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烈日下,洋溢着学弟学妹们纯净的笑脸,这一刻的定格,是要将故事存档,用时间来酿,供未来品尝。她们就像当初的我们,毕业季,急于给自己画上句号,却不知,一切才刚刚开始。
我看着她们,那么满怀希望,那么可爱,真的不忍心去泼冷水,我其实好想去问一句:你们,真的准备好毕业了吗?你们,真的达到毕业的要求了吗?
回答是,大多数人都没有!
陈晨是我的一个学妹,大大的眼睛,瓜子脸,一头短发显得她很是干练。任谁看,这个姑娘,都属于聪明伶俐,做事干净利落的人。
可是,事实往往让你大跌眼镜。
写毕业论文的时候,都快定稿的时候,她还没有弄懂她写的是什么。
老师指导时问:请你解释一下你的题目,说说你想研究的是什么?
她一脸懵,却还是回答了老师的问题,但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老师很有耐心:你不懂,怎么之前也不问呢?这个题目是这样理解的,你应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写……
她似懂非懂,心想:不就是为了拿个毕业证嘛,随便写写,过了就行。
可能,上帝一发笑,地球都得抖三抖。她运气不太好,论文被抽到盲审。因为本来质量不好,让改又不好好改,现在被抽到盲审了,她特别紧张。
紧张归紧张,好好改论文不就好了嘛!结果,她交给指导老师的论文,错别字连篇!最后发现,就连封皮题目和正文里的题目都不一样,她哭着找老师帮她把论文要回来,改完再交!因为没能帮得到她,她就私底下怨老师不帮她,足足哭了一个星期。
她哭着和我倾诉道:我父母在外省买房定居了,男朋友在那里工作,我也在那里一个好单位找到工作,现在该怎么办,老师都不管我!
我听到她的抱怨,特别无奈,批评她吧,觉得不忍心,不批评她吧,觉得她态度不端正,三观扭曲。
我劝道:学妹,可不能这样想,老师不是你的保姆,没有义务去帮你,你得先明白什么是指导老师。
她继续哭:既然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不就应该帮我把论文过了,安全毕业。
我听着她的委屈,特别生气:你要真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老师是指导你论文的人,但没有义务帮你安全毕业。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是辅助你,督促你,指导你的人,你毕业与否,是你自己的事,老师只需要把好论文关就行了。
她哭得更厉害了:那我论文这样,老师是不是得负责任,我的文章,她肯定没有仔细看。
我叹了一口气:学妹啊,你要这样想,真是太冤枉老师了,老师比窦娥还冤呢!你现在知道着急上火了,可老师让你改论文时呢,你有好好按老师说得来吗,你自己用敷衍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毕业大事,老师也没办法啊,她说的你又当耳旁风,难道要老师亲自改吗?这偏离了“指导”二字了。
学妹不说话了,心里还是愤愤然,她就是觉得,老师应该为她的错误,她的不努力,她的敷衍造成的恶果负责。但她也明白,我拆穿了她逃避责任的事实。
我接着说:学妹啊,你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别总是把错误推给别人,功劳往自己身上揽,无论是学习,还是未来工作中,你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难道,你以后工作时,没有做好工作,把责任推到领导身上?
她摇摇头:不会。
我松了一口气,她可算明白了:你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哭,而是赶紧修改论文,哭是解决不了任何事的。学妹,你有个学姐,她毕业时考上了非常不错的公务员,工作了两年,今年,论文被抽查走,结果没过,直接吊销毕业证。
她接得挺快:我听说了,但她论文以前过了,现在没过,是评价标准变了吧?
我这下真的被她的天真打败:你到现在还不明白吗,不是标准变了,是论文真的有问题。
她见我有些不高兴,哦哦了几声。
我接着解释道:我跟你讲这个有两点原因,第一,你不要委屈,你的论文存在问题,咱现在还有机会改,要是像这个学姐这样,你就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了。第二,我想告诉你,遇见事时,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眼泪是弱者的武器,你这个学姐,当初老师让改论文时,一直哭,一直哭,最后草草完成论文,现在这样的情况,她的毕业证没了,工作没了,多么令人心酸。但什么样的因,有什么样的果,她也怨不着别人。
在我的劝说下,陈晨终于端正态度了:我觉得学姐说的对,我回去好好改论文。
可到了交稿装档的时候,她又把封皮上的学号班级写错了。我一时,不知说她什么是好,这么简单的事,都不能以一个端正的态度来做,这么重要的事,都不能细致认真的做,还想着,老师怎么去帮她。
见我不说话,她说道:学姐,我是太紧张了。害怕出错,然后就错了,该怎么办?
对于学妹的突发状况,我已经很淡然了:封皮是论文的脸面,挺重要的,能怎么办,尽力补救呗,不行的话,再想别的办法。
她又快哭了:我不是故意的,刚刚一顺手就写错了。
看着她,这一次,我真的不想多说了,有些事,说多了,连自己也烦。
不光是陈晨,像她这样的学生,大学里一抓一大把。做事情时,抱着敷衍的态度,遇见事情时,用眼泪当武器,解决不了事情时,借口一大堆,还喜欢把责任推给别人,成功时,努力都是自己的,不知道礼貌,更不知道感恩。她们根本没有达到毕业要求,也没有准备好毕业,她们只是到了四年的期限,应该“离开”了而已。
事实上,无论是工作中,还是学习中,用敷衍的态度,最终能敷衍的只有你自己,种下什么样的“因”,就得尝什么样的“果”。仅以此,来共勉,不要做“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