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马头琴(5)

    1951年张纯华被调到马头琴研制小组起,到1966年,在这长达15年的时间里,经历了无数次的成功与失败,和锲而不舍的探索与攻关,克服特殊年代暴风骤雨般运动的干扰,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马头琴革新的一个个关键性难题被张纯华攻克了。 从五十年中期开始,张纯华的工作也调动频繁,1954年,张纯华任呼和浩特市手工业生产联社民族乐器部主任,58年任呼市民族乐器厂技术副厂长,78年任呼市二轻科研所的负责人,二轻情报站的副站长等职务。

    桑都仍在世时,经常带着年轻的得意门生齐·宝力高来找张纯华参与探讨马头琴的研制改造工作。1958年14岁的齐·宝力高考入内蒙古实验剧团,师从于桑都仍先生,跟着桑都仍老师经常和张纯华老人一起调式,拉奏新改制的马头琴,逐渐的和张纯华老人建立了终生的友谊。桑都仍去逝后,22岁的齐·宝力高继承老师的遗愿,和张纯华老人一起,冒着被扣上漫天飞舞的大帽子的风险,继续锲而不舍的专研马头琴的改造研制工作。

1966年齐·宝力高(左)和张纯华(右)

    1966年到1976年整十年,马头琴研制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状态,等熬过了那段特殊岁月,张纯华重新开始心情舒畅大张旗鼓的,恢复马头琴改造研制工作,张纯华在原来研制的基础上,把马头琴的造型,颜色,音质又提升到了更新的高度。

  三十刚出头的齐·宝力高也迎来他马头琴演奏生涯的第二个春天,他经常和张纯华老人一起调式用新型材料研制的马头琴,现在的马头琴无论款式,颜色,手感,音质都有了划时代的飞跃性进展,成了马头琴演奏艺人手中,具有民族特色的标配型演奏乐器,几经推广立刻受到国内外马头琴爱好者的喜爱,成了最能体现蒙古族乐器风格的代表性乐器。

齐·宝力高和张纯华在一起

改革开放以后,步入壮年的齐·宝力高,在内蒙古自治区已经是家喻户晓的马头琴演奏家了,他拿着由张纯华老人研制的马头琴,在全国各地演出,后来又到世界各地演出,马头琴也被世界乐器爱好者所瞩目。

  张纯华老人从1951年开始接触马头琴,到1962年基本研制定型,再到1977年把马头琴研制成具有蒙古民族定式的新型马头琴,走出草原,面相全国,跨出国门,这整整付出了26年的心血。张纯华老人革新研制的马头琴,经中国音协和北京乐协会专家鉴定,其声音柔和,浑厚明亮、穿透力强,音质纯净清晰,音色悠扬动听,并且仍保留了传统马头琴的特色。

  马头琴的科研成果,被国家级乐器学专著,和中华乐器大典收藏,1983年国家民委,国家劳动人事部,表彰了张纯华老人,在研制马头琴方面做出的特殊贡献,被内蒙古民间文艺协会授予“研究制作马头琴大师”称号。

      1984年六月的一天,乌兰夫同志在北京家里接见了张纯华,为他几十年如一日,努力专研马头琴改造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做了肯定,并特意给张纯华老人提了字,乌兰夫勉励张纯华说“一个艺术家或着是一种乐器,只有得到人民的承认和喜爱,才有生命力”张纯华临别时,将一把精心制作的把马头琴送给了乌兰夫。

1984国家副主席乌兰夫在北京的家里接见张纯华(网络图片)

  2002年中央电视台1,2,4套节目联合采访,三次专题报道张纯华老人和马头琴的情缘节目,同年内蒙古电视台也做了专题报道。2005年8月16号晚,来自内蒙古野马马头琴乐团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了专场音乐会,当悠扬激越的马头琴第一次回响在世界音乐之都的金色大厅,就震撼征服了全场的观众,一阵又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西方人在正规场合观看演出时,都会郑重其事的穿上礼服,一曲节目演出完毕都会礼节性的报与掌声,但这次超乎寻常,齐·宝力高几次谢幕掌声仍就不断,以至齐·宝力高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即兴发表了演出成功感言后,才在热烈的掌声中含泪谢幕。载誉归来后齐·宝力高特意到张纯华老人家里,描述这次演出盛况时,老人激动不已,经不住热泪盈眶。

2005年齐·宝力高在金色大厅演出(网络图片)

      2005年9月19日张纯华被内蒙古自治区民间文艺协会,授予首批民间工艺大师荣毅称号。2008年2月16日广州小青年孔祥志,在香港第二节国际青少年艺术节上,用张纯华研制的马头琴,演奏了草原陈曲,获得了金奖。2008年8月8号,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齐·宝力高率领内蒙古艺术学员的40名舞蹈演员,86名马头琴演奏弟子,在开幕式前的三分十三秒,用张纯华老人制作的马头琴演奏了一曲非常有草原情调的“万马奔腾”。

    2009年3月齐·宝力高在内蒙古卫视节目上动情地说“张纯华老人是汉族,用大半生心血研制蒙古族人民喜爱的马头琴,痴心不改,一直为马头琴走向世界作贡献。当人们演奏马头琴的时候,不要忘了有这么一位制作大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系马头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