法,也可以另外找一个玩啊!”我提示他。
“可是,家里没有奥利奥了,就不能玩了。”底层逻辑开始暴露。
“怎么会呢。就算今天没了,明天也没有吗?你有没有来找妈妈帮忙?”
“呃……不是”儿子终于意识到问题。
“好吧,如果你想玩,明天咱们可以自己做一个来玩。但是你抢东西的方式是不对的。以后去到学校或者跟朋友玩耍的时候,要讲方法或者寻求帮助,知道了嘛!”
一场情绪的梳理,以及问题的剖析引导,到此暂告一段落;但,还没有完全结束。因为他拒绝姐姐玩科学小实验才是真正的导火索,而他也还没有完全从被打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等他刷完牙,陪他聊天的功夫,我又问起了他拒绝姐姐的事。原来,他并不是真的不让姐姐玩(昨天他们一起玩得就挺好的),只是担心实验失败要浪费纸张,而他准备的纸张数量有限,他担心给到姐姐后自己就没得玩了。
这又是一个引导他如何表达需求的好机会:“我的儿子欸,你可以把你的担心说给姐姐听啊!姐姐那里可是有大把的纸呢!你这样拒绝姐姐,姐姐心里有气,自然也会拒绝你,大家都不开心了。”
“以后,如果你跟朋友们玩的时候,把你的担心和疑问说出来,比直接拒绝别人,更能够解决你遇到的问题噢!”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04
安抚好儿子,我知道,那边的女儿还在等着我。
表面上强悍的女儿,内心中其实是渴望爱与理解的。弟弟的出生,爷爷奶奶的偏袒,曾经让女儿以为爱被剥夺,假装出一副强悍而活泼的面孔,把内心的脆弱与柔软隐藏得很深。
出了房间,发现女儿还在原来的位置发呆。我走过去,坐到她的身旁:“妈妈看得出你很生气。我知道你是因为弟弟拒绝你,你才拒绝他的”。
女儿低着头,一直没有看我。我看她没有反驳和拒绝,继续说道:“我也知道你很心疼弟弟,不忍心打他的。刚才只是想吓唬他一下,火气来了没把持住,下手狠了。”
我看见女儿的眼角泪珠在闪动。她还是一句话都没说。
我继续揣摩着她的心思,说到:“情绪这事啊,咱们聊过很多次了。我今天又看到书上说,情绪来临的时候,都有一个高峰值,很多的冲动行为都发生在这个高峰值。有些人在这个时候没控制好自己,做了一些伤害别人的事,等冷静下来后,特别的后悔和内疚。有很多犯罪行为,也是出于这种情况下的误伤。所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
平日,我们母女谈过很多次关于情绪的话题。理论上她是意识到问题的,行动上却一时还没有学会掌控。我们大人又何尝不是呢。明明知道发脾气于事无补,却依然走着老路。
看到女儿并没有制止我的唠叨,我最后又补充说到:“妈妈知道,你其实是一个内心很柔软的孩子。出门在外,你都能用心呵护外面的小宝宝。只是,你给自己穿上了一副坚硬的盔甲,不肯让别人看到你的柔弱。妈妈希望你能够放松一些,把这幅盔甲脱下来。不管怎样,你都是妈妈的第一个宝贝,妈妈爱你,也会一直陪在你身旁。”
对于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我说的已经够多了。起身倒了一杯水递给女儿,她默默地接过,一饮而尽。我看到两行泪水从她的脸庞慢慢滑落……
我相信,今天的话,触碰到了她的内心,她是听进去了。
05
争吵、打架、争宠是很多二胎家庭的真实写照。孩子们在各种各样的人际互动中犯错之后,才有机会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才能有效的改善错误,获得成长。过于一帆风顺的童年,无法为千变万化的成年世界买单;童年时若没有在问题中成长的经历,成年时又怎能具备抵抗挫折的能力?
所以,孩子们打架了,我却看到了机会——孩子们体验拒绝与被拒绝、感受理性与冲动、学习理解与接纳、学会反思与复盘的好机会。
如果,你也能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不再会为了孩子们的那些问题而急躁地发脾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