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的陷阱

“应收账款”的陷阱

 应付账款是赊账,买了东西没给钱,但按照权责发生制的会计规则,签了合同交了货,基本就可以确认收入,产生利润。出于某些原因,有些公司会利用这个规则,放货出去,增加应收账款,创造收入。从股东的角度来看,这种是很危险的行为,容易产生坏账,使公司产生巨额亏损。

曾经的优质股四川长虹,就是这样倒在高达45亿元的应收款上。该公司一次性产生了37亿元坏账,把多年积累的“利润”一次赔了个精光。

如果一家企业应收账款大幅增长,增长幅度超过同期收入增长,应收账款回款速度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往往预示着两种可能:公司放宽了信用政策,加大赊销力度;或公司提前确认收入甚至虚构收入。

如果公司应收账款占收入的比例比较大,且很大部分(如超过三成)是一年以上应收款,需要警惕公司收入的真实性。

如果应收账款非常低?

不同的公司的商业模式不一样。如果一家企业是先款后货,或者现款现货,没有应收款或者应收款很低,当然很正常。但是产品名不见经传,市场竞争激烈,同类替代产品多如牛毛,却没有应收款!那就是收入造假。

 当年的蓝天造假案,蓝天股份是卖水产品的企业,年收入20亿元,基本现款现货,应收账款只在百万级别。由此原因引发财报分析人士的怀疑:“你一年20亿元的交易,居然没有银行去你家镇上开设分支机构?这个数额,就算把分行开你家池塘边,银行也得挤破头吧?”

应收账款造假

如果应收款长期挂账的企业,突然有了一笔大钱解决了应收账款问题?

因为知道投资人警惕大额应收账款,有些公司会以客户名义打一笔现金进来,冲销数额巨大或账期过长的账款;然后,再把这笔钱通过其他应收款,变成与经营无关的其他应收款、预付款或存货。所以,当出现这种情况,投资者仍需要观察企业是否新增了其他异常支出。

 在流动资产项目里造假,属于比较低级的造假手段,容易被识破。

你可能感兴趣的:(“应收账款”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