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有一则名人逸闻趣事,或曰民间笑话,说著名画家齐白石老先生比较抠,在金钱上算计极精。对内,家里的财权在他,东西也由他保管,他的老腰上挂满了粗笨的大串的钥匙;对外,对字画篆刻等等的价格也较在意。他的房中曾挂一条幅:“齐白石画虾,十两一只。”有一位求画者,属于智力比较发达的,也极富幽默感。他找齐白石画虾,送去了二十五两纹银。他在想,四舍五入吧,看你齐老头怎么处理,二十五两买三只没问题吧,怎么着你也不可能置五两银子于不顾,只画两只吧。不过齐老头更绝,给他画了两只半,有一只的一半藏在了水草里。绝吧?这两个人都特绝。
几十年之后的我,面对这样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想这样一个问题:在这场斗智斗谋的较量中,谁是赢家?
在齐白石一方,他是赢家。因为他坚持了他的原则,按量论价,一只十两那就是十两,决不贱卖。给五两银子,只能给你画半只。如果心一软原则一松动,五两也给你画一只,以后人们群起效尤,齐老头还怎么招架?那得损失多少银子!这里不仅仅是艺术品的贬值,还有白花花银子的流失,这如何使得!给二十五两,画两只半虾,齐老头赢了。
在求画者一方,他也是赢家。他给齐白石出了一道考题难题,五两银子,在你的原则里定价里,又在之外,看你如何处理。那是一只令人挠头的擦边球,旋转而又刁钻。相信齐白石处理此事,也颇费了一番心思,处理不好,要么他会吃亏,要么他会引来画坛以至社会的非议。更令求画者高兴的是,那半只虾的艺术价值要比全只的更高。你要画虾藏在水草里,你得画好草画好水吧,你得把虾画得更有动感更为鲜活吧,你得把水草与虾的依存关系表现出来吧?只要你不得不把这些事情处理好,那这幅画的艺术价值就低不了。二十五两银子两只半虾,求画者大大的赢了。
人间的事,输赢是相对的,而且大多时候,是双赢的。这一点,人们往往意识不到。人们为了一点芝麻小事,一点蝇头小利,争来争去,斗来斗去,一定要将事情办得完全合自己的意,完全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了“半只虾”,甚或一根半根虾须,不惜绞尽脑汁,费尽心思,使出浑身解数,弄得身心俱疲,两败俱伤。其实呢?双方接受半只虾的现实,有可能就都赢了,就如齐白石老先生与那位求画者一样。
“半只虾”对当事的双方而言是最美丽诱人最具价值的“虾”。相信今天的人们,从齐白石两只半虾的那幅画里,既能闻见令齐老满足的银子的香味,也能闻出求画者所追求的纸墨的香味,美食家们还可能闻出龙虾、对虾、基围虾、小虾以至虾皮的香味。不同追求,不同心境,不同档次的人,均能从画中获得满足。这是真正的双赢、多赢、全赢,没有输家。
㈡兄弟俩合伙开了一家兄弟茶馆。哥俩分工明确,哥哥负责经营、采购和招呼客人,弟弟则负责挑水、烧水和劈柴。
一天午后,天气炎热,茶客盈门。兄弟俩跑前跑后,尽心尽力地招呼每一位客人。猛然间,弟弟发现水缸里快没水了。弟弟一边抱怨自己粗心大意,一边想建议新来的客人去邻家的茶馆喝茶,以便他有时间去挑水。
哥哥看了看大水缸,将水缸倾斜,舀出了半铁壶水,让弟弟先烧水沏茶待客,自己迅速去挑水。客人不明真相,反而觉得兄弟俩手脚麻利,烧水快,沏茶快,服务周到,所以很看重他们,更愿意到他们的茶馆喝茶。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老茶客们纷纷散去,茶馆马上就要打烊,这时,从外面走进来几位陌生茶客。他们嘴里不停地抱怨此前的好几家茶馆不是说马上打烊,就是说没有茶叶。他们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兄弟茶馆。
此时此刻,茶馆里什么都有,就是柴火不够。累了一天,弟弟想劝走客人,却被哥哥拦住。哥哥来到灶头前,清理了现有的柴火,吩咐弟弟先烧半壶水招待客人,自己马上去后院劈柴。客人们不晓得内情,认为兄弟俩待客及时、周到、热情,先烧半壶水让他们应急解渴,后烧两大壶让他们喝足喝好,直夸兄弟俩服务到位。最后,这几位茶客喝得心满意足,多给了兄弟俩一些茶钱。
先烧半壶开水,是为了应急,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技巧型做法,给兄弟茶馆带来了不错的收入,也为他们赢得了非常好的口碑。
㈢昨天下班后,我和朋友在咖啡店谈约稿的事。
我的助理琳琳从微信上发来一串语音,大意是,L又跑去领导那儿说我坏话,被琳琳给听到了。她特别气愤,让我去找L吵一架,不然一次次忍让,对方会以为我好欺负。
我只听了一条就关掉了,继续和朋友聊天。朋友也听到了琳琳的话,问我:有人打你小报告,你不生气吗?怎么这么淡定?
我说:L不是第一次在背后黑我了,还不是女人之间的那点嫉妒心?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啊,既伤害不到我,又降低了她的人格。我每天上班、写作、谈合作,哪一件事都比生气重要,我才没时间和她计较呢。
其实,我也不是天生这么理智,是吃过亏才总结出来的教训。
几年前,我还在市场部,接到一份投标邀请函,是一个很大的单子,两天后开标。我把细则发给总经理,他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紧急开会,要求大家在最短时间内拿出方案,做出标书去竞标。
不到一天,各部门就把负责的部分发给了我。接下来的事,就是我把这些资料一项项整理,做成一份完美的标书。
就在前一天的碰头会上,L竟然对我做好这份标书的能力提出质疑,好在总经理说我没有问题,让我连夜赶出来,第二天投标。
可我当时被L气得完全失去了理智,恨不得当场和她大吵一架。我强忍着怒火坐在电脑前做标书,脑子里想的却是L的话,不由得越想越生气。几十页的文本,我做到后半夜才勉强弄好,眼睛都睁不开了,没有检查就封了标书。
那次投标我没有参加,是总经理带着助理去的。我忐忑不安地把标书交给总经理助理,让他有事给我打电话。我根本静不下心上班,只想着投标现场,毕竟那份标书我都没检查,真怕关键地方出了错。
真是怕啥来啥,上午十一点钟,手机来了一条信息,是总经理助理发来的:怎么那么多纰漏,老总脸都气绿了,估计这次我们中不了标了!
我脑袋嗡地一声,完了,这些年老总一直栽培我,上个月还说要提拔我,估计黄了。这个倒还不必太纠结,重要的是,我努力经营了多年的好形象一下子破灭了。
我开始懊恼地想,要是不受L的影响,不就没有这事了吗?这下好了,正好遂了她的心意。
吃一堑,长一智。生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却能把你拖下烂泥,让你难以爬出。
生活中,越是优秀的人,越是容易被人羡慕、嫉妒、恨。
我有一位作家朋友,曾经在一个很清闲的单位工作,因为她努力又积极,受到过很多人的冷嘲热讽。她说自己也不是不生气,但心里想着自己的梦想,真是没有时间计较。后来,她因为文笔出色,被调到一个文化部门工作,这些年她出书、讲课、出席各种活动,在他们那座城市风光无两。
她当年的同事们已鲜见说三道四,提起她时,更多的是说与她关系多么多么密切。
朋友说,这世界有时很滑稽,有些人出现在你生命中,似乎就是专程给你添堵的。你不要被他们牵扯太多精力,你需要做的,是让他们尽快淡出你的人生。
对方看不得你好,是因为他自觉你们处在一个层面上。比如有人嫉妒你好看,但不会嫉妒那些明星,你开辆奥拓他们看不惯,别人开辆奥迪他们觉得人家有实力。
够不着的去崇拜,够得着的才嫉妒,而嫉妒是有射程的,当你变得越来越好,不在他的射程之内,他就不会嫉妒了。
你弱的时候坏人最多,如果你一个个都去和他们撕,你哪里还有时间提升自己。
西汉著名将领韩信,从小勤奋读书,学习武艺。秦朝末年,他听说刘邦起义了,就腰悬佩剑,准备离开故乡投靠刘邦。
没想到,韩信刚刚走到街头,一个无赖截住他说:看你带着剑神气的样子,一定是个大将军了?我看你就是个胆小鬼,你敢杀了我吗,你要是不敢,就从我胯下钻过去。
围观的人哈哈大笑,韩信怒火中烧,把手放在剑柄上。但他突然想起自己的使命,如果杀死这个无赖,就一定会被判重刑,自己因为他毁了大好前途实在不值得。
于是,韩信弯下身子从那个无赖的两腿之间钻了过去,然后起身,大踏步从军去了。他知道自己想要去哪里,所以才不会在无聊的事上做片刻的逗留,终成一代名将。
有人中伤了你,并不是必须去和他撕一把才能出气。对一个人最狠的报复,不是降低自己的格局和他吵架,而是给他一个永远高攀不上的背影。
人这一生,最宝贵的就是时间,要把它用得有价值,要么谋生,要么谋爱,要么用来华丽转身,要是都用在讨厌的人身上,真是亏大了。
叶落要在阶前,月弯要在眉梢。把时间用在喜欢的人和事上,才好。
㈣儿子应征入伍,加入法国空军。险情迭出,每次都奇迹般地脱险,支撑他的是与母亲的信件来往。
这是个单亲家庭,母亲和十岁的儿子,时常被邻居没来由地欺负。
有一天,忍无可忍的母亲拉着儿子来到天井,高声叫喊:“你们根本不知道我们是谁,看看我儿子,他将来会成为大使、作家、荣誉军团骑士……”
不要说邻居们哄堂大笑把她当作疯子,就连儿子,也感到伤心屈辱,他也绝不相信,自己会成为什么大使、作家、荣誉军团骑士。
这对母子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波兰小城,母亲在艰难维持生计的同时,让儿子学习了音乐、绘画、击剑、社交礼仪,当儿子确定写作为自己的唯一兴趣时,母亲兴奋地鼓励:“儿子,你会成为另一个托尔斯泰,另一个维克多·雨果。”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母亲送儿子去了巴黎。二战爆发后,母亲紧急召回儿子,告诉他,去柏林的火车票已经买好了:“你去杀了希特勒,他必须死。”儿子决定前往。暗杀计划最终未能实施,是因为母亲舍不得让儿子去送死。
儿子应征入伍,加入法国空军。险情迭出,每次都奇迹般地脱险,支撑他的是与母亲的信件来往。战争结束,他获得戴高乐将军亲自颁发的解放勋章,战争期间创作的小说亦出版获得成功。战后他曾任职于法国外交部。
不由想起他十岁时,母亲几近疯狂的预言——“我的儿子将成为大使、作家、荣誉军团骑士”,完全成真。
儿子就是唯一两次获龚古尔文学奖的作家罗曼·加里,一生创作了34部小说。
母亲的想象力,可以无穷大。
几乎所有人在孩童时都读过瑞典作家林格伦的童话《长袜子皮皮》,那个火红头发、力大无穷、好开玩笑、喜欢冒险、穿着一只黑袜子一只棕袜子的小女孩,是怎么得来的呢?
那一年,林格伦七岁的女儿肺炎住院,妈妈守在床边。女儿要妈妈讲故事。讲啊讲,妈妈肚子里的故事都讲光了,实在不知道讲什么好了,就问女儿:“我讲什么好呢?”女儿顺口回答:“就讲长袜子皮皮吧。”
三年后,女儿十岁生日时,“长袜子皮皮”诞生了,是妈妈给女儿的生日礼物。这本书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长销不衰,总发行量超过一千万册。
就凭着女儿一念之间说出的一个名词,母亲可以为全世界的孩子“生出”一个好朋友。母亲的想象力,大到无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