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历经319九年,十八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而最巅峰的时期,就是宋仁宗在位的四十二年,史称‘仁宗盛治’。
这位皇帝文治武功,天下太平,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
可就在仁宗死后,宋室江山的形式及转而下。
这不只是历史,《水浒传》的开篇也有所隐兆。
水浒传开篇讲道:
嘉佑三年春间,天下瘟疫盛行。
自江南直至两京,无一处人民不染此症。
天下各州各府,雪片也似申奏将来。
且说东京城里城外军民死亡大半,开封府主持包待制亲自将惠民和济局方,自出俸资合药,救治万民。
那里医治得住,瘟疫越盛。
文武百官商议,都向待漏院中聚会,伺候早朝奏闻天子,专要祈祷,禳谢瘟疫。
这里说的是嘉佑三年,天下出现了大疫。朝廷出台一系列措施,但都挽救不了疫情的蔓延。
所以,文武百官奏请皇帝,需要借用道家术法力量来对抗疫情。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宋神宗在位期间的确有过几次瘟疫,但并没有出现在嘉佑年间。而这几年中发生的主要灾难其实是洪水。
为什么《水浒传》里会用瘟疫来代替洪水?
咱们具体的分析分析。
第一,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士,对于历史的考证肯定没有现在这么严谨。
第二,剧情需要。瘟疫和洪水都是封建时代的巨大灾难,几乎每一朝都会出现过。而朝廷对于瘟疫的控制力远低于洪水。
所以,水浒传以瘟疫开场,更利于气氛的渲染。
而且,道家将瘟疫视为魔气作乱,在术法上有一定的针对性。而且,作者将洪水作为一个象征,下文中我们会作具体解释。
书接前文:
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
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拜罢起居,奏曰:“目今天灾盛行,军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以愚臣意,要禳此灾,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
仁宗天子准奏。
急令翰林学士草诏一道,天子御笔亲书,并降御香一炷,钦差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来朝祈禳瘟疫。
这里说的是,范仲淹奏报宋仁宗,天下瘟疫盛行,军民受灾严重。想要平息这场灾难,应该去请龙虎山天师来朝,做一场法事,可以保百姓平安。
宋仁宗准奏,让洪太尉领了谕旨,去往龙虎山请天师来朝。
其实历史上,根本就没有洪信这个人。而他官职也很暧昧——太尉。看似是个大官,但只有在战事才有权力,平时只是个虚职。
施耐庵之所以安排这个么角色,笔者认为有两个象征意义。
第一,洪信此人象征着朝堂上的百官,而且都是昏官的代表。
第二,他姓洪,暗喻了当朝发生的洪水灾难。洪水猛兽在朝,远比在野要更恐怖。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金圣叹,在读水浒时,在洪信这一段做过批注。恰可以印证笔者的这一分析。
“天下本无事,游山游出事来。”此言绝妙,一语双关。
洪信的言行举止,完全像是高俅、蔡京、童贯、杨戬四人的前奏,即洪信就是之后奸佞小人的缩影,即使不是洪信本人酿祸,酿祸的也终究是洪信这类人。
高俅、蔡京、童贯、杨戬,这四个什么人物?
宋徽宗年间的四大奸臣,没有人比他们更坏的了。
而洪信此人的艺术定位,就是预先告诉了读者,以后要面对的是怎么样的朝堂。
书接前文:
洪太尉到了龙虎山,经历诸多波折,却连天师的面儿都没见着。被告知,天师早就知道朝堂凑请,已经先一步去了汴京。
洪太尉心里生气,想这趟不能白来,怎么也得转悠转悠。这一转悠不要紧,来到了伏魔大殿。
人家龙虎山明明说了这是封了妖魔的禁地,不让他闯。可洪太尉是什么人?
宋室江山的佞人集团的缩影,你说不让去,他就偏偏得去。
反正天师不在,没人压得过他。就算犯了错,还有那个护犊子的皇帝顶着。
所以,明日打开了伏魔殿,见到里面昏昏默默,杳杳冥冥。
众人到了殿内,感觉阴嗖嗖的,浑身发毛。
洪太尉叫人取火把来,其中的一面石碑,正面刻着龙章凤篆的天书,谁也看不明白。
而后面却刻着四个大字:遇洪而开。
既然水浒传开篇点名了道家,就要按照道家的套路来。
天下之事,冥冥自有定数。
不管唐朝的洞玄国师写下的这个四个字:“遇洪而开”,说的是洪信,还是洪水。反正,宋室江山的这场劫数必定还是来了。
此后,洪太尉好死不死地让人挖开了石碑,但见:
天摧地塌,岳撼山崩。钱塘江上,潮头浪拥出海门来;泰华山头,巨灵神一劈山峰碎。共工奋怒,去盔撞倒了不周山;力士施威,飞锤击碎了始皇辇。一风撼折千竿竹,十万军中半夜雷。
那一声响亮过处,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滚将起来,掀塌半个殿角。那道黑气,直冲到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
洪太尉吓得抖似筛糠,面如土色。自此,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总共一百零八员魔君现世。
正应了前文那句:“天下本无事,游山游出事来。”
书中留下这么一段诗:
千古幽扃一旦开,天罡地煞出泉台。
自来无事多生事,本为禳灾却惹灾。
社稷从今云扰扰,兵戈到处闹垓垓。
高俅奸佞虽堪恨,洪信从今酿祸胎。
话说,张天师去了朝廷,做了一场法事,退散了历史上本就没有的一场瘟疫,却惹来了一场泼天大祸。
并直接点名,高俅就是未来那个应运而生的奸佞。
前文咱们就说了,宋仁宗是大宋朝由盛转衰的节点,诸君若是不信,请看他的继承人命运如何。
宋英宗享年35岁,在位4年。
宋神宗享年38岁,在位18年。
宋哲宗享年25岁,在位15年。
宋徽宗享年53岁,在位26年。
宋钦宗享年56岁,在位不到1年。
自此,北宋亡。
宋仁宗之后的这几位皇帝,宋徽宗在位时间稍长,但却是风雨飘摇,大宋国祚即将殆尽的一个年代。
朝班佞臣扎堆,腐朽统治下,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梁山起义和方腊起义先后爆发,北宋统治危机四伏。
而那一百零百员魔君定在这个年代出世,最为合适不过。
但为什么一定要以宋仁宗作为开篇的楔子?一方面是真实历史的原因,另一方面书中在一开头就有了预示。
原文是这么写的:
这仁宗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
降生之时,昼夜啼哭不止,朝廷出给黄榜,召人医治。
感动天庭,差遣太白金星下界,化作一老叟,前来揭了黄榜,自言能止太子啼哭。
看榜官员引至殿下,朝见真宗。天子圣旨,教进内苑看视太子。
那老叟直至宫中,抱着太子,耳边低低说了八个字,太子便不啼哭。那老叟不言姓名,只见化一阵清风而去。
耳边道八个甚字?道是“文有文曲,武有武曲”。
端的是玉帝差遣紫微宫中两座星辰下来,辅佐这朝天子。文曲星乃是南衙开封府主龙图阁大学士包拯,武曲星乃是征西夏国大元帅狄青。
各位可曾看明白了?
宋仁宗的文治武功并非是没有道理的。
人家本来就是天上的赤脚大仙下凡,得了太白金星的点化。又有文武曲星的辅佐,想不兴盛都难。
而且,包拯和狄青正好是在仁宗一朝结束时,相继归天了。
这意味着什么?
宋室江山的气运走到了极限,盛极而衰是符合道家规律的。
还有一点很蹊跷,张天师既然那般的神通广大,连皇帝的旨意都能预料到。为什么还要让洪太尉跑上一遭?
足以证明,诸魔出世是实际是天定命数。
他贵为天师,更应该遵从天道的规律。该管的就管,不该管的也不敢去触碰底线。
赤脚大仙和文武星君都走了,他一个天师又能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