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年度进阶写作营,第28篇,1770,共42410字
本周继续学习成甲老师《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这本书和老子的《道德经》一起,我已精读35天。这本书我之前写过书评,本周我写关于人际关系的读后感。
学而后用,本周我最大的学习感受是:我从逃避社交开始转变为主动关注人际关系。发现行动起来其实也不难,因为有很多实在的好处回馈呀!
01 人际关系的二八法则及背后的规律
成甲老师在本书开篇对知识进行界定,“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
他举了个例子。“如果你看了一篇文章之后点头称是,然后生活照旧,那么这篇文章和其他所有类似文章一样,都只是一个信息。只有你看完一篇文章、了解一个观点之后,受到启发,改进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者做事的方法,这个信息才是知识。”
这也是我看这本书坚持的学习方法,知识不是停留在知晓阶段,而是尝试着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用起来。
作者在写这本书时,集合了很多前人提到的学习理论,结合他自己丰富的实践,提出的方法无晦涩感、完全没有隔阂,可以直接拿来使用。
关于人脉,作者提出这样的问题:
据说,斯坦福大学曾经的一项调查发现: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
如果把人脉当作资源进行管理,二八法则就会起作用:20%的人脉给你带来80%的价值。那么,你的人脉中,那20%是谁?是你最亲密的人吗?是最有钱的人吗?还是地位最高的人?
答案是:
一、管理人际关系的“结构洞”
美国芝加哥大学有一名社会学教授叫罗纳德·博特(Ronald Burt),他曾经做过一个研究——人际互动关系如何更高效,他提出“结构洞”概念,即管理“非重复关系人”。
从信息效率的角度看,你人脉关系中20%的非重复关系人在获取信息方面发挥着80%的作用。
二、打造人脉蜂窝
因为你和你的人脉中心处于不同圈子,才能为彼此提供新信息;但正因为你们圈子不同,保持与维护关系的必要联系也比较欠缺。因此我们要和关键的人脉中心保持好的互动关系,才能获得及时的信息优势。
打造结构洞、关注弱关系,是增加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可能性;而蜂窝理论,则是把你的非重复关系人、你的重要弱关系,主动地建立成强关系。
02 如何改变对人脉的认知,并应用于实际?
我一直比较宅,对于结识人脉,没什么兴趣,对待各类饭局能躲就躲。这可能也与我第一份实习工作有关。
当时我在奥美广告某分部实习,公司要求员工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并明确规定,任何员工不得接受客户的任何回扣,一经发现,马上开除。所以大多员工跟客户的关系只有工作上的关系,免得到时说不清。
此后,我到政府单位、合资企业都上过班,这条规矩还深深地影响我。我不跟单位或公司的服务对象发生工作外的联系和个人交情。
这几年,我在商会工作,每天接触很多人。商协会活动多,不可避免饭局也多。很多饭局,大部分是弱关系。我常常能不参加就不参加,争取回家陪孩子。
因为事实就如成甲老师描述的那样。“很多人热衷于参加各种沙龙、论坛换名片,然后在朋友圈留个言、点个赞什么的。但是这么做,基本上没有效果。”
通过学习反思,我开始意识到,作为商会工作人员,善于运用人脉,将大大提高自己的工作价值。
从上个月开始,我不再逃避,自己参与和组织一些活动或饭局。主要有几类:
一是组织参加同学或前同事的饭局。参加了一场同学的饭局,有老师在;组织了一场前同事的饭局,有之前的领导在。大家叙交情,交流信息,所有人都很开心,甚至促成了一单合作。
二是参加了一场其他商会组织的活动,接触到一些新的信息和资源。 对这个商会的实力、会员构成情况等有直观了解,比较好开展日后的工作指导和交流。
三是与个别人深度交谈,拓宽了原有人际网络,并试图找到一些新的合作机会。
作者提出,生活中真正能够帮到我们的,往往是弱关系,而非强关系。如何将弱关系转变成强关系?
“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大多数人都试图交流。要想把网友转变成生产力,你就必须花专门的时间和他们沟通。”
本月我和齐齐老师有深度沟通,希望在齐齐老师的带领下,以后开始有更多商单合作和写作变现的机会。
另外,我和一位从事非遗文化的女孩儿有一次深度沟通,发现了一些新的合作机会。
好好学习,坚持深度学习,坚持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不断反思,学以致用,一定可以天天向上!
正如齐齐老师所言“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每天向着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不断靠近,尽管缓慢,但方向正确,假以时日,坚持不懈,终将达成,这种成长的感觉令人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