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统整,实现高效

        2019年4月25日,高新区小学数学单元统整研讨会在汇海小学举行,活动中,刘宝林、王剑、张咏梅三位老师分别执教了《三角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梯形的认识》单元统整课例,在课堂中关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注重学习方法的提升和知识经验的迁移,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角形的认识》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在整个单元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宝林老师的课堂中,他首先从生活中的三角形出发,引出这堂课的关键问题:三角形有什么特点?然后带领学生从整体上回顾图形的研究方法,让学生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再确定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带领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研究图形——建构概念,认识图形——尝试画高,迁移学习”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建构概念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观察图形——质疑归纳——探索分析——总结概念的有序思维,突出了概念教学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在尝试画高的过程中,建立与旧知识的联系,明确画高的方法,为后面研究平行四边形、梯形建立了思考模型,提供了探究思路。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是单元统整的第二堂课,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王剑老师的课堂中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首先从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入手,引出探究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自己想到研究的方法和探究的思路。而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特点,提供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有序思考方式。在充分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之后,让孩子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提炼出画平行四边形不需要把每个特征都用到,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尝试说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定义只需要描述最明显的特征。借助三角形底和高的知识,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最后提出问题,引出后面探究的图形。总体来说,本堂课在沿用三角形研究思路的基础上,还进一步为梯形的学习打下基础。

      《梯形的认识》是单元统整的最后一课,张咏梅老师也是从生活中的梯形入手,让孩子充分感受梯形的用处,引出探究问题。有了前面两堂课的学习,孩子们对于研究的方法和思路已经非常清楚和熟练了,很顺利地应用在研究梯形上。他们再次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明确梯形的特征,经历“观察图形——质疑归纳——探索分析——总结概念”的过程,总结出梯形的概念;借助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知识,画出梯形的高。最后,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对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行分类,探究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沟通图形之间的联系,渗透分类研究的思想方法,从整体上认识学过的图形,为整个单元的学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堂课紧密联系,很好地体现了单元统整中的“起、承、合”,即第一节课在回顾原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找到研究新知识的方法,建构思考模型;第二节课承接上节的研究方法,并将最重要的方法提炼出来,引出下节课;第三节课则是沿用前两节课提炼出的方法和思路,并进行总结提升,建构知识之间的联系。三堂课找准了各知识点的联系,真正实现了学生的高效学习。

        这次的学习研讨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纠结之处,教学的侧重点把握不好,使得老师教得不够通透,学生学习不够深刻,并且影响教学效率。而进行单元统整就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单元目标,明确教学的侧重点,找到前后知识间的联系,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减少纠结,提高教学效率。

        这次的单元统整也让我联想自己去年在上图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整个教学活动,就是在第一节课回顾原来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学生利用学具,用转化,数面积单位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继续应用到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推导上。孩子们都用了多种方法推导出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

        原来自己早就悄悄地开始进行了“单元统整”,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也让我开始思考我们正在做的跨学科融合课程,如果我们先统整每个单元,能从整体把握目标,找到知识的关键点和联系点,是不是就能更好地实现课程融合呢?这也是我接下来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青岛实验学校    吴楠楠

你可能感兴趣的:(单元统整,实现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