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之美》读书笔记

《系统之美》这本书先是在得到上听到了徐玲老师的解读,也在网上看了这本书读书笔记,今天就浅浅地分享下。

系统思考是种全局的眼光,有助于解决复杂问题、制定睿智决策;推动组织成长、提升组织能力;激发集体智慧、加速组织学习;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技能。

首先我们回答下什么是系统?

系统是一组相互连接的事物,在一定时间内,以特定的行为模式相互影响,例如人、细胞、分子等。系统可能受外力触发、驱动、冲击或限制,而系统对外力影响的反馈方式就是系统的特征。

系统并不仅仅是一些事物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由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构成的、能够实现某个目标的整体。从这一定义可见,任何一个系统都包括三种构成要件: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

比如007的小伙伴,我们受写作使我们进步的目标驱动,彼此之间通过线上分享互动的形式进行连接,我们就是一个小系统。我们系统的连接主要是信息流,当然还有物质流,比如快递,礼物等等,而功能和目标是容易被忽略的,我们这样一个小系统功能和目标很单纯,但是在一些复杂的系统里,比如一个小企业,在错综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就容易忘了自己的使命。

关于理解系统,我们不得不介绍下:存量,流量,反馈回路。

存量是对系统中变化量的一种历史记录,流量就是变化量,就像我们小的时候做的数学题,一个泳池水是满的,一边进一边出,什么时候能把水放完。反馈回路有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增强回路好理解,比如我们常说的复利,也可以比如被纵容的熊孩子。调节回路对维持动态平衡很有帮助,比如人冷了就加衣服,热了就脱衣服。

在一个对有限外部资源有依赖的系统中,增强回路是不可能一直作用的,就像在培养基中培养细菌,菌落数在指数增长后会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调节回路就是通常说到的负反馈,由于系统的反馈机制有一定的时延,一旦突破了动态平衡能承受得了临界点,系统也会面临灾难性地崩溃,比如08年金融危机,改革开放初期曾辉煌的明星企业。

书名叫系统之美,那系统美在哪里呢?作者讲了系统的三个主要特征:适应性、自组织和层次性。系统的适应力指的是系统在多变的环境中保持自身的存在和运作的能力。系统所具备的这种使其自身结构更为复杂化的能力,被称为“自组织”,譬如,单个受精卵通过生长、分化最终演化成一只青蛙兔子或者一个人。层次是从最底层开始向上进化的,从局部发展到整体,从细胞发展到器官和有机体,个人发展到团队,单人作业发展到生产管理。早期的一些农民逐渐聚居起来,形成了自治的村镇,而村镇之间产生了贸易行为。系统的层次性表明系统是自下而上进化的,上一层级的目的是服务于较低层级的目的的。适应力、自组织和层次性是动态系统有效运作的三个原因。

作者还在文中细细分析了系统的6大认知障碍,8大陷阱,改变系统的12种方式和与系统共舞的15大法则。

这6大认知认知障碍包括:

(1)表象迷惑,这个好理解,就是被华丽的外表迷惑住,血崩之前没有一片无辜的雪花。

(2)在非线性的世界,不要用线性的思维模式。就像大家在认知里存在国产货不如舶来品的思维定式一样,要学会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系统。

(3)恰当地划分边界。所谓的边界,只是人为的区分,是人们出于观察、思考、理解、表达、交流等方面的需要,而在心理上设定的或社会上一般公认的虚拟边界。如果边界划定得太窄,一些对系统行为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未被认真分析和对待,系统就可能产生令你意想不到的行为。

(4)看清各种限制因素。正如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5)无所不在的时间延迟。无论是植物的成长、森林的荫蔽,还是民主的发展,都需要时间。

(6)有限理性。这意味着,人们会基于其掌握的信息制定理性的决策,但是由于人们掌握的信息通常是有限的、不完整的,尤其是对于系统中相隔较远或不熟悉的部分,由此导致他们的决策往往并非整体最优。

在系统发展过程中,我们很容易陷入8种陷阱:(以下文字摘抄自书本原文)

(1)政策的阻力。

陷阱:当系统中多个参与者有不同的目标,从而将系存量往不同方向拉时,结果就是政策阻力。

对策:放弃压制或实现单方面的目标。化阻力为动力,将所有参与者召集起来,用先前用于维持政策刚性的精力,去寻找如何实现所有人的目标。

(2)公地悲剧。

陷阱:当存在一种公共资源时,每个使用者都可以从这种资源的使用中直接获利,用得越多,收益也越大,但是过度使用的成本却需由所有人来分担。

对策:对使用者进行教育和劝诫,让他们理解滥用资源的后果。同时,也可以恢复或增强资源的状况及其使用之间的弱反馈连接,有两类做法:一是将资源私有化,让每个使用者都可以直接感受到对自己那一份资源滥用的后果;二是对于那些无法分割和私有化的资源,则要对所有使用者进行监管。

(3)目标侵蚀。

陷阱:当人们对过去的绩效评价偏负面,也就是过于关注坏消息时,将启动一个恶性循环,使得目标和系统的绩效水平不断下滑。

对策:保持一个绝对的绩效标准。更好的状况是,将绩效标准设定为过去的最佳水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目标,并以此激励自己,追求更高的绩效。系统结构没有变化,但由于运转方向不同,便能成为一个良性循环,做得越来越好。

(4)竞争升级。

陷阱:当系统中一个存量的状态是取决于另外一个存量的状态,并试图超过对方时,就构成了一个增强回路,使得系统陷入对抗升级的陷阱,表现为军备竞赛、财富攀比、口水仗、声音或暴力升级等现象。

对策:如果已经深陷其中,一方可以选择单方面让步,从而切断增强回路;或者双方进行协商,引入一些调节回路,对竞争进行一些限制。

(5)富者愈富。

陷阱:如果在系统中,竞争中的赢家会持续地强化其进一步获胜的手段,这就导致赢家最终会通吃,输家则被消灭。

对策:多元化,即允许在竞争中落败的一方可以退出,开启另外一场新的博弈;反垄断法,即严格限制赢家所占有的最大份额比例;修正竞赛规则,限制最强的一些参与者的优势,或对处于劣势的参与者给予一些特别关照,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6)转嫁负担。

陷阱:当面对一个系统性问题时,如果采用的解决方案根本无助于解决潜在的根本问题,只是缓解(或掩饰)了问题的症状时,就会产生转嫁负担、依赖性和上瘾的状况。

对策:将关注点从短期的救济转移到长期的结构性重建上来。

(7)规避规则。

陷阱:“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任何规则都可能会有“漏洞”或“例外情况”,因而也会存在规避规则的行为。

对策:设计或重新设计规则,从规避规则的行为中获得创造性反馈,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实现规则的本来目的。

(8)目标错位。

陷阱:目标定义如果不准确或不完整,即使系统忠实地执行了所有运作规则,其产出的结果却不一定是人们真正想要的。

对策:不要将努力与结果混淆,,恰当地设定目标及指标,以反映系统的真正福利。

文中最后还讲了改变系统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撬动如下一点来改变系统的运作。

1,数字:包括各种常数和参数。

2,缓冲器:比流量力量更大、更稳定的存量。

3,存量一流量结构:实体系统及其交叉节点。

4,时间延迟:系统对变化做出反应的速度。

5,调节回路:试图修正外界影响的反馈力量。

6,增强回路:驱动收益增长的反馈力量。

7,信息流:谁能获得信息的结构。

8,系统规则:激励、惩罚和限制条件。

9,自组织:系统结构增加、变化或进化的力量。

10,目标:系统的目的或功能。

11,社会范式:决定系统之所以为系统的心智模式。

12,超越范式。

在这样一个系统的世界,我们该如何活得游刃有余呢,作者给出了15条建议。

1,跟上系统的节拍。

2,把你的心智模式展现在阳光下。

3,相信、尊重并分享信息。

4,谨慎地使用语言,并用系统的概念去丰富语言。

5,关注重要的,而不只是容易衡量的。

6,为反馈系统制定带有反馈功能的政策。

7,追求整体利益。

8,聆听系统的智慧。

9,界定系统的职责。

10,保持谦逊,做一名学习者。

11,庆祝复杂性。

12,扩展时间的范围。

13,打破各种清规戒律。

14,扩大关切的范围。

15,不要降低“善”的标准。

整本书内容还是比较有条理的,这些道理其实很多人都理解,提高我们系统思考能力需要的是更多的练习,尤其是遇到问题能系统分析。如果大家都某一点有困惑,不妨去书中找找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系统之美》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