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动画电影界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弗瑞德里克`拜克经典之作,请欣赏图画书《植树的男人》

您现在阅读的是“图画与书的灵动”亲子共读公益推广的第258篇图画书 ——《植树的男人》图文赏析

推荐年龄:6-10岁(1-4年级)

同名动画片获得第六十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篇奖、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广岛国际动画节大奖、渥太华国际动画节大奖、世界动画大典大奖、1987年安纳西国际动画大奖

封面

封面上拿着铁棍看着远方的老人就是在荒漠中播种希望,创作奇迹的植树者;封底地荒漠中范出点点的绿色。

腰封上是诸多推广人的推荐词。

环衬颜色为硫磺色,颜色代码:#FFF97D;爱和友谊·好奇心·探求心。

扉页上简单整洁。

P1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个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的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P2-P3

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

这个地区的东部和南部是迪朗斯河,北部是德罗姆河,西部是孔塔–弗内森平原和旺图山。

P4-P5

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昨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

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枯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倒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境。如今,却一点生气也没有了。

P6-P7

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远远的看见有一个黑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但不管怎样,我还是朝那走了过去。

P8-P9

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有三十来只羊,懒懒地卧在滚烫的山地上。放羊的男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常常会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的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房顶很结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

P10-P11

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没有一点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的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带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他好像早就知道我会在他家过夜。因为,最近的村子离这儿也有一天半的路程。我了解这一带,仅有的四五个村子都远离公路,散布在深山里。村子里,住的大多是伐木工和烧炭工,日子过的很艰苦。这里,一年到头,气候都很恶劣。村里的房子,一家紧挨着一家,人们却只顾自己,从不关心别人。这里的人们只有一个念头——赶快想办法,逃离这个鬼地方。

P12-P13

男人们把烧好的木炭送到城里,然后再回来。重复这种没有尽头的枯燥生活,再坚强的人,也会被折磨的发疯。女人们互相怨恨,无论什么事都要争个高低:争木炭卖的多少,争教堂里的座位……争来争去,没完没了。

再加上这刮不完的风,吹得人发狂,自杀和精神病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

P14-P15

牧羊人不抽烟。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子。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的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他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有缝隙的橡子,捡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和牧羊人呆在一起,让人心里很平静。第二天,我向他提出,要在他家再住一天。不是我需要休息,而是我很好奇,想知道更多牧羊人的事情。他痛快的答应了。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打乱他的生活。他要赶着羊群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里泡了一下。我发现,他没有带木棍,而是拿了一根一米半长,大拇指粗的铁棍。

P16-P17

我假装随便溜达,走在和他平行的山路上。羊吃草的地方在一个山窝里。牧羊人让大狗看着羊群,然后爬到我站的地方。我以为他要来说我,嫌我一直跟着他。可是,他没有。这本来是他要走的路。他还说,如果我没事,可以和他一起去。

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在坑里轻轻地放进一颗橡子,再仔细埋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以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什么想不到的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

P18-P19

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有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

可是,他先是失去了唯一的儿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作伴,平静的看着日子一天天的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那时,虽然我还年轻,但也过着单身的生活,多少懂得怎样去接近那些孤独的灵魂。可是,二十岁的年轻人,很容易用自己的标准去看未来,只看重成就。我说:"三十年后,这一万棵树会长得很茂盛啊!"牧羊人听了,平静的说道:"如果老天允许,让我再活三十年,那我种下的树就数不清了。到那时,这一万棵树不过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了。"那时,他已经开始试着种山毛榉。他在房子边上,开辟了一个苗圃,因为担心羊群咬坏树苗,还用篱笆围了起来。小树苗长得很壮,看上去很美。他还打算在山谷里种白桦树。据他说,那里离地面几米深的地下,就有水源。第二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P20-P21

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作为一个步兵团的士兵,我没有功夫去想那些树。再说,这事本来也没有给我留下多深的印象。我只当他是一个狂人,像我收集的邮票一样,很快就被淡忘了。

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荒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些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P22-P23

五年来,我见过太多的人死去。所以,忍不住也会想,那个植树的牧羊人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在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眼里,五十多岁的人已经是只有等死的老人了。可是,牧羊人没有死。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

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的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11km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P24-P25

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像素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是五年前种的——也就是1915年,我正在维丹战场上的时候。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颗颗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牧羊人的创造就像水上的涟漪,一波一波,向外传递。不过,他本人并没有在意,只是执着的做着自己的事——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

如果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很久以前,溪水也曾这样哗哗地流淌吧!这些废弃的村庄中,有一些是在古代高卢罗马人村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考古学家曾经在这儿发出过鱼钩。可是,进入20世纪,这里的人们却不得不求助于蓄水罐。 

P26-P27

风也帮助了种子的传播。伴着溪水一起回来的,还有柳树、花园、操场、野花,以及被美景吸引来的人们。不过,这些变化来的十分缓慢,它悄悄地进入人们的生活,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来这里打野兔和野猪的猎人,一定也看到了这些茂盛生长的小树。但是,他们以为这是大自然的造化。正因为如此,没有人注意到老人做的事,也没有人来打扰他。要不然,他的工作一定会受到阻挠。在这些村子里,在那些官员中,谁会相信,有人这样无私的为别人奉献呢?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者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我没有计算过他经历了多少挫折和失败。但是,可以想象,完成这样一个杰作,需要克服多少困难,需要多少的勇气去战胜绝望!

P28-P29

有一年,他种了一万多棵枫树。可是,一颗也没活下来。第二年,他放弃枫树,改种了山毛榉。结果,山毛榉长得比橡树还要茂盛。这位不寻常的老人,多年来,一直独自一人默默地种着树。孤独的生活让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几乎失去了说话的习惯。也许,对他来说,语言并没有那么重要。

1933年,有一个护林员来过,告诉他,不许在野外生火,以免影响这片"天然"树林的生长。这位天真的护林员说,他从没见过一片树林会"自然"形成。那时候,老人要到离家12km以外的地方去种山毛榉。他已经是75岁的高龄,往返的路程太远了。于是,他打算在途中,在自己种的林子里盖一间小屋。第二年,小屋就盖好了。

P30-P31

1935年,一个规模不小的政府代表团来视察这片"天然"树林。他们当中有一个林业部的大人物,一个政府议员,还有一些技术人员。他们说了很多废话,决定要做些什么。不过,幸亏他们只是说说,实际上什么也没做。唯一做了一件有用的事,就是把这片树林划为国家保护区,禁止人们在林区内砍伐。这些小树充满了活力,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就连政府议员也被感动了。

我有一个做护林员的朋友,也在这个代表团里,我把老人种树的秘密告诉了他。代表团访问一周后,我们一起去见了植树的老人。在离代表团视察过的树林大约20km以外的地方,老人正在专心地种树。这位护林员不愧是我的朋友。他懂得珍惜东西的价值,也懂得保持沉默。我随身带了几个鸡蛋,三个人分着吃了。然后,在沉默中,一起欣赏这片风景。

P32-P33

我们走过的山坡上,到处长满六七米高的树。我还记得,1913年我在这里看到的景象,那片荒漠……宁静而有规律的工作;高地上的新鲜空气,粗茶淡饭;还有安详、平和的心态,这一切,让这位老人的身体格外结实。这是一位上帝派来的勇士。我不知道,他还要在多少公顷的土地上,种满树木。临行前,我的朋友给老人提了一些小小的建议,告诉他,什么树适合在这里生长。不过,他并不坚持。他后来跟我说:"这位老人比我懂得怎样种树。"

我们在一起又走了一个多小时。有个念头一直在他脑子里转。终于,他说了出来:"老人家比谁知道的都多,他知道如何找到幸福!"多亏了这位朋友,这片树林和老人的幸福才能延续下去。他派了三个护林员,保护这片树林。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方法,让这三个护林员,对伐木工的任何贿赂都不动心。

P34-P35

只有1939年的战争,曾经威胁到这片树林。当时,汽车靠燃气运转,需要用不完的木炭,人们开始砍伐1910年种的橡树。幸亏,这里离公路太远,伐木公司赚不到钱,只好停止了砍伐。不过,植树的老人并没有察觉,他在30km以外,专心地种着树。就像他根本不知道1914年发生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他对1939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一无所知。

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她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虽然是在战后的废墟中,这里还是有一趟公共汽车,往返于迪朗斯河谷和大山之间。也许是现代的交通工具走的太快,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多亏了一些村庄的名字,我才相信,我确实来到过这个曾经是废墟的地方。

我在一个叫维容的地方下了车。

P36-P37

1913年的时候,这里的十几栋房子里,只住了三户人家。他们以狩猎为生,性格孤僻,互相仇视,身体和精神状态与原始人差不多。房子四周,是被野草占据的废墟。对他们来说,生活就是等死,没有一点希望。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很难培养出宽厚、善良的美德。

现在,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水流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更令人吃惊的是,我真的听到了水流进池子里的声响。村里人建了一个水池,泉水不断的从地下涌出来。泉水边,种着一棵椴树,看上去有四岁了,枝叶十分茂盛。它是这里起死回生的见证。

P38-P39

维容的一切都让人看到希望。人们清理了废墟,拆掉了旧墙,盖了五座新房子,小村子里现在住着二十八口人。其中有四对年轻的夫妇。房子的油漆还很新,周围是花园和菜园,种着白菜、玫瑰、大葱、金鱼草、芹菜,还有银莲花。花草和蔬菜混种在一起,却井井有条。这里变成了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从这里,我开始徒步行走。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人们的生活并不安宁。但是,灾难已经过去,希望又复活了。山丘上,是一块块整齐的麦田;山谷里,是一片片绿油油的草甸。

P40-P41

只用了八年的时间,这里就重新充满了生气,又变得富饶了。在我1913年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的幸福、舒适。

树林里留住雨水和雪水,干枯已久的泉水又冒了出来。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风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

P42-P43

这些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来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回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P44-P45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和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

P46-P47

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在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1947年,植树的老人艾力泽·布菲在巴农养老院,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后环衬的左侧上方是作者与绘者的简介,下方为版权信息,敬请购买正版图画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世界动画电影界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弗瑞德里克`拜克经典之作,请欣赏图画书《植树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