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驻乡工作队里故事多

奉节县平安乡地处秦巴山区,是重庆市十八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到2017年8月,全乡还有731户2726人未脱贫,贫困率达14.8%。当地民谣云:"有女不嫁平安槽,一年到头磨儿摇(磨玉米粉),想吃干的两坨苕,想吃稀的两瓜瓢,一吹一个洞,一喝一条槽"。绝大多数老百姓住的茅草窝,睡的苞谷壳,吃的三大坨,人民群众生活苦不堪言。

  2017年8月,市委市政府加大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力度,确定由市领导定点包干,市级单位牵头组建扶贫集困帮扶,市县驻乡工作队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入驻乡村,不脱贫不脱钩。

    四年来,平安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高质量通过了国家和市级脱贫评估检查验收,实现了脱贫路上一个都不少。乡亲们新编民谣云:"有女要嫁平安槽,不种红苕种果药。想吃米饭随便舀,要吃朒朒任你炒"。全乡油路修到户,水管牵到屋,村村有产业,在家把工务,家家搞五改,房屋象别墅。人民群众物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两首民谣的改写变化,道出了扶贫干部们可歌可泣的奉献与付出,我们亲身经历的脱贫帮扶故事多得象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也数不过来,这里,我给大家讲述几个咱们工作队的扶贫小故事。

          找水治水故事

“我们吃的‘天河水’、喝的‘泥汤汤’,挑了半天水,不到小半缸。一盆水先洗脸再洗苕,稍稍澄清后清的喂猪、洗脚,浑的冲茅厕,重复用好几次,一年到头不能痛快洗几次澡,日子难熬的很勒!”

    工作队刚进村入户调研,乡亲们便异口同声地向扶贫干部们诉说和请求解决用水难题。缺水,让平安乡的村民们苦不堪言。

  水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之需,更是产业发展之需,没水怎么行?找!工作队和乡党委政府组织乡村干部群众发动了"千人找水"。

  平安乡属于喀斯特地貌,地表存不住水,没有稳定的水源,要在莽莽大山深处寻得一处水犹如大海捞针。连续几天,工作队领导凌凡、王波带领大家头顶烈日、翻山越岭查水找水,都没能找到一处好水源。

    正在我们灰心泄气之际,有村民说在文昌村的后山有一个山洞,洞内有一处水源。这是个好消息,不管是真是假,凌凡队长决定到山洞一探究竟。

  “洞里很潮湿,黑黢黢的,石头表面长满了苔藓,踩上去很光滑,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我们是手脚并用,攀着石头一会儿朝上爬,一会儿往下匍。”说起山洞寻水的经历,凌凡记忆犹新。

(工作队第一任队长凌凡山洞寻水  谢龙摄)

越往里走越发潮湿,越发深暗无底,越发觉得瘆人害怕,有胆小的同志开始害怕起来,但始终都没有退缩。

  "苍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水,但是这些水比较分散,我们通过‘围追堵截’把水集中起来,现在很多村民们饮用的就是这股水。”扶贫干部熊宣林自豪地说道。

    千人找中活动中,"水乡长王祖西"九爬凤凰岩的故事不胫而走,感动得长坪村八十多岁的李大权大爷泪湿双眼。

  2018年5月,王祖西挂职平安乡副乡长兼长坪村指挥长,面对乡亲们艰难的吃水现状,这位曾经的全市优秀水利干部心急如焚、如坐针毡,发誓一定要解决长坪村的人畜饮水困难。八个多月来,他自己一辆崭新小汽车在崎岖不平的山村小道上跑成了破破烂烂的拖拉机,还跑坏了七个汽车轮胎和3双鞋子,全村19个社幅员 13.52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留下了王祖西无数的脚印和身影。

“王乡长,天下大雨时,我看见那座绝壁陡岩的凤凰头半山崖上有大股水流流出。"退休老支书王柏林向王祖西报告道。已经跑遍全村一个多月还未发现有可靠水源的王祖西听说有水便立即打了"鸡血"般的兴奋和精神,"走!带我去看看"。说着便赶紧放下手中活计跟着老支书向凤凰头岩爬去。 

    凤凰头岩是长坪村的一座莽莽大山,海拔最高点1550米,在距山顶凤凰头的三四百米这一段四周几乎都是垂直的陡壁山林,村民们望山兴叹,很少有人上过山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老王听说有水,比什么都兴奋,便和驻村第一书记赵昕等几个人带着大砍刀、粗麻绳等工具,一路披荆斩棘摸索了1个多小时才从比较容易上山的一侧登上了山顶。将大麻绳的一端固定在山顶一棵大树上,腰系长绳手脚并用从山顶向下葡匐爬行 。70度左右坡度的山崖行走十分困难,他们一步一步地小心挪动,在陡坡山崖上借助山藤、杂树、杂草,下坡一步一步地滑,上坡一步一步地爬。由于山陡路滑,坡上小块石头多,走在前面的刘善宾不小心踩落一块石头,为躲避落石,王祖西迈步一跳一下子撞在一根树干上,胸部形成内伤疼了半年有余。半山陡崖处果然发现即使在最干旱的季节也还有酒杯大小一股泉水,泉水清洌甘甜。大家兴奋得大喊大叫,咕咚咕咚地手捧甘泉喝了个饱。   

    泉水从树木掩映的凤凰头半山岩洞中流出一小段便消失在喀斯特地貌的山林深处没有形成径流流到村里,所以村里很少有人知道这儿有水,即便知道也很少有人有这么大的胆量腰缠大绳从山顶下到绝壁陡崖的半山上去探寻。 

    将凤凰头水源引到山下蓄水池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由于水源点在山岩的半山腰,第一根饮水管必须从山顶拖到半岩后从水源点放到陡岩下,因条件受限,王祖西拖着100米长的50型PE管在山林中被树枝挂得伤痕累累,衣服也破了好几套。全村100多户的饮水管网在经过近七个月的铺设安装后完成了蓄水供水工程,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

  随后,市县乡筹资421万元,启动实施了日提水量1000方的关门山应急提水工程,通过两级泵站提升,将落差近400米的梅溪河水抽至集镇水厂,稳定解决了海拔900米以下地区居民用水难题。市规自局投入220万元资金,请来南江地质队实地勘测钻探,打井8口,成井6口,日出水量580方,

  “在驻乡工作队和乡村的共同努为下,通过上山找水、河里抽水、地下钻水,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终于打赢了这场‘水’仗!解决了人民群众盼望多年未解决的缺水难题。”乡党委书记邹远珍说。

    建桥修路故事

 

  四年来,驻乡工作队积极协调帮扶集团成员单位和社会帮扶力量先后投入3亿多元支持平安发展,其中社会各界捐款捐物达4800余万元。平安乡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和人民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瞄准弱点狠抓产业发展,摘掉“穷帽子”

  几乎所有的扶贫干部都有一个共识:“短期脱贫靠投入,长期致富靠产业。”

驻乡工作队一手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帮助乡里科学规划产业发展。以“打造川东游击队平安小镇乡村红色旅游统领、三大生态产业支撑、三大特色产业带动、其他产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构建了“133”产业体系。   

缺资金少技术是发展产业面临的普遍问题,怕担风险不敢尝试是贫困群众的普遍心理,工作队为平安的产业发展,可谓煞费苦心。

    在天台村,2018年就陆续新建了牛栏、猪场、羊圈,但迟迟不见牛进栏、猪进圈、羊入场。市政府驻四川办事处信息调研处处长、驻乡工作队联络员龚平心急如焚,他与市农行驻乡扶贫干部徐治国逐户登门走访调研。“资金断链了!”了解到问题根源后,龚平、徐治国和奉节农行领导及乡村相关同志专题会商,做到手续从简、专人对接、节日不休。一路绿灯下,猪老板、羊老板、牛老板们很快走出了困境。

“真的很感谢工作队的领导,要不是他们及时伸出援手,我的猪圈恐怕现在还是空起的,那能赚这百多万呢。”养猪场老板颜道明感激地说。

        (龚平、徐治国在养猪场现场办公  谢龙摄)

  “一荤一素两盘菜”,牛羊满圈猪出栏,蔬菜大棚连成片。如今的天台村产业正旺,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干事创业景象。2020年,天台将成为全乡第一个亿元村。

  长坪村是平安乡高海拔特困村,在推广产业过程中,也是几经波折。“扶贫干部根本不懂种地,是瞎指挥,亏本了谁负责?”乡亲们顾虑很大。

  在村民看来,第一书记有“铁饭碗”,不需种地;在群众眼里,扶贫干部就是“过路人”,终究要走。

  “只有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乡亲们才会放手跟着干。”为了打消乡亲们的顾虑,驻长坪村第一书记赵昕自掏腰包,在村里租了5亩地作“试验田”,带头种植中药材前胡和独活。

  “老实说,试种前胡失败了,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至少让村民避免了一场更大的损失,让他们认识到平安乡的桃树、向子、长坪三个高海拔村不适宜种前胡”赵昕说。

  (工作队第三任队长何光荣看望贫困户付善斌    孙鹏摄)

“发展产业一定要因地制宜,要切实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才能有效益!”在带领同志们参加前胡试验田采挖劳动后,驻乡工作队第三任队长何光荣对大家发展农村产业提醒告诫道。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试验田里的独活却长势喜人,效益良好,亩产达到4000多元。今年,桃树、长坪、向子三个村新种植独活2000多亩,产值将达1000万元,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本地务工、自种药材三种方式实现利益联结全覆盖,长坪、向子村成了名副其实的“药材村”。

驻乡工作队队员们集体参加前胡试验田劳动。 田钧文摄

  在文昌村,为了找到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道路,落实良智市长到村考察调研时提出的山地农业产业发展“小、高、多、好”的指示要求,驻文昌村两任第一书记兰辉、徐毅可谓殚精竭虑。

  “果子值几个钱,长得慢、不好卖,养猪才是实在货!” 在金果梨种植推广院坝会上,李国全煽风点火,村民们的积极性荡然无存。

  傍晚,徐毅与村支书、社长自带高粱酒、花生豆、胡豆粒,一起来到李国全家中搭伙吃晚饭。

  “我们一边喝酒一边唠嗑,从子女的孝顺、孙子的教育、牲口的养殖到种植金果梨,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文昌村村支书尹昌田回忆道。

  “一直都是按照我的思路往下谈,谈到发展种植业的广阔前景时,老爷子高兴了,当即表态要种植梨树,还要去发动别人一起种。”徐毅很有成就感地说道。

  “钉子户”成了“积极户”,后面的工作便水到渠成。文昌村现在种植金果梨1500亩、脆李1200亩、万寿菊500亩、土烟300亩、蔬菜230亩,初步形成了“小规模、高品质、多品种、好价钱”的良好态势。

      瞄准难点破解精神贫困,拔掉“穷根子”

“头包帕子嘴叼烟,不洗脸脚不洗碗(缺水),人人一口黄牙巴,从没刷牙好习惯”是以前平安人的真实写照。

  “晚上想起千条路,早上又是现门头”的保守固执、不愿尝试、怕担风险是很多贫困人群的思想常态;“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救济粮”的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消极懒散是很多贫困人群的行为常态。

    这些都是精神贫困的表现,如何破解?工作队组建了一支送医、送药、送宣传、送政策的多功能综合宣传服务队,以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说一千,道一万,家乡变化全在干!村干部,少补助,待遇最少活最苦,每月只有一千五!一年到头忙村务,家事全然都不顾……”

在“两回两讲两解”群众大会上,驻乡工作队宣传综合服务队队长龚平表演了几段快板词,惹得乡亲们哈哈大笑,长坪村曾秋荣老大爷笑得前仰后俯,把棉帽都笑掉了地上。

  “以前不觉得,现在听了这些快板词,没想到乡村干部工作任务这么重,收入待遇却这么少。以前有些事没到位,还常埋怨他们,真是不应该。”旁边几位乡亲边听边小声交谈道。

  这支宣传综合服务队一改过去“枯燥说教、单调呆板”的读报告念文件宣传形式,把党的好政策、工作好做法、身边好典型创作汇编成几十篇(首)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快板词、三句半、顺口溜,通过院坝会、两回两讲两解群众大会的形式,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认识、不得不靠勤爬苦做主动脱贫致富。驻乡工作队这种接地气见实效的宣传做法很受乡亲们的喜欢,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

    为改变过去“逢年过节送点钱,一年到头少见面”的应景式党建扶贫帮扶现状,驻乡工作队及平安乡指挥部临时党支部创新党员帮扶关爱方式,注重关爱父母缺失或家庭成员身患重疾等特殊困难家庭及孩子群体,创新了1+N机关、企业、个人共建共帮等多种方式对这类特殊家庭给予物质帮扶和精神关爱,收到了良好实效。如他们和奉节农行机关党支部联合开展“结穷亲、长帮扶、五个一五必到”关爱“山顶洞人朱学兵”、“731之家”、“3+1之家”、“阳光男孩高子钢”等5户特殊贫困户活动,受到干部群众点赞欢迎。

杨兴全记录的感恩账本。孙鹏摄

在“731之家”杨兴全家里,我们看到了这户特殊人家记载的感恩账本。杨兴全是平安乡双店村贫困户,儿子年初因病去世,儿媳患精神病离家出走,60多岁的老杨独自抚养着三个分别为七岁、三岁和不满一岁的孙娃(乡亲们称为“731之家”),驻乡工作队和临时党支部的同志经常到他家帮扶关爱,老杨用一个大红本子默默地记录如下:2019年1月7日,龚平处长、徐行长一行人送春节慰问金300元、书包一个;2020年3月17日,龚处长、徐行长赠鸡蛋60个、广柑一箱、快餐面6桶、藿香正气液5盒、口罩4张;2020年3月19日,收到龚处长转交的重庆市司法局副局长李建勋赠送的1000元;2020年5月30日,龚处长陪同奉节乡坛子老板汪丽平给两个孙娃捐赠的2000元红包和童装3件,龚处长给孙女送书包一个……

“最初,一些老年贫困户不愿意洗澡刷牙,我们就用奖励一块香皂或毛巾的办法进行鼓励,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现在乡风民俗文明进步多了。”驻乡工作队队员唐华说。

“水管安到屋,油路修到户。村里有产业,企业把工务。家家搞五改,房屋像别墅。”这是现在平安乡的真实写照。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三年来,驻乡工作队21名同志像“钢钉”一样扎根平安大地,他们付出的艰辛和努力,非常人能够体验。凌凡同志的车无数次陷在了山道上,挨冻、淋雨、受饿是常有的事;王波同志头部受伤缠着绷带,左脚骨折打着石膏还在一线指导工作;何光荣同志半夜赶回市里只为协调项目资金。龚平的妙笔、谢飞的务实、唐华的低调,延续了工作队办公室同志一贯的团结奋进与负重拼搏!其他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们也留下了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有“外办三杰”守护“茨竹村”的榜样、“交大双雄”独守孤山的坚持、徐治国同志打造平安首个“亿元村”的豪气、兰辉同志用脚步诠释文昌“最美解说员”、徐毅同志成为文昌田园“最佳守护者”、李宗政同志传承红色精神促成支书主任“将相和”、陈锐同志摔断手臂带伤工作、高紫阳同志守护37个单身汉、秦亮同志与村社干部群众建起“鱼水情”、梁送平同志与李老汉的故事传遍市内外、王政委同志脚趾骨裂只为种好试验田、赵昕找水九爬凤凰岩!太多太多了,这些可敬可爱的扶贫工作干部们。

“那里没有都市高楼的繁华现代,那里有的是莽莽群山绵延远方;那里没有滚滚的车流和平坦的大马路,那里有的是山路十八弯从山脚蜿蜒到山上。那是什么地方?那是大巴山深处的特困平安乡!

终于,那里吹响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嘹亮号声。从此,一批批领导来到这里,一车车物资运到这里,一笔笔资金投向这里,一拨拨党员干部驻在这里……七十二道拐吓不退真正的共产党员,三十三道梁累不跨真心扶贫济困的亲!

如今,天堑变通途,油路修道户;荒山变金山,产业有支柱……那是什么地方?那是有诗有梦有远方的平安乡!”站在高高的关门山上,龚平激情洋溢的赋诗道。

                          (曾滔、龚平  13996611666)

你可能感兴趣的:(咱们驻乡工作队里故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