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村故事Ⅱ庭院深幽之(四)大队院

陈村大队院大门

二十世纪文革时期,陈村建造了很多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物,有学校、大队院、供销社、马场等共公集体财产,其中,大队院是村中最后建成的窑洞最多的一座四合院子,同时,它又是那时村里的政治斗争、宣传卫生、生产加工、生活服务等中心,是一座集政治生产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大院,具有鲜明的历史印记,能够较好反映陈村集体经济的辉煌岁月。         大队院建于七十年代初,我依稀记得工人们六七人围一圆圈,用绳索拽着夯石,一起唱着号子,一声嗬儿嗨,夯石飞起落下的情景,那喊声振天,人欢马叫的工地正是"抓革命、促生产"的真实写照。大队院位于当时村里中心的南边,西和北为村中两条大路交叉口,东为民房,南边为老渠的北垅上坪地,可以平视南滩与南山,能够全方位看全看清南山灰沙坡山头上,用青石堆砌的"农业学大寨"五个大字,在熠熠生辉。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陈村人真是敢想敢干,有股子人定胜天的精神。

大队院院门向北,"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这句由文人编出的文化古语,我们就用事实抨击你,就是偏向北,想想文字狱毒害之深,已深到骨髓呀!门外东西大道还有一大块空地,十分宽阔,每每开大会或集体活动,各生产队社员就在这里列队统一进入大院。大门为石拱门,上有砖砌的对称的立柱三角砖塔造型,有砖雕"五角星"图案和"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清晰飘逸,圆润兼备,与整个造型融为一体,十分气势壮观,院门两边北墙兰砖白灰,清新如洗,与村里周围的黑灰老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愈加显现出这座院落的时代气息,非同凡响。    

  进入大门,穿过门洞,下一砖砌石坡,便进入大院内,你看一看,古时进殿上朝,一个台阶一个台的上,现在让你下坡。门洞左右各有一间房子,在院中独立突出来 为最高处,它与东西的窑洞形成一个山字,而院子则形成个"凹"字,左边一间为村医疗室,有一名赤脚医生为全村人解除伤病痛苦的服务;右边一间为播音室,高音喇叭的最高指示都是从这里发出,村里通知要求,安民告示,寻人启示,革命歌曲等等,它的声音不仅高而亮,响彻山谷内外,而且是最有权威的声音,一句话,你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

  与大门相对的是南边东西洞子窑的唯一出入窑门,里面是南北对称的小插窑,都有窗口儿,主要用于电磨(前有叙述略),院内东西两排各有八孔窑洞,西边一排窑洞从北自南分别驻有大队木工组、大队队部、值班室、弹花室、压油作坊、最南边角为打铁铺,这些村队企业生产加工的农具产品,极大方便了村民的生活,李同心打的铁具有样有范,独树一帜,贾氏的木工又精又细,匠心独具,这些师傅们不仅被村民称道信赖,也为陈村羸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培养了众多好徒弟,在本村传扬了精心细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东边一排窑洞从北自南,主要驻有供销社、冶疗室、醋坊(好象做的不成功)、库房等,那个年代以斗争为纲,村里有治保主任,民兵连长,维持村中社会冶安,小偷小摸、偷机倒把、地富反坏右分子都是斗争的对象,犯了错误要在这里开批斗会,进行革命教育,严重的就关在这窑洞里,昼夜有人看管,我见过一群人抽打一个高个子中年人的惨状,又打又骂,还喊口号,那撕心裂肺心叫声,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难以想象阴影。当然也有开心的,就是在这一排窑洞前挂上幕布放电影了(后来也放过一段时间黑白电视),每每这个时候,我们小孩高兴的晚饭都吃不好,早早的就跑到这里占座位,《地道战》、《地雷战》、《英雄儿女》等等战斗片,让我们从小就识别好人与坏人,树立做英雄的志向,一场电影结束后,村里总要闲聊讨论几天,没看的人总是后悔莫及,但也有自嘲的一句流行话,"不用看,一定是咱胜了,哪败坏了,咱把哪打坏了",众人则会相视而笑。

在那时代,大队院是村中最热闹和获取消息最前沿的地方,也是昼夜灯火通明,人声嘈杂的大杂院,直到一九七六年,广播里连续发出全国最悲痛的声音,很多人聚集在这里,默默地哭泣,那一年,全村人与全国都一样,都沉浸在悲哀的气氛中,在此后的几年里,这些集体企业相继解散或撤走,最后移走的应该是大队队部与电磨,农村责任制完全改变了农村管理模式,农民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爆发了极大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变样了,变富了,而大队院则落寞了,荒废了。      

大队院在上世纪九十年就没人问津了,曾有人(陈虎林)将大队院大门洞改成面街道的村中代销店,经营多年算是对这座大院院落的看护守侯吧,集体经济辉煌岁月翻过了一页,大队最终将这座大院出卖给了私人,闲置多年,几经易手,现为本村郭兰彦所有,他重新进行了改造,封堵了原来大门,粉刷一新,一家人住在这里,开起了农家乐,起名陈村饭店。大队院又恢复了新的生机,好在主人也是有心人,将原大门上的砖雕图像原始不动地安置在院内南窑门楣之上, 并重新粉刷,让人耳目一新,使大队院这个象征集体经济的匾牌,继续留在村民的视野中,散发浓浓的农村文明气息,让人回味,让人深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陈村故事Ⅱ庭院深幽之(四)大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