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病历”来保证医疗质量,不能让其消失

      病历最早源自于公元前1600多年的古埃及,是由一个医生的日记演变而来,最早传于欧洲,继而被美国采用,直到演化成完整的、科学的医疗档案传诸于世。

    出自我国西汉时期临淄人淳于意(汉代三大名医:张仲景、华佗、淳于意)的《诊籍》(出土文献),内容详尽全面,包括了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籍贯、病例、病名、病因、诊断、治疗、疗效、预后等信息,是医学研究中颇具参考价值的珍贵资料。

    《诊籍》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医案典范,开辟了中国医学临床医案记录之先河,在研究古代医术,探讨医史,启迪大数据建设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研究价值,对于现代的医药学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此段内容来源于网络)。另一方面取到了传授、教学不可或缺的作用。

    科技发展到今天,已被电子病历替代。由于医疗保险的实施,电子病历进而代表了病情的宣言书,各种大病、慢性病、传染病的结论来自于病历。以前的病历,病人是容易见到的,也可随身携带,随时了解自已的病情、诊断情况、诊治方法和使用的药剂,极大地方便了医患,也不存在什么秘密。

    综观目前的医疗大势,纸质病历已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电子病历。电子病历只掌握在医院和医生手里,病患轻易见不到病历,只有在住院时,医生或者护士告诉一些情况,多数还得病患询问,才有人回复或者作答。要想得到病历,只有在结算出院时,医生才通知医院打印出来交给患者。而往往拿到病历阅读后,很多记录与实际情况不符。出现这种情况,如果病情好转或痊愈出院,尚无多大问题,如果效果不佳或者发生异外,病历的作用就成了个大问题。医患间打官司,多数的重要证据发生在病历上,导致双方‘’说不清、道不明‘’,官司越打越大,患者往往处于下风。

    细细想来不难看出,医院的初衷是在规避风险,但是,这种避责手法为免有些前卫,也太不符合公平公正的大原则了。首先,医院和医生扼杀了自信,进而扩大了医患的鸿沟,减少了助学科研的渠道,也把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传统扭曲了。

    病历记录了患者的病情、医治经历和治疗结果,如果病历随着病人走,不论到哪一级、哪一家医院,对于病人就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病人和医生又何偿不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桥梁?那为什么要消失病历呢?再说,详细、真实的纸质病历频频在医患之间传递,应该是好事,在不经意间自然会给医生免责。如有‘’扯皮拉筋‘’的“刺头”,真实的病历记录在你这里说不清,其他医院可以为你打抱不平,反过来,如果病不属实,有责你也逃不脱。完整、有效的病历,还能增加患者对医生的尊敬,哪还有什么“极端的医患关系”存在?

    从各方面分析,纸质病历的重建,是缓和医患关系的基础。病历做好了,和谐的医患关系不会遥远。

    所以,强烈建议恢复纸质病历,恢复纸质病历迫在眉睫。

2019.11.24.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病历”来保证医疗质量,不能让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