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唐盛世相比,隋朝显然被历史忽略了|读《易中天中华史·第13卷:隋唐定居》

推荐指数:★★★

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估计都听过一阵子评书,单田芳有一部著名的评书《隋唐演义》当年是我的最爱,田连元先生也讲过。秦琼卖马,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单雄信,王伯当等等英雄故事,至今仍有印象。当然其中大部分是野史,当不得真。

最近在读唐诗,就想着再了解下这段时间前后的历史。《易中天中华史》这套书一直是作为入门的案头书,文字优美,行文流畅,逻辑清晰,另外一个结构角度历史,自然是首选。由于都是小册子的形式,唐代前后写了好几本书。

本篇从《第13卷:隋唐定居》开始说起。

中国人说起历史,必称汉唐,尤其是唐,每个人都可以聊上几句。无论是家喻户晓的唐诗,比现在西安大八倍的长安城,还是胡姬美酒万邦来朝,抑或是唐太宗和杨贵妃的爱情轶事,女王武则天,不一而足。唐朝已经成了中国的代名词,289年的历史,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

相比之下,隋朝只能作为唐的注脚。如果不是因为隋唐说顺了嘴,谁还知道隋的名字。可事实是,在三千七百年的中华文明史中的弹指一挥间,这短短38年的隋(581~618)代历史被严重忽略了。而且,还倍受偏见。

正如汉帝国是秦政治的遗嘱执行人,隋王朝也是唐文明的历史开创者。没有隋,何来唐。          

隋是历史上最富庶的王朝,没有之一。即便是唐,也是中唐之后才赶上隋的经济总量。杨广的昏暴似乎盖棺定论,但他其实有个客观的谥号:明皇帝。可惜这个体面的称号被改为“炀”。炀不是什么好词儿,而是恶评,意思是贪恋女色不尊礼法,破坏礼制背弃公众,违背天理虐待人民。于是杨广成了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隋炀帝。

没错,这些毛病他都有。可问题是,哪个皇帝没有?上篇文章:唐朝的盛世:为什么国外的地方都叫唐人街|读书《半小时漫画中国史3》,我就提他打过抱不平。昏君暴君无法狡辩,但同时隋炀帝也是千古一帝。

为了追求大作为和大功德,他上来就是大手笔和大排场。修东都、开运河、建龙舟,三管齐下,如此浩大的工程在短时间内完工。虽然创造了奇迹,但想想丰功伟绩的背后是几十万上百万老百姓的血泪和尸骨。

他并不满足,开启了声势浩大的南巡北狩(猎)。大国上下,显尽威风。大业六年正月十五,他又在长安洛阳两地举行盛大的元宵联欢会。街头巷尾张灯结彩,莺歌燕舞,通宵达旦。而且还规定,老外一律免费,彰显大国豪迈。结果一个胡商问:我看你们中国也有衣不蔽体的,为什么要开免费餐厅,还把丝绸都缠到树上呢?中国商贩愧不能答。同样的故事在现代依旧在上演,不知道被援的非洲黑兄弟和阿拉伯帅哥美女是否也有类似的疑问。

这还没完。生命不休,折腾不止。隋炀帝之后开始了三征高句丽的作死之路,再一次证明了这句名言——不死做就不会死。

隋朝覆灭,迎来唐朝。李渊只是挂了高祖的头衔,创业的功劳其实大部分是李世民的。李建成做了太子,李世民当然不服,凭什么我打的天下你坐享其成。于是有了玄武门之变,有了夺权。唐玄宗当然是一代明君,贞观之治(627年-649年)是唐朝第一个治世,一直为后世所传颂。

这里的核心人物是魏徵。他提出的“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是明君的保证。这其实并不容易。毕竟,皇权的使用没有法律限制,舆论的监督也没有制度保障。

所以,从这个角度再看贞观之治,不禁惆怅。贞观之治是典型的人治,成功主要由于太宗和魏徵。可人又怎么靠得住。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详见俯瞰中国漫漫历史|读《中国大历史》。

众人都把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传为美谈,李世民的虚心纳谏更是历代帝王学习的典范。可从底层逻辑来思考,这正是帝国制度的最大弊端。专制统治的特点是中央集权,普天之下的产权和治权都属于一个人、一个家族,即皇帝和皇族。上下全凭一个人说了算,国家的兴衰掌握在一个人的手上。我们把赌注压在皇帝的人身品德上,而非制度上。

西方现行的组织架构,所谓“互相制衡”(checks and balances),谁当总统都一样,无论是奥巴马还是特朗普,制度先行,人的作用是其次。相反再看东方帝国——从秦汉、唐宋再到明清,只能依赖独裁者个人的品行和纪律了。

当然这是上帝视角。回到当时背景下,三省六部和科举制度已经是最佳解决方案和制度创新。中书、门下、尚书三者互相制衡,分别管出令、复核、执行。尚书省之下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分管不同事宜。

三省六部

科举更是影响千年,直到现在的应试教育也是科举的变种。科举的优势很明显,平民子弟也有机会晋升,但机会平等的同时,全社会知识分子均被吸引,思想僵化,养成了驯服的性格,更有利统治阶层的稳固。难怪唐玄宗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大唐创造出世界性文明有三大原因:其一,农业帝国具有扩张性;其二,隋唐是混血王朝,兼挟中华文化之优势;其三,大唐以开放的姿态和兼容的心态面对现实。

本书只是开了唐朝的头儿,更精彩的在下面。多说一句,易中天老师的这本书就可读性而言相比这套书的我读过10几本来言差了一些,有点干枯,无趣。好在,短。

《易中天中华史》系列导读:

未来的文明|读史《易中天中华史·总序: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

女娲的前身是夏娃:探寻人类的起源|读史《易中天中华史:祖先》

飞向高空,鸟瞰国家与文明|读史《易中天中华史:国家》

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周|读史《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

汉朝与罗马肩并肩|读《易中天中华史·第九卷:两汉两罗马》


欢迎关注我的读书专栏,整理的读书笔记请点击读书笔记集锦持续更新(100篇)

你可能感兴趣的:(跟大唐盛世相比,隋朝显然被历史忽略了|读《易中天中华史·第13卷:隋唐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