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谷八月征文Ⅱ老照片里的故事



记得在家里得空的时候,爱整理自己的书桌书柜。用毛巾擦掉旧书上落下的尘灰,将他们分类放好。偶尔发现书柜顶端塞放的两本久未触碰的旧相册、轻轻地翻开相册筏页,不经意地扫动旧时的黑白世界,感觉思绪被拉回到遥远的记忆之中。

我们大多数人在生活之中,总是活得很盲目,也没有既定的目标。在经历生活的波涛冲击后,好像渐渐地明白了生活的真正涵义。我们生来本是一面明亮的境子,由于没有得到好的照顾,而变得破碎不堪。正如眼前的这些老照片,让人久久难以释怀。

第一像页映入眼帘的,是排在最​前面的从幼儿到少年时的老照片、我紧紧地扶着妹妹生怕她跌倒了,但后来她还是被生活的石头拌倒而失足。这些导致的因素有先天的环境因素、也有个人受教育过少有关。没有了知识的积累,也就没有明显的是非判断能力,也永远走不出自己生活的怪圈。这也成为我心中难解的心结。

照片中那黄色的记忆,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开始与终结。记得七十年代,父亲骑着一辆新式的凤凰牌载重自行车,载着我们全家穿梭于乡村到县城的土路上。我坐在前面,母亲抱着妹妹坐在自行车后座上。那个时候还没有公交车,国家还比较贫穷。但当时的生活,却让我们全家感到其乐融融。每次穿过乡间小路,我总是迷恋路边的景致,在河旁打滚的耕牛,高高的芝麻杆儿。

逢年过节,小孩子们抢着未燃烧待尽的鞭炮。先是踩灭掉,然后拆散一个个点燃,用小盆罩住,听到好听的嘭嘭声。鞭炮声声除旧岁,听说炮竹声还可以赶走瘟神,这也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不象现在到处都不让放鞭炮了,也缺少了曾经的趣味。

曾经的粮票

儿时的记忆影像慢慢变得模糊而朦胧,记得父亲那个时候是第一批进城的务工人员,在当时的县房管所上班,在单位享受国家待遇,我们住在单位公房里,买米都用粮票,那时也都兴定购粮票,有了票买东西便宜。

房管所所处的位置是县城最繁华的地方,北面是电影院、南面是当时唯一的商场供销大厦,后来变成了小商品市场。再后来,随着1986年县改为市,城区又慢慢地发生了更新更大的变化。

那个时候,还不兴热水器、空调什么的。管理所内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洗水池,单位的同事大人及小孩子在夏天都喜欢聚集在此处洗澡。小孩子们都脱的赤条条的在水池里玩耍着,简直是不易乐乎。

后面街巷里的小朋友也常常到院子里来玩耍。大家一起打玻璃球,滚铁环,打螺坨,感觉小时候挺调皮,把玩都放在第一位了。

后来到了学里,就变得老实多了。记得班主任是位姓李的男老师,对我们男孩子非常严格。不听话或迟到了,就会竹尺打手掌心,那个是火辣辣的疼痛了。

老师虽然严格,但却细心地引导我们爱上了读书。他每次会安排专门的时间,为我们讲述一些扑朔迷离的惊险故事,让我们怀着好奇心去追寻去探索故事的结局。

在他的引导下,我们对各类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还记得当时最爱看的是《儿童文学》与《故事会》。这个读书的习惯,在我漫长人生旅途中,几十年如一日的陪伴着我。

随着时光的速递,曾经的小朋友已经物是人非。我们好像都是匆匆的过客、为了生活,我们需要的作出自己的选择。

每个人都因生活的不同而改变着自己的人生轨迹,而在脑海的最深处留存的,那段最纯真的记忆已经变得逐渐模糊。

只有这些老照片,才显出那么的真实而厚重的历史感。曾经的老学校也已经变成了居民楼,记得在许多个夜里我重游故地,在梦中遨游在老学校园的大门口,操场间,寻找昔日的小朋友...

我知道他们都已被生活的浪花所淹没在喧嚣的人群中,正如我那离别的愁绪,仿佛断线的风筝一样永远无法连接在一起。

你可能感兴趣的:(东篱谷八月征文Ⅱ老照片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