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两天没动笔

       在期刊上发表了十来篇学术论文,但却没有一篇高质量的,这既是遗憾,也是我的努力目标。

       这个目标是2020年初定下的,到现在正好20个月,期间参加过几个申请项目的培训班和讲座,在文献阅读和写作技巧方面有一丁点收获,但总体进展不大。内心也比较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努力,文献阅读、工作、家务、孩子都需要时间,总觉得有忙不完的事,内心的目标没有放弃,但总也没有办法去实现,很是焦虑。

        在写作这件事上,有过误区,认为要多看文献,然后才能写,现在认识到不是这么回事。一年多来也是写写停停,最多时写一天写三四千字,0的频次占90%。眼看这个假期快过完了,就在内心暗暗地定了一个目标,每天坚持写,写啥都行,每天坚持读文献,一两段也好。

        刚开始读写了几天,又开始停摆,连着2天愣是一个字没写。

        回顾过程,第一天从当当买的十来本书到货,盯着自己喜欢的内容看到晚上12点;第二天是各种家务和辅导小侄女学习,心情不好,没动笔。

        回顾一下这段历程,结合期间的各种学习,发现了以下几个硬伤:

      1.追求完美,总想写好,所以下笔时感觉困难;

      2.不想写杂文和碎碎念;

     3.写作和日常工作生活联系割裂;

     4.时间管理有问题,没有固定的写作时间和底线要求。

       周有光先生每天坚持写1000字,管建刚老师每天每天坚持写3000字,何捷老师每天坚持写1000字···除了这些光环笼罩的成功人士之外,还有很多坚持日更的成功者。相信每个想提高写作能力的人都是认识到了文字的魅力而想日更,中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毅力不足这么简单,还有技巧和对日更的误解。

        根据我失败的教训和大家成功的经验,以后从这些地方改进:

     1.改变认知:日更主要是为了保持良好的写写写的状态,不是每天都写一篇美文。

      所以写什么都行,降低要求,如果实在没啥写,就摘抄笔记,或者4F/5F反思笔记都可以,寥寥数语也可。

      2.日更一定不要造空中楼阁,写作和工作、生活联系起来。

       比如教育孩子的心得、孩子的进步、学习的收获、工作的烦恼、工作反思、所见所闻、公众号文章感悟等等,这样写的就比较容易,因为简单,容易坚持。这其实就是量变的过程,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质变。初期不能好高骛远,苛求写专业性文章,所以杂文和碎碎念也是挺好的。即专业练习+生活感悟!

     3.每天坚持15分钟。

       如果家庭、工作很忙,每天坚持很不容易,尤其是现在工作张力大,上下班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忙完工作已是身心疲惫。那么多少是好呢?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国外的作家谈写作,说的就是每天坚持15分钟,不管有没有灵感、有没有思路,都要坐下来,开始,15分钟。所以普通人以15分钟或500字左右为目标,不难,每天都能坚持。

    4.互动不要太频繁。

      我看到有人说写作要有动力,一定要多互动,这个我不赞成。今年2月份我参加了一个12天的培训,每天15分钟的音频听课内容,然后写4F反思笔记打卡上交,还要点评5个学员的打卡内容,中间开了2次班会。听着是不是很简单?是的,但是别忘了,你还有其它很多的事情要做。那12天,每天要抽出1个小时的时间,因为工作也很忙导致非常累。有人会说,对自己狠点,不狠难以达成目标。这句话没错,但短期可以,如果要是一年365天都是这样的高压状态我想没人会坚持下去,停摆是早晚的事。所以互动固然可以增加动力,有愉悦感,但一定要保持一个度。

     5.做好时间管理。

       如果每天还能看看朋友圈、刷刷公众号,说明时间还是可以挤出来的。如果还是时间紧张,就要反思一下每天的生活内容,有没有浪费,有没有效率可以提高或者可以统筹的地方,比如一边做饭一边看听学习内容,这样做完家务马上就可以转到工作中,或者直接动笔写心得或反思笔记。

      矛盾的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要输入和输出同时进行,也就是除了工作,每天既要读书学习又要写作,所以,不仅仅是投入了15分钟。刚买的新书里,老踏(作者笔名)有一篇文章讲到,他导师年轻时,床就是在一摞一摞的书上面铺了块木板,然后放上被褥··随手都能翻书。所以,不是要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床上、餐桌上、沙发上都可以放一两本书,随手翻阅;出门时包里随身带一本小书,万一有等人或其它的小时间块就可以利用,而不是用来刷手机。

       这些反思不仅是这两天的思考,也是这一年多来我学习的一点收获。这次反思之后,我决定以此为界,每天15分钟,开始日更。

你可能感兴趣的:(又是两天没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