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三季度 GDP 数据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823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 5.2%。
其中,三季度,GDP 同比增速 4.9%,两年平均增长 4.9%,两年平均增速较二季度回落 0.6%。从环比看,三季度GDP增长 0.2%。第一、第二季度分别增长 5.0%和 5.5%。其中,第二产业同比回落幅度较大,两年复合增长 5.7%,较上半年下滑 0.4个百分点。
同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65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9.7%,两年平均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相比今年上半年“成绩单”中居民收入与GDP在增速上 0.7个百分点的差距,现在的 0.1%已有明显收窄。
具体到单季度来看,一二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速分别为 18.3%、7.9%、4.9%,呈现出“前高后低”的走势。其中,三季度同比经济增速跌至5%以下,两年平均增速也跌至5%以下,不少机构表示不及此前的预期。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环比持平。
9 月数据汇总
9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 -4.5%,较8月回升 2.1个百分点。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复合同比仅增长 3.8%,实际同比仅增长 2.5%。
9月中国出口额(以美元计)同比增28.1%,两年复合增速 18.4%,较上月上升 1.3%。
9月PPI同比 10.7%,涨幅创新高;主要受煤炭、天然气等能源品以及高耗能大宗品拉动。CPI同比 0.7%,延续下滑,主要受猪肉价格拖累;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
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为 -13.2%和 -15.8%;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 -3.5%,连续 6个月下滑;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同比 -11.2%,较上月下滑 4.7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10月17日,实施土地集中供应的挂牌地块 822宗,流拍地块 266宗,流拍率高达 32.4%。其中北京、广州、杭州、沈阳流拍率超50%。
9月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 50.4%、47.9%和 47.5%,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大。
在周期性、政策性等多因素影响下,三季度增速可能已经低于潜在水平,当短期压制因素逐步缓解后,增速将逐步向中枢修复。
三季度经济下行是多因素交织的结果
1、PPI 高企,CPI 温和,需求一般,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大幅挤压;
2、外部需求的回落;未来,随着产能替代效应消退、外需见顶、价格水平回落,出口增速或于今年底明年初呈现明显下行趋势。且新出口订单已经连续六个月下滑、五个月位于景气区间以下。
3、能耗政策、限电对工业生产的一定影响;
4、局地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复合同比增长 3.8%,较上月回升 2.3个百分点;实际同比增长 2.5%。其中商品和餐饮消费两年复合增速分别为 4.5%和 3.1%。汽车消费同比 -11.8%,剔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名义复合同比4.4%。
修复的速度和程度存在不确定性
1、工业面临的能源瓶颈何时能缓解,不确定;预估 4 季度会缓解;
2、限电政策会持续,不会再短期内改变;
2、疫情持续越久,消费修复的难度越大;今年1-2月局部疫情后,消费的恢复速度出现了放缓,并明显慢于去年下半年。今年7-8月的局部疫情后,从中秋和国庆的消费情况上看,恢复也不算理想。
中美对比
1)全口径下2018年中国的“宏观税负”为 35.2%,高于美国的 26.3%。全口径的财政收入包括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以及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导致大量税收由企业缴纳。中国税收的征收对象以企业为主,美国税收的征收对象以个人为主。2018年,中国的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之和占财政收入比重52.8%,而美国的企业所得税占财政收入比仅 3.7%。
2)中国的非税收入主要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其他收入。中国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仍较高,2018年为 14.7%。美国联邦非税收入在美国联邦财政收入占比较低,不足 4%。近年来中国持续推动减税降费,税收收入、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持续下降,但是土地出让收入、社保收入持续上升带动宏观税负上升,抵消了部分减税降费的成果。同时,近年来的减税以增值税为主,但增值税为流转税,减增值税并不能直接增加企业利润,且存在二次分配效应,占据强势地位的国企和上游受益更明显,民企和中下游企业受益程度低。
3)税收在“用之于民”方面有差距,中国社会保障的低层次和发达国家的高福利对比鲜明。大量的税费收入用于吃饭财政和建设性支出,用于社会大众的福利保障受到挤压,社会保障水平偏低。
4)企业面临的劳动力、环境、土地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进一步抵消了减税降费对企业减负的效果。我国企业面临着行业垄断、服务业开放度较低导致的高昂的土地、电力、天然气、石油、物流、融资等基础性经营成本,在国际竞争中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将伴随人口红利的消失而衰减。我国汽油、柴油、天然气、电力、土地价格分别为美国的 1.6、1.3、4.5、1.3和 2.6倍。
5)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快,2022年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3.5%,未富先老问题突出;美日韩老年人口比重达 13.5%时人均GDP均在 3.1万美元以上,而中国仅1万美元。从发展趋势看,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2022年将进入占比超过 14%的深度老龄化社会,2033年左右进入占比超过 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
6)中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持续提高并取得巨大进步,但仍然存在不足。一是关税方面,汽车、化妆品和高端服装关税水平与国际相比仍然偏高。二是投资方面,OECD公布外商投资限制性指数排名,中国在70个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 6,仅好于马来西亚、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和菲律宾,2010-2018年,中国总体限制性指数仅提高 4个名次。三是知识产权方面,中国在基础研发、执法透明度、产权保护和维权意识方面偏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