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认真考虑过死亡吗?

“我们学校死人了诶。”在打游戏的我听到舍友这句话,操作的手指僵了一下。

“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索性停下游戏,我回头问道。

“就上星期啊,还是我们楼上的。好像是跑步缺氧猝死了,真惨。”


确实是很惨,可是觉得悲哀的同时,其实我心里更多的是,压抑。说起来,这是第二次我与死亡的直面。


第一次,是亲历的曾祖母的葬礼。作为我为数不多的童年记忆,即便这么久我也还记得那天的场景。那天晚上,我妈接到电话之后,就带着我和姐姐连夜赶回了祖宅。我是在路上得知的曾祖母的死讯。


那是个雨天,祖宅逼仄的厅堂挤满了我认得和不认得的亲戚。母亲带着姐姐和我,挤开人群,到曾祖母曾经居住的房间,做临终告别。


我没办法准确的描述那种感觉,即便是知道了死亡的事实,我也依旧没有很大的感觉。只知道以后再也见不到曾祖母对我笑了,有些许难过。告别完出来,母亲忍了一晚上的眼泪决堤而出,和祖母抱作一团。周围的姑姑阿姨都围了上来,我被挤在了圈子外面。


“活那么久也算是有个好结果了。”孤零零站着的我在嘈杂中听到一个叔叔这么说道。当时的我下意识的接受了这种说法,顺理成章的也认为:


“不过是死了而已。”


往后的记忆便模糊了,只有叔叔那句话,我记得很清楚。也正是记得清楚,反而觉得以前的自己有点天真:死了,从来都不是而已。所有和这份死亡有关的人,都在因为死亡的事实而产生变化,怎么能说死了就只是这样了呢?


死亡从来不是一个结束,它是未死之人的新开始。


第二次面对死亡,就是现在身边的同学的离世。事实上听到这个消息的瞬间并不是悲哀,而是压抑,是那种死亡擦肩而过的窒息感。我很难想象一个鲜活的生命消失的场景,它并不是像焰火燃烧殆尽那样,有一个从明到暗的过程,它是在最亮的时候骤然插入的黑暗。那种戛然而止的冲击感,就是我对死亡最直观的感受。


我看过有一部叫《活埋》的电影,讲的是一个卡车司机被活埋在箱子里自救的过程。我只能说我看过,因为我没看完。印象最深的是,男主在面对逐渐缺氧的环境时,那种惊慌夹杂着绝望的神情。坦白说,我本能的抗拒这部电影,因为我发自内心的讨厌这种死亡逼近的压抑,即便它只是电影。那我们为什么会对死亡感觉到恐惧呢?我觉得是因为我们都抗拒死亡。当你清楚的知道死亡的靠近时,你的生物本能会让你不由自主的害怕。所以其实不知道死期,反而是幸福的。


但是你说不考虑死亡,又是不太现实的。我们虽不知道死亡它什么时候会来,但它始终都会来。他们说,人到了一定的时期,自然而然的就能预知到自己的死亡。我并不相信这种玄学的说法,但如果对象换成大象,我还愿意相信。我觉得人类并不像能拥有这种神奇能力的物种,硬要解释,我觉得应该说是:做好了准备。


如果一个人,能坦然的接受死亡的时候,想必便不会有对死亡的恐惧。既然没有了恐惧,那就算明天就死也是可以接受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寿终正寝的老人们多半都是微笑离去的。而且很多情况老人并不是“预知”了死亡,而是在他们死后,他们身边的人会有一个回想他们过去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所有关于他接受死亡的外在表现,被加在了他死亡的事实之前,从而产生了一种“他知道自己会死”的错觉。


说回来,我对死亡其实并不很能接受。毕竟人生还那么长,如果我中道崩殂,我绝对是不甘心的。死亡,是一种经历过才能理解的东西,真的到死前人才会明白很多人生的道理或者大彻大悟。可是濒死在多数情况下很少发生,一般死了就是死了,所以很多人即便懂了道理也带不回来生活。所以那些死过一次而活的,绝对比我们更热爱生活。


所以我希望每个人都能认真的,正式的去思考一次死亡。自己死了,会有什么遗憾?会有什么值得的回忆?会有哪些对不起的人?会有哪些庆幸抓住的瞬间?真正考虑过死亡后,即便没有那些濒死得出的明悟,我相信我们也会比现在更努力去热爱生活。


希望逝者安息。而生者,把剩下的生活,更努力的继续下去。


这才是死亡带来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有认真考虑过死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