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本位”的教育思想
读杜威的《民主与教育》,卢梭的《爱弥儿》,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都给我带来深刻的影响。
2018 年10月到吉水小学跟刚学习,学校的办学思想“习惯比分数重要、聪明是玩出来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认识到立足儿童立场,构建适合儿童的课程,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读书实践让我对办学有了更多的理解,身为校长,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引领儿童的发展。
二、关注“组织”建设,引领学校创新发展。
我校是上级为了化解大班额,在一所破旧初中临时组建的小学,基础设施破旧,办学环境较差。80%的孩子为转校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差生特别的多。面对现实的严酷,要想办家长信得过的学校,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学校组建了“名校长工作室”与“i教育学习共同体”,围绕“让儿童成为儿童,成就生命自主”这一发展愿景,从关注“生命”的高度,做好教师的“组织”引领
(1)以“学习型组织”理念为支撑,这是组织的生命。
学校组建“教学研共同体”,成立学科项目部,实行项目评价,二是关注集体,关注合作,关注团队的引领与发展。
(2)以“课题研究”为依托。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传统文化从来不是外在知识的灌输,而是内心完成的一种情怀的唤醒。从小接受圣贤智慧的熏陶,使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
学校相继开展了齐鲁名校长培养工程课题:《“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潜在课程”研究》和两个国家级课题,即《经典“诗词曲文”诵读实验与研究》(研究中)、《家训文化与“家校教养共同体”研究》(研究中)。
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多大达到82%。我们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潜在课程的形式,构建“诗文欣赏课”、“对课”等诗化语言训练课。
每天早晨给孩子安排二十分钟的经典诵读时间。围绕读什么、怎么读?引领教师每周三下午一节课的时间讨论学习,解决现实问题。我们就制定了清晰的阅读的目标——“读正确,写规范。”
学校还引领教师理清传统文化与“学校、教师、家长、语文教材、家庭作业、绘画、书法、习作、板块评价”九大关系,围绕儿童的非智力因素,构建传统文化潜在的德育课程。
课题研究两年来,教师共撰写研究专题论文、札记、随笔近200篇,课题开题报告还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三五’重点课题组”出版发行的专项图书收录。
(3)将“自我诊断”贯穿始终。
学校工作围绕育人服务,我们引领教师构建“校本、班本、生本、师本”课程,其目的还是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为孩子提供有 “营养”的课程。课程服务重在细节,而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过程”,又是围绕“目标、文本、过程、评价、空间、时长”不断研究,不断解读,不断认识,不断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就需要诊断与反思。一所学校,不重视诊断与反思,教师就不会“回头看”,就不会发现问题,长此以往,甚至就没了问题意识。没有问题的团队,何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诊断与反思是学校可持续的“源动力”。
(4)探讨团队可持续性的学习。
学校发展是人的发展,也是人的优势和潜能不断完善和挖掘的过程。只有构建各个学科的“学习型组织”,团队成员才会踏着时代的节拍,拽紧儿童的心理,构建教与学的“宽度”与“深度”。
大胆探索并实践了“板块式”评价。
板块式评价就是立足从评价的内容和形式突破、重视学生的过程表现,以增值发展体现孩子个性的评价。
1、、构建板块式评价的思路。
(1)引领教师深入解读课标、教材、学情,从“智力因素(树人)与非智力因素(立德)”两个方面构建学生评价板块;从学科素养与职业幸福两个主干去构建教师评价板块。
(2)、构建板块式评价的“四个维度”。
板块式评价围绕核心素养,从“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学习生活幸福指标”四个维度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
(3)、理清了三大关系。
评价创新不是不要评价,是要从新的占位重新建构评价体系。那么,要先理清三大关系:理清评价与素养的关系;理清评价与课标的关系;理清评价与主体的关系。
2、学生评价板块
(1)学科质量监测板块评价
语文学科:包括“生字过关”、“精彩段落背诵与经典诵读”、“同读一本书”“国家教材质量监测”等评价板块。
数学学科:包括“算理表达”、“数学故事”、“学科质量监测”共三个板块。
音体美、常识学科:围绕学生学科才艺展示、社团成员创意与研究活动,立足过程表现评价学生;以教师对教材、课标、学情的分析报告作为评价内容,评价教师。
(2)非智力因素评价板块:围绕“仁义礼智信”构建课程。义之课程(包括“话题演讲”、“周三活动”、“篮球操”、“午写”四个板块。)礼之课程:礼者,知晓礼仪。如何引导孩子尊重他人与自尊,在合作交往中洋溢出彬彬有礼的文雅之气。包括包括“谢师礼、谢饭礼”两个板块。)智之课程(包括“画思维导图”、“读书规划单”两个板块。信之课程”板块(信者,诚信守法,一诺千金。每个学期高年级设立“诚信月”,低年级设立“诚信周”。
非智力因素评价,重在活动课程中的伦理修身,立德立品。智力因素评价重在学科“双基”的基础上,提升思辨能力。在这方面,学校围绕“仁义礼智信”构建校本德育课程及评价体系。
3、教师评价板块
其一,“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普通话”四个板块评价教师基本功。
其二,“读书、教材单元目标解读、展示课、小课题”四个板块评价教师“校本教研”情况。
其三,“教案、听课记录、学生作业、课堂教学、生活化课程构建”五个板块评价教师“常规教学”。
其四,“五词修炼”(请、姓名、爱、微笑、谢谢 )、“小组合作”两个板块评价师生融洽度。
学校工作的核心是课程,而课程的核心则是课堂。为了张扬个性,呵护童心、童趣,优化师生关系,我们引导教师追求高效、和谐的课堂。
搞评价创新不亚于当年安徽小岗村的包产到户。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尝试打破常规评价的束缚,从评价的方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从新的角度构建评价思路。
创新评价管理,孩子的综合素质高了,全县竞赛成绩的排名却处在中上游。虽然得到社会的认可,却带来了许多的麻烦,优秀没了,职级制工资低了。
工作上,经常宽慰大家,人这一辈子有自己热爱的事业,到老了能够常常回忆起做了些什么,就是幸福。总之,创新的代价难以言说。
四、 做好学科“组文教学”尝试。
我们发挥团队智慧,建构“1+1”校本课程,学校引导教师关注国家教材、地方教材、孩子生活、自然与社会等课程资源,凸显主题意识,打破统教育模式,凭借团队合力,构建学科主题式“组文教学”,即“1+1”(紧扣一个主题,进行横向(同类)、纵向(时间、类别等)整合,构建一组(一般为6-8课时)文本,进行先“慢”后“快”的“长程两段式”教学,即学结构、用结构的教学尝试,采用“茶点式”品读与“快餐式”读解。
依托学校资源优势,组建“i教育共同体。
看到青年教师被分配到偏远的乡村,常年得不到培训,我们于2016年10月,成立了“i教育共同体”,旨在培训有“教育梦”的乡村青年骨干教师,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与发展平台。
利用微信和节假日的活动让更多有追求的人聚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先后组织并策划了近20次专题研讨会,以课题引领、问题诊断、答疑的形式,在引领本校教师校本教研的同时,辐射带动了6个乡镇,受益乡村青年教师近千人。
板块式评价与家校共同体专题研究,先后在《教育文摘》(周刊)、《山东青年报》、《山东教育》、《中国校外教育》、《好家长》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教育、教学专题文章10多篇。
曾多次参与省厅主办的“县区教育扶贫”培训工作,并在全区作巡回专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