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脑结合、勇超大纲 ——读《给教师的建议》第66到70条

       这个学期我们持之以恒地跟着校长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被誉为 “教育思想的泰斗”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在长达32年的教育生涯中,他追寻教育真谛,留给后人以宝贵的教育理念。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太难了,要不是校长带领阅读,可能我会一直将它束之高阁。本周共读的是第66条到70条,下面我就其中的第66条和第70条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66  劳动和智力发展

       在劳动中思考,智力会得到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始终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放在首位。他认为劳动中的创造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最强有力的刺激之一。如果劳动中没有精神生活,就会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它不仅消耗学生的智力,而且使精神空虚。

       手能使头脑变聪明,能使思维更加积极,获得的成就感又能正面激励学生。劳动教育能帮助学习困难、思维迟钝的学生。当这类学生面对学习已经无能为力时,如果学校开设劳动课程,用劳动来鼓舞他们,通过手脑结合来刺激他们重新开始思索。劳动教育也适用于智力出现疲劳的学习力强的学生。

       每周一节的劳技课给我班里的学生提供了劳动的平台,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动手能力反而很好,劳动鼓舞着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并非一无是处。在缝制抱枕的过程中,他们向视频学习,向老师父母请教,学生间互相合作、帮忙,练就了还不错的针线活。

        当然,因为时代背景不同,学校和师资不同,我们学校的劳动教育和书中提到的劳动教育还相去甚远,但是我们学校依着百草理念,利用百草园资源,我们在拓展课、少年宫课程中创设更多劳动教育的契机。百草课程中,学生为了种植、培育中草药,需要汲取更多的书本上的知识。节假日布置的家政作业,鼓励学生勤动手、多动脑,掌握劳动技能。

       总之,劳动教育在不断激励学生更好地自我教育。

                第70 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理,每一个儿童的聪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点。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是毫无能力、毫无天赋的,所以他提出,不要让任何一个正常儿童在低于他的才能的水平上学习。

       “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应当达到他力所能及的成就”,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允许那些天赋高、有才能的儿童在低于他们能力的水准下进行学习,要超越教学大纲的界限。如果引导鼓励学生超大纲地学,那么班集体的智力生活就会丰富,从而影响刺激差生也不甘弱后。

       我不禁反思,为什么我班里的差生满足于现状,思维没有觉醒,是不是我没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超大纲”地学呢?是不是我在把这类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得越发平庸了呢?这就提醒了我,在这类学生已经掌握教科书内容后,应鼓励他们课外阅读,鼓励他们去挑战更难的问题,鼓励他们去研究感兴趣的科目,鼓励他们去影响更多的差生。

       课堂要有深度、有梯度,教师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要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更要鼓励他们敢于超大纲、乐于超大纲。

你可能感兴趣的:(手脑结合、勇超大纲 ——读《给教师的建议》第66到7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