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成康以来,几且千岁,欲为治者甚众,然而太平不复兴者,何也?以其舍法度,而任私意,奢侈行而仁义废也。(卷十九 汉书七)
2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是以大雅君子恶速成。(卷二十六 魏志下).
3、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所怒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卷十一 史记上)
4、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卷三十四 老子)
5、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弗亡。(卷二 尚书)
6、乱国之主,务于广地,而不务于仁义,务于高位,而不务于道德,是舍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卷三十五 文子)
7、人主之大患,莫大乎好名。人主好名,则群臣知所要矣。(卷四十八 体论)
8、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蓄积足恃。”
9、修身治国也,要莫大于节欲,传曰:“欲不可纵。"历观有家有国,其得之也,莫不阶于俭约,其失之也,莫不由于奢侈,俭者节欲,奢者放情,放情者危,节欲者安。(卷四十七 体论)
丙、惩忿
10.禁令不明,而严刑以静乱;庙筭不精,而穷兵以侵邻。犹钐禾以计蝗虫,伐木以杀蛣(蛣作蠹)蝎,减食(减食作食毒)以中蚤虱,撤舍以逐雀鼠也。(卷五十·抱朴子)
【白话】禁令不明确,却用严刑来平定祸乱;朝廷对战事谋划不当,没有反省,却竭尽兵力去侵犯邻国。这就好像割掉庄稼以消灭蝗虫,砍掉树木以消灭蛀虫,吞下毒药以杀死跳蚤、虱子,拆除房舍以驱逐麻雀、老鼠一样。
11.夫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不以己私怒,伤天下之功。(卷十七·汉书五)
【白话】作为君主的圣人,时时以天下人民的利益为考量,不因为自己个人好恶产生的怒气,伤害了天下的公义。
丁、迁善
12.子曰:“我三人行,必得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卷九·论语)
【白话】孔子说:“我与他人的相处中,他人的言行,必定有可以让我学习 效法之处。选择他人好的方面向他人学习 ,对他人做得不好的地方,反省自身,若有类似情况,则自我改正。”
戊、改过
1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卷九·论语)
【白话】孔子说:“一个人有过而不改,这是真正的过错啊。”
1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卷九·论语)
【白话】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蚀、月蚀一样。所犯的错,人人都看得见;改正了,像日月蚀后重现光明那样,人人都敬仰他。”
15.古者圣王之制,史在前书过失,工诵箴谏,庶人谤于道,商旅议于市,然后君得闻其过失也。闻其过失而改之,见义而从之,所以永有天下也。(卷十七·汉书五)
【白话】从前圣王的制度中,史官在前记载君主的过失,诵诗文之工,读诵规劝君主的诗文,百姓在道路上指责君主的过失,商旅之人在街市上议论君主的过错,这样一来君主才能听到自己的过失。听到了过失就改正,看见了符合道义的做法就积极落实,这是他们长久拥有天下的原因。
16.大忌知身之恶而不改也,以贼其身,乃丧其躯,有行如此,之谓大忌也。(卷三十一·鬻子)
【白话】人的重大忌讳是知道自己的过错而不改正,以至伤害身心,乃至丧失生命,有这样的行为,就是人之大忌。
17.先民有言,人之所难者二,乐知(知作攻)其恶者难,以恶告人者难。(卷四十六·中论)
【白话】古人曾说,人难以做到的有两件事,一难是乐于别人指出缺点并加以改正;二难是把别人的错误指出来告诉对方。
二、敦亲
18.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形(形作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吕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卷九·孝经)
【白话】孔子说:“天子真正亲爱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厌恶别人的父母;真正尊敬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轻慢别人的父母。天子竭尽爱敬之心去侍奉父母,将这种德行教化推行到百姓身上,成为天下的典范,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啊!《尚书·吕刑》里说:‘天子有爱敬父母的善德,天下万民都会仰赖他,国家便能长治久安。’”
19.昔三代明王之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是故君子无不敬也。敬也者,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支也,敢不敬与?不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也;伤其本,则支从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修此三者,则大化忾于天下。(卷十·孔子家语)
【白话】夏商周三代的圣明君主尊重爱护妻子与儿女,是有道理的。妻子,是祭祀祖宗、照顾父母的主妇;儿子,是祖先的后代,怎能不尊重呢?所以君主对妻儿没有不尊重的。谈到尊重,最重要的是尊重自己。自身是父母衍生的枝干,怎能不尊重呢?不自重,就是伤害父母;伤害父母,就是伤害了根本;伤害了根本,枝干就随之枯亡。自身、妻子、儿女这三者,百姓和君主同样拥有,自然会效法君主的榜样。珍重自身推及到珍重百姓,亲爱儿女推及到亲爱百姓的儿女,尊重妻子推及到尊重百姓的妻子,君王做好这三件事,那么深远的教化,才能推广到普天之下。
20.帝王之于亲戚,爱虽隆,必示之以威;体虽贵,必禁之以度。(卷二十四·后汉书四)
【白话】君主对于亲属,爱护虽然深厚,但一定要有威严,否则亲属就会傲慢;亲属的身份虽然尊贵,但一定要用法度来制约,否则亲属会横行无忌。
22.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国家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正。(卷四十九·傅子)
【白话】君主树立品德的根本,没有比正心更重要的了。心正,然后自身言行就正;身正,然后左右近臣的观念才正;近臣正,然后朝廷的政治风气就端正;朝廷正,然后国家的运作就顺畅;国家正,然后天下起而归顺效法。
2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一交一 ,而不信乎?传不一习一 乎?”(卷九·论语)
【白话】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他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讲究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问,是不是都落实了;要传授给学生的学问,是不是已反复一温一 一习一 并身体力行了?”
24.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卷十一·史记上)
【白话】天子不能随便开玩笑,话一说出口史官就会记载,用礼仪来完成它,用鼓乐来歌颂它。
25.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卷九·论语)
【白话】孔子说:“责备自己从严,责备他人从宽,就能远离怨恨。”
26.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家安而天下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卷三十一·六韬)
【白话】君主不贤明,则国家危亡而人民动乱;君主贤明,则国家安定而人民有序。国家的祸福,取决于君主贤与不贤,而不取决于天时的变化。
27.“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卷九·论语)
【白话】商汤王说:“我本身有罪,请上天不要牵连万方之民;万方之民有罪,都是我没做好榜样,没有教化好他们,故其罪责由我一人承担。”
28.故明王有过则反之于身,有善则归之于民。有过而反之身则身惧,有善而归之民则民喜。往喜民,来惧身,此明王之所以治民也。(卷三十二 管子)
29:“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由是言之,长民治国之本在身。(卷四十七 政要论)
30.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卷三十七 孟子)
31.景公问晏子曰:“富民安众难乎?"对曰:“易。节欲则民富,中听则民安,行此两者而已矣。"(卷三十三 晏子)
32.明主者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意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卷四十三 说苑)
33.昔成汤遭旱,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耶?使民疾耶?宫室荣耶?女谒(Ye`)盛耶?苞苴行耶?谗夫昌耶?"
34.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卷九 论语)
35、上失其道,而杀其下,非理也。不教以孝,而听其狱,是杀不辜也。(卷十 孔子家语)
36、致治之术,先屏四患,乃崇五政。一曰伪,二曰私,三曰放,四曰奢。伪乱俗,私坏法,放越轨,奢败制。四者不除,则政无由行矣。俗乱则道荒,虽天地不得保其性矣;法坏则世倾,虽人主不得守其度矣;轨越则礼亡,虽圣人不得全其行矣;制败则欲肆,虽四表不能充其求矣。是谓四患。兴农桑以养其生,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五奋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是谓五政。(卷四十六 申鉴)
37、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卷四十三 说苑)
38、书曰:“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卷二十六 魏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