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听到第三幕的枪声?|探索者号与龟010

梦觉图像学019 生长在图像里的虎,是否也尝到过红鹿颤动着的脏腑

009以肖韦洞窟和拉斯科洞窟壁画为引线,询问动物壁画在帮助人类应对什么问题?目前学界对动物图像有五种解释。

第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种狩猎巫术,用图像把这些猎物“囚禁”起来,能有利于捕猎的成功。但是这个观点的问题在于,野牛野马并不是采猎智人的日常食物,他们主要吃的猎物是野鹿,而且壁画里还出现了吃人的凶险猛兽。

第二种解释是根据图像边缘的石壁上有被尖锐利器戳、砸过的坑洼痕迹,一些动物的身上还有密集的斑点和人的手印,推测这是狩猎的教学图示,用来指导新手学习狩猎技巧、演练动作,应该攻击动物哪些部位,模拟练习投掷矛枪。

第三种观点也认为这是一种原始巫术,但目的不是为狩猎顺利而“囚禁”,反而是“蓄养”,用图像保证其足够数量的“存活”,创造稳定的食物来源。

第四种解释认为这些图像是性别或者权力的象征,有的动物代表男性或社群里的强权者,有的动物代表女性或服从者。因为野牛的图像几乎都出现在凸起的岩石表面,而所有马的图像都画在凹陷的石面。

第五种观点来自于一些动物图像周围会伴随着方格、点、尖头等几何形状,几何形是一种有目的的智能符号,因此认为这些动物图像是脱离了与现实中的动物的关系,它们是早期智人对自己的动物祖先的崇拜。支撑这个观点的是人类学成果“泛灵论”,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阐述了“泛灵论”,弗雷泽的《金枝》又修正深化了这一思想。“泛灵论”认为这个世界万物皆有灵,灵是独立于形体、并可以控制和影响形体的。世界不是为了人类或任何生灵存在的,谁也不是规则的制定者和裁决者,万物彼此是可以相互作用、产生控制的。所以“泛灵论”对待人类和各物种是无差别的,既无身份高低,也无沟通障碍。

与第五种解释形成对照的是公元前30000-28000年的一件猛犸象牙雕。这是一尊高30厘米的猫科兽首人身像。据考古学家推算,制作这件雕像需要一个技术工人耗时7天。这个7天是什么概念呢,采猎时期的时间与现代社会不同,那时食物不具备大量仓储的条件,相应的也缺乏“未来”的概念,每天去采集食物是生存的必需,所以这相当于现在一个成年人手里没粮又没钱,却不外出工作,花一个星期时间做一个机器猫手办。所以这个猫科兽首人身像的制造一定有着社会支持系统,而且不是为了食物、御敌等生存用途而获得支持的。

梦觉图像学020 他把自己所没有的生命彼岸给了我

动物还在地面上时它们是吃人或被吃的现实物质,可一旦它们脱离地面进入图像的世界,它们可能就和人的肠胃、躯干疏远了,而更靠近人的头脑,人类面对动物图像就不是物与物的交换,而是进行灵与灵的沟通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谁能听到第三幕的枪声?|探索者号与龟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