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检验?在AB测试场景下的应用实践

小明:一家短视频APP的运营同学,主要负责提高用户播放时长
老陈:小明的老板
用户人均播放时长维持在25分钟,近期没有很大的波动。小明辛辛苦苦联(gui)系(tian)PM姐姐、开发大大上线了一个AB实验,对照组是目前线上的APP版本,实验组是新设计的视频切换交互UI,啊哈,果然实验组的人均播放时长26.5分钟(VS对照组提升6%),他马上把这个结果送到了老陈面前,老陈问道:“这个结果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吗?”

小明内心OS:“What?什么是统计学显著?怎么计算呢?”


这时,“假设检验”、T检验、P-value等等更加懵逼的词汇浮出水面,但还是不知道如何快速落地解决问题。别慌,安排上!

问题决策树

什么是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使我们研究随机变量时,对其性质进行假设,然后通过证据来验证假设是否为真。以小明的case为例,这里有几个逃脱不了需要了解的定义:

  • 原假设: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均播放时长没有差异(即)
  • 备择假设: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均播放时长有差异(即)
  • 显著性水平:表示的是当为真的时候,拒绝的概率。虽然我们一般认为显著性水平越小越好,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随着的变小,为假的时候,接受的概率()会上升。这里的takeaway:社会科学里,当样本量大于几百的时候,显著性水平通常会设置为5%或1%
  • P-value:当为真时,检测统计量比观察到的检测统计量更极端的概率(嗯,不太像人说的话)。举个不太学术的栗子,假设:这是一个和平的世界(俺们的向往),但时不常有些恐怖分子为非作歹,一年X次,P-value就是说当世界是和平的前提下,一年有X次甚至更多次恐袭的概率。这里就会结合显著性水平,假设,当P-value < 0.05,说明和平的世界一年恐袭X次及以上的概率太小,则拒绝,接受这是一个不太和平的世界这个事实;如果P-value > 0.05,说明和平的世界即使有些恐袭小插曲,也不能否认世界是和平的这个宏观事实。

本文旨在能够快速提升应用实践,假设检验更多详细解读可以参看假设检验的逻辑是是什么?

连续变量解决方案

原始数据

user_id:用户ID,group:对照组base 实验组exp,play_duration_mins:播放时长(分钟)
  • user_id:每个用户唯一识别,共计40名用户
  • group:所在分组,20名base对照组用户,20名exp实验组用户
  • play_duration_mins:每个用户有记录其某日的播放时长(分钟)

数据探索EDA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cipy import stats
df = pd.read_csv('play_duration_data.csv')
# 根据group分组查看播放时长均值、中位数等
df['play_duration_mins'].groupby(df['group']).describe() 
  • 可以看到,base组人均播放时长75.8分钟,exp组人均播放时长78.15分钟,exp组对比base组人均播放时长提升3.1%,下面我们进行T检验,以说明此差异是否具备统计学上显著性

方差齐性检验

# 方差齐性检验
base = df.loc[df['group']=='base','play_duration_mins'] # 对照组每人播放时长
exp = df.loc[df['group']=='exp','play_duration_mins'] # 实验组每人播放时长
test_res = stats.levene(base, exp, center='median')
print('w-value=%6.4f,p-value=%6.4f' % test_res)
  • 这里同样内含一个假设检验(真是无处不在):H0:base与exp方差相同,H1:base与exp方差不同
  • 结果中p-value = 0.8872 > 0.05,不能拒绝H0,故base与exp方差齐性,后续T检验则需要选择方差齐性T检验

双样本T检验

stats.stats.ttest_ind(base, exp, equal_var=True)
  • 调用stats.stats.ttest_ind方法,注意equal_var参数的选择,当方差齐性时equal_var = True,当方差不齐时equal_var = False
  • 重新回顾下,此处我们的:base组与exp组人均播放时长没有差异,:base组与exp组人均播放时长有显著差异
  • p-value = 0.4504 > 0.05,不能拒绝原假设,故base组与exp组人均播放时长没有显著差异

二元分类变量解决方案

这里我们换一个场景,假设我们的数据依旧是区分base和exp,不同的是数据指标为:是否留存(简单的说是次日留存,即昨日活跃的用户中今天还在活跃的用户为留存用户)。原始数据会变更为:


我们先进行数据的探查,看下base和exp分别有多少用户留存/流失:
cross_table

  • 可以看到,base组的用户留存率 = 4/20 = 20%,exp组的用户留存率 = 8/20 = 40%
  • 那么这两组用户留存率是否有统计学显著性呢?

卡方检验的原理简述

以上图cross_table为例:

  • base组里流失的用户(是否留存=0)为16人,16是实际的频数
  • group = base的概率:20/40=0.5,是否留存 = 0的概率:28/40=0.7
  • P(group=base, 留存=0) = P(group=base) * P(留存=0) = 50% * 70% = 35%
  • 此时group=base, 留存=0 期望频数 = 35% * 40 = 14
  • 卡方检验:实际频数 = 期望频数 两个分类变量无关;:实际频数期望频数 两个分类变量有关
print('chisq = %6.4f\n p-value = %6.4f \n dof = %i \n expected_fred = %s' % stats.chi2_contingency(cross_table))
  • 调用stats.chi2_contingency,输出检验统计量chisq、p-value等
  • p-value = 0.7533 > 0.05,故不能拒绝,则说明一个用户是否留存跟其在哪个group没有关系,故两组留存率没有显著差异

你可能感兴趣的:(假设检验?在AB测试场景下的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