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 | 2万人的美国大学却发出了4万封录信,人往哪儿搁?

「 这是熊老师第148篇原创文章」


之前我们发过一篇名为《美国大学真的快被中国人占领了?》的文章,受到了家长和同学们的广泛关注。有些非常细心的同学也注意到了,文章前半部分的一张数据图中显示了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后文简称UCSB)2018年秋季一共发出了39862封本科录信(新生+转学),但在文章末尾的另一张图表中却显示,此校当时总共才有23070名本科生。

到底是什么原因,能够让一所美国大学超额录取如此多的学生,却不会导致校园人满为患的呢?又是什么原因,让每年有三万多名学生,对这所排名全美前30大学的录信视而不见的呢?

今天熊老师就来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下美国大学的超额录取现象以及正确理解超录现象对申请所起到的帮助作用。


一、浅析美国大学的录取率和入学率

前些天看到一篇文章,分析今年美国大学本科申请异常严峻的录取形势,举了今年国内申请者在多所大学的RD阶段颗粒无收的例子,并援引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后文简称BU)拒信上的一组数据(申请人数超过62000人,新生班人数预计为3100人)作为副证,说今年连BU的录取率都不足5%。

对此熊老师只想说,如果按照这个错误的方法计算,那恐怕美国排名前50的每所大学录取率都不会超过5%了。其实实际情况是:BU每年会录取14000多名新生申请者,录取率大致为22%。像我们上面提到的UCSB,每年会从超过九万名新生申请者中录取近三万人,录取率超过30%。看到这里,大家大可不必为这些学校担心,因为最后实际选择BU入学的新生总数只有3500人上下,选择UCSB入学的学生也只有5000余人,都正好落在学校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而正是由于录取人数和实际入学人数存在如此巨大的差距,美国大学的录取数据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那就是入学率(入学/录取比)。通过简单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以上两校的明显对比,BU的新生录取率虽然比UCSB要低,但入学率却达到了25%左右,比UCSB的17%高出不少。


Source: 波士顿大学官网


之所以出现每个学校每年超额录取这么多人的现象,跟美国大学一贯秉持着校方和学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对申请者设置的极其宽松的申请政策是密不可分的。除了使用ED和REA政策的学校(参见《波士顿学院申请政策又双叒叕变了》一文中对于美国大学申请轮次的介绍)会限制申请者不能申请某些同一轮的学校之外,美国大学在EA和RD轮次都是完全不限制选校数量的。一般情况下,国内的学生每人会申请10-15所学校,更有甚者可能达到20多所。由于大家普遍都采取这种“广撒网”的申请策略,所以只要不是在ED轮次就被提前录取了,通常每个学生在申请结束后都会拿到多所学校的offer,最后再在全美统一的答复截止日期(5月1日)前选择一所入学就可以了。


Source: 网络社交媒体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当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一方面多申学校能极大地增加自己被录取的概率,另一方面可以在多个offer中进行对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入学。每年的5月1日之后,那些没有收到入学定金的学校就会默认这个学生放弃了本校的offer,这些学生也就自动成为了统计数据里用100%减去入学率之后所包含的那部分人。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这也不单是一种负担,可以说算是某种“幸福的烦恼”。申请政策越宽松,每年收到的申请就会越多,学校录到优秀申请者的概率也就会更大,但同时带来的是学校之间对于优秀生源的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学校之间的竞争越激烈,每年超额录取的人数就会越多,录取率就会水涨船高;录取率越高,最终选择放弃offer的人数也会随之增多,入学率就会相应降低。

还是拿上面的BU和UCSB举例:因为UCSB属于加州公立大学系统,该系统的所有学校每年秋季都只有一轮申请,且没有任何的限制条件,所以除了UCLA和UC-Berkeley这两所大热门校之外,UC其他几个校区的录取率都比同水平的院校高出不少;反观BU,由于在每年11月1日和1月2日设置了两轮ED申请,从这两轮ED中录取到的学生在ED协议的强制性条件下、几乎可以百分之百确定入学,所以BU每年就不用超录那么多人,同时入学率也有了保障。

Q:知道了美国大学的录取率和入学率对申请又有什么实际的帮助呢?

A:当然有!而且还不止一个。


二、根据录取率选择保底校

假如某个学生把自己的目标定为USNews综合排名前20的大学,如果TA在申请时选择只向这个范围内的目标校提交材料,风险会是非常大的。因为这些学校都是出了名的难录,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标化成绩多高都没有人敢说一定能拿到offer,一个不小心就会全军覆没。对此,最为保险的办法是在20-40名这个排名区间选择2-3所保底校。

那么当TA在面对同样排名为第30的UCSB和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后文简称UNC)时,应该选择谁作为保底校呢?

答案是——如果对这两所学校本身没有偏好,只是单纯作为保底来申请,应该果断选择UCSB。原因很简单,UCSB的录取率比UNC要高出10个百分点(2018年秋季数据对比)。


Source: 北卡罗来纳大学官网


三、根据录取率和入学率判断waitlist复活的可能性

每年都会有很多学生和家长向熊老师咨询“从某个学校waitlist复活的几率有多大?”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被自己的Dream School放在了waitlist上的同学,对这个问题更是格外关注,因为这个几率直接决定了他们对于Dream School的期望值以及办理入学手续的时间安排问题。

在这里要再为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waitlist。美国的多数大学每年除了发出若干录信和拒信之外,还会把一部分条件还OK、处于录与不录边缘的申请者放到专门的waitlist上,作为备选。因为在每年的5月1日之后,很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支付入学定金的人数还没有达到学校当年计划的招生名额。为了不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waitlist就在此时起到了调节入学人数的关键性作用。从五月中旬一直到六月中旬这段漫长的时间里,waitlist上的学生随时都会被告知两种结局——自己被补录了、或该校今年招生名额已满(被拒)。

虽然从原则上讲,熊老师并不特别建议大家对waitlist的学校抱有过高的期望值,因为每个学校于不同年份的入学情况是有可能发生很大起伏的,在这件事情上,谁也无法根据历史数据准确地预测未来才会发生的情况。但是单纯就概率上来讲,waitlist复活的可能性还是可以从每个学校历年的录取率和入学率中看出一些端倪来的。

从常理上来想,应该是超录学生越多的学校越容易录满,waitlist越不容易复活。因为发出的录信多,入学的学生也会多嘛!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我们来看一下到底是为什么。

依然拿最开始的BU和UCSB举例:

BU的录取率低、入学率高,并且采用两轮ED的招生政策,这些都说明BU的录信发放得更有针对性,录取者入学的确定性会得到很大程度的保障。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就是BU将不太可能会从waitlist上补录太多的学生。事实也的确如此,我们来看一下USNews上公布的2017年该校waitlist补录数据就会一目了然——虽然发出了四千多份waitlist邀请, 但最终才从里面录取了7个人!7个人!


Source: usnews.com


同理,UCSB的录取率高、入学率低,但即使他们每年录取的人数都快要达到学校在校生人数的两倍了,却依然无法保证一次就录满所需的招生名额,而是要通过waitlist再补录将近一千人,才能让学校的教学资源配比达到“满坑满谷”的最佳状态。


Source: usnews.com


因此,如果你也被某些学校放到了waitlist上,不妨到USNews上查一下往年的waitlist补录数据,即便网站上没有这些数据,也不用担心,就用录取率和入学率大概估算一下。碰到像BU这样的学校,就别抱太大幻想了,把精力集中放在办理现有学校的入学手续中去才是正解。

还是那句话,不论多么喜欢waitlist上的学校,都要切记——先从已录取的学校里挑出一所在5月1日前交定金,不要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至于到底哪些学校最容易从waitlist复活学生呢,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留学 | 2万人的美国大学却发出了4万封录信,人往哪儿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