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修课:在孤独中成长

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交友很方便,和朋友联系很方便,可是翻着手机通讯录,却不知道能和谁聊聊天,为什么我们感觉越来越孤独了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孤独的力量》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这本书是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书中集结了梭罗、帕尔卡斯、叔本华、爱默生等诸多文学大家和哲学家的文章。文章中作家通过描述一个又一个孤独的处境,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内心的思索。


来源于网络

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古往今来,人类的情感都是相通的,如果你感到孤独,如果你害怕孤独,那么你可以读一读这本书,在阅读过这本书之后,我们便能了解何为孤独,如何面对孤独,在阅读中重拾面对生活信心和勇气。

孤独是人生的常态


我依稀记得那年,我在实习。为了参加一个考试,我请假了一天。从学校赶回家乡的城市,考完试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于是匆匆赶到动车站回校,动车到站时已经很晚了,我搭乘89路的公交回去,坐在靠窗的外置,看着车窗外的雨,耳机里唱着“大大的的城市,小小的我……”那一刻,我的情绪很低落,那是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落寞,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独孤,孤独就是茫茫人海中,自己孤身一人面对所有。

参加工作后,时常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加班到深夜。下班拖着疲惫的身体去挤公交、挤地铁,在这座深夜依然灯光璀璨的城市,周围是来来往往、步履匆匆的人,可是周围越是喧闹,内心就越是孤独。就像《孤独的力量》这本书里开篇文章提到的“即使是在熙熙攘攘的车站、街道、学校,甚至是人声鼎沸的会场、酒吧,喧嚣也往往不能够打败孤独与寂寞。”

我们每天遇见很多人,其中绝大部分的人与我们擦肩而过,另一些人则是点头之交,我们没法从他们身上感受到所谓朋友的温暖,知心的朋友难能可贵。

原来,孤独是人生的常态,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


梭罗独居瓦尔登湖,他用文字记录下了他在此独居时的所见、所闻、所思,《孤独的力量》这本书中,开篇便是梭罗的《独居生活》这篇文章的节选。文章中作者提到,对于他的独居,总有人觉得很不解,在这样偏僻的地方生活,就不会觉得孤独与寂寞吗?难道就不想与人亲近和交流吗?

而作者却认为“我们人类,也不过是一群孤独者……空间上的亲近并不意味着心灵上的亲昵。”

是啊,《孤独的力量》这本书中,帕尔卡斯在他的文章中说“孤独却是常人最恐惧的东西,很少人能够在孤独中寻得快乐”。我们很多时候总想着去交更多的朋友,我们去热闹的地方消遣自己无聊的时间,可这样的狂欢却更像是一群人的孤独,曲终人散,在四下无人的夜里,不过是徒增我们的孤独感罢了。

与人相处时,我们处于社会状态,梭罗说“社交的价值并不是人与人之间实质上的触碰,而是心灵上的交融”。只有在孤独中,我们才能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孤独就是自己走向自己,没有了外界的声音,在孤独中我们走向自己,接纳自己。

我们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投入到了上班当中,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拥抱自己,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孤独的时刻恰恰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

孤独是生活中的常态,同样,孤独也是生命中的礼物,孤独让更好地思考,更快地成长,让我们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美好的事物。

在孤独中与有趣的灵魂为伴


独孤时刻,我们该如何面对孤独呢?《孤独的力量》这本书同样给了我们答案。

书中英国作家亚伯拉罕.考利在他的《论独孤》这篇文章说,一个人学会了思考,养成了思考的习惯,那么他就有可能挑战孤独。

人在思考时,需要通过不断的阅读来获取知识,这便让我们处于一种充实的状态。阅读是我们面对孤独的一剂良方,一个人如果爱上阅读,那么便也不会抱怨生活无聊,在书中遇见那些发光而有趣的灵魂吧。

很喜欢作者文中的一段话:

“我常听人抱怨不知该如何消磨时光,这些人令我惊诧不已。他们自以为有资格去抱怨,甚至还抱怨上天没有给他们工作的机会,因而终日无所事事。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长短不一,有些人可能没有时间去获取渊博的知识,因而可能没有能力从事高雅的工作。所以也不能强求每个人都能坦然面对孤独。但如果有人连生活中无可避免的间歇性孤独都无法忍受。那他便是无药可救了。

因为任何技艺、任何学科的任何小小分支,譬如音乐、绘画、物理、化学、历史,又或是其他技艺,随便拿出一种便可填补那种间歇性孤独,并且使我们感到愉悦。

这就好比在林荫中吟诗。在错落有致的光影中,随意吟上的每一句,都能够驱散孤独。”

一个人只要内心充盈,便无须向外索取。就如波德莱尔在文中所说“勇敢面对孤独,享受孤独,而不是在熙熙攘攘中寻找幸福。”

现在的你还害怕孤独吗?如果还害怕,那么就拿起这本《孤独的力量》看一看吧,相信这本书会让你感受到孤独的力量,让你拥有面对孤独的勇气。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必修课:在孤独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