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3)

  • 横对竖,窄对宽,黑志对弹丸。
    朱帘对画栋,彩槛对雕栏。

  • 春既老,夜将阑,百辟对千官。
    怀仁称足足,抱义美般般。

  • 好马君王曾市骨,
    食猪处士仅思肝。

  • 世仰双仙,元礼舟中携郭泰,
    人称连壁,夏侯车上并潘安。


黑志、弹丸:“志”通“痣”。黑志也叫黑子,指人体上的黑痣;弹丸指弹弓射出的泥丸,都是比喻(土地)面积很小的意思。南北朝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中形容梁元帝土地之小,说“地惟黑子,城犹丸”。

:栏杆。

:晚,将要完结。

百辟:辟,天子和诸侯的通称,因为天子只有一个,而诸侯可以有许多,所以这里的“辟”是诸侯的意思。百辟即百位诸侯,很多诸侯。

足足:象声词,凤凰的鸣叫声,此处代指凤凰。《宋书·符瑞志·中》:凤凰者,仁鸟也……雄曰凤,雌曰凰……其鸣,雄曰节节,雌曰足足。

般般:同“斑斑”,身上有花纹的样子,此处代指麒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的《封禅文》中有“般般之兽,乐吾君囿,白质黑章,其仪可喜”。“般般之兽”即指麒麟。麒麟为传说中的仁义之兽,身子像麋鹿,尾巴像牛,蹄子像狼,头上有一角,为百兽之王。

好马君王曾市骨:出自《战国策·燕一》。战国时,燕昭王想延揽人才,谋士郭隗[wěi]说:“从前有个君王想寻求千里马,悬赏千金,三年后,有人送来一匹死了的千里马,君王用五百金买下了死马的骨头。这事传出去以后,不到一年,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如果大王肯重用我,很多比我强的贤士就会不远千里来投奔你。”于是燕昭王就用重金礼聘郭隗,别国的贤才听到这事,便纷纷投奔过来。

食猪处士仅思肝:出自《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徒列传》。食猪处士指东汉隐士闵仲叔。他老病家贫,没钱买肉,只好“日买猪肝一片”。屠夫有时嫌他买得太少不肯卖。安邑县令说后,下令要宫吏每天买肉送给他。闵仲叔觉得很奇怪,知道真相后感叹地说:“闵仲叔岂以口腹累安邑邪?”就连忙从安邑搬走了。
处士,有气节有才干但不出来做官的人。

世仰双仙,元礼舟中携郭泰:出自《后汉书·郭泰传》。郭泰,东汉人,字林宗,学问渊博,善于言谈。他到洛阳拜会当时的大名士、河南尹李膺(字元礼),交谈之后成为知交。后来他回太原介休故乡时,京城的读书人有几千辆车送他,他和李膺同船而渡,送行的人都认为他们是一对神仙。

人称连壁,夏侯车上并潘安:出自《世说新语·容止》。西晋两位著名的美男子夏侯湛和潘安,他们喜欢同车出游,当时人称之为“连璧”。连璧,连在一起的两块宝玉,此处喻这两个漂亮的人。


读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三本国学启蒙读物,感觉《三字经》说教太多,《千字文》受“一千个不同的字”的限制,浅白顺达差强人意,还是《笠翁对韵》好,不但自带美感还真正寓教于乐,是我这个不小的朋友的最爱。

与《笠翁对韵》类似的还有一本《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进士车万育所编。进士,那是通过县考、省考、国考层层选拔,是可以参加殿试冲状元的,无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可巧,《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也是康熙年间人,只是他没有功名,是位民间戏剧家。

一位居庙堂高高在上,一位处江湖深浸地气,同样编纂儿童启蒙读物,他们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越想越期待了,我们赶紧来体察一番吧!

对音韵平仄不甚了解,只知道读着悦耳顺畅,是遵循古人演练定的格式,这次也不妨跟着学习一下。

相较于《笠翁对韵》每韵2-4段不等,《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晕了……同以前一样。把这格式丢一边,先学啥是“平”啥是“仄”。一番查证,原来……还是蛮简单的嘛!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中古汉语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四种声调,二元化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áǎ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阴平或平调;第二声叫阳平或升调;第三声叫上声或上音;第四声叫去声或去音。这样一对照,我们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是不是很简单!(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交融,方言无数,口音更是千差万别,平仄的判别并不是那么容易。想起黛玉教香菱学诗: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我们初学者切记切记,不要被音韵平仄这些东东缚住了。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1)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2)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3)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1)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2)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3)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1)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2)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3)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1)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2)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3)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1)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2)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3)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1)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2)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3)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1)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2)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3)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1)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2)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3)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1)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2)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3)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1)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2)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3)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1)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2)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3)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1)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2)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3)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1)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2)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3)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1)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2)

你可能感兴趣的:(《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