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笔记学习——找到心流

七月马上要过去了,说实话七月是期末周,前半个月忙于期末考试和校考监考。七月后两周,就马不停蹄地去学习视觉笔记了!说实话,对于视觉笔记,我很早就对它感兴趣了,但是看着一幅幅精美的完成作品,只能望其兴叹!没有任何美术功底的我,只能默默安慰自己做好思维导图就好了!

但仿佛心中还是有那么一颗种子,随着时间的过去,它开始发芽生长!儿时总是喜欢涂涂画画,父母觉得不务正业,把这个爱好扼杀在了摇篮里。老实说,资质平平,并没有想让我走艺术这条路,但是这并不阻挡我去喜欢它、尝试它……

笨拙的开始

于是7月中旬,带着好奇和期待终于开启了视觉笔记学习之旅。刚开始老师让我用视觉笔记介绍自己,回看一下,真是有点惨目忍睹:生硬的画面,文包图的不自然。而且有了思维导图的后遗症,总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蹦出来,让阅读的人,摸不着头脑。


开始幼稚的习作


开始的简笔画

幸亏老师每次点睛的讲评,让我若有所悟,一次次去修改和改进,试图找到属于自己的灵感和结构。

思考的过程

刚开始,我一直觉得视觉笔记注重的是画,每次拿到任务,我最头疼的是如何找到相应的图片素材把它们画出来,来填充我的画面……


慢慢改进的思考过程

可是,一次次的不尽如人意的结果,让我突然明白,视觉笔记的基础在于自己对于信息的理解,对于内容内在逻辑的把握。只有以逻辑结构思维为基础,才可以再次用画面做创意和创作,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图包文。


不尽人意的效果


寻找图包文的感觉

而唯有图包文,才是自己对于文字内容做出的特别定制的视觉笔记。它不是套结构,而真的是通过自己对于内容理解,而做出来的,独属于自己的视觉笔记。

断舍离的绝非物品

从《断舍离》这本书开始,我似乎才渐渐开始从内心和思维体会到视觉笔记到底是什么?

拿到这本书,老师没有急着让我们开始画,而是从九宫格笔记开始,找到这本书真正为我所用的点。将概念真正用到自己的实际场景中,将新知真正为自己所用!

写九宫格的过程也是一种信息断舍离的过程,只选取那些令我心动、让我此时此刻要马上实践的概念知识。

画自己的九宫格笔记


练习九宫格配色


练习配色

结合自己的思考,再将文字和思考进行二次创作,画出自己的视觉笔记。


《断舍离》初稿

当然初稿,虽然有了我自思考和创意的雏形。比如,人的状态也可以如生长的树一般,我们说,种树如育人吗!所以,如果有太多的杂枝、旁根,就会吸收走太多树的养分,让树营养不良。所以树木也需要断舍离,把淤积的杂石、旁根舍掉,才能有郁郁葱葱的枝叶和未来的果实。

所以我初期构思,一棵大树贯穿整幅画面,但是也要显示出土壤中淤积的垃圾和旁枝,这些就代表着断舍离之前的状态。而斩断这些,画面另一部分,就是断舍离时和断舍离后的理想状态。就是茂盛大树,硕果累累……

当然,这个结构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只不过光顾着概念和结构,一时忘记了自己主副标题的层次了,又犯了思维导图的惯性,喜欢一个词带过很多。


完善修改稿

所以在修改稿里,我加了层次的强调,并且喜欢上了主人物(大管家)的引导,和点缀小人的运用,感觉画面视觉点的牵引感!画完也是惊喜满满的!

收获心流

老实说,刚开始在做视觉笔记的时候,也有过质疑和放弃的念头。因为一幅视觉笔记从构思到完成,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至少需要快2.5小时的时间,每次完成后效果不是自己期待的样子,还是挺有失落感的。

想偷懒的时候,就对自己说,我也挺忙的,挤出这个时间真的值得吗?

但是拿起笔,真正在画的过程中,这些念头就自动消失了。因为完全投入其中,就没有时间的概念了。那一刻,只有我和我的画笔,以及我想呈现的内容。

一次次尝试、一次次修改,一次次再画,感觉也是对自己的思维一次次的打磨。很有意思,很尽兴!

每次在看、在画的时候,都是一次站在自己内心最近的位置和她对话的过程。似乎一切都静止了,在那个空间里,我是平静且愉悦的。

老师为了鼓励我,把我的断舍离作业评为了优秀作品。可是我觉得自己收获最大的却是,又找到了一种到达心流的通道:

创作我的视觉笔记。


成从笔记中的收获


期待更多实践

画完《断舍离》对于画的卡点我好像慢慢跨过去了,听了一次家庭心理健康热点话题的讲座,我就试着边听边画了一幅视觉笔记。不再苛刻自己必须完美呈现,把自己的思考画进去就好了!


第一次听讲座画笔记

前几天还和伙伴们一起改编了《小欢喜》做了一个家庭教育心理剧,我过了一把编剧瘾,顺便全程进行了一个视觉笔记记录。简单,却让我不再惧怕实践。

我做的心理剧视觉笔记


活动总结我画的视觉笔记

未来我最想把视觉笔记放在自己的课程中,给学生更多生动的学习引导,而不是只是面对干巴巴的知识,一点点往下啃。我愿意去尝试,我也期待遇见更多的惊喜!


你可能感兴趣的:(视觉笔记学习——找到心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