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听克市教学能手比赛课有感

        2019年克市教学能手大赛悄然落下帷幕,似乎一切又该归于平静。优秀选手、实力评委、有心听众,所有人将继续回到各自原来的工作轨迹,回到实实在在的一线教学。

        但归于平静不代表着心里不曾荡起涟漪,不代表“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对参赛老师而言,经历了反复备课、反复琢磨的阶段就如同凤凰涅槃后的新生,是专业成长中的一大步。作为听众,这场头脑风暴、智慧引领带给我的思考和借鉴也是数不胜数的。

        因为课不太好调,这些优秀教师的课我未能有幸一一聆听,单从我听过的几节课来说也是获益匪浅。

一、丰厚的学科素养。语文的博大精深决定了语文素养的积淀绝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所以要把语文课上得有语文味这实在很考验语文老师们的内功。印象很深的是一位老师执教《饮酒》,她的导入是自己创作的一首小诗《乱世幽菊》,诗句清新雅致,巧妙地将陶渊明的生平、喜好、性情、心境勾连起来,这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起点不凡的导入,给那节课打上了诗意的基调。接着老师还对学习方法进行了指导,然后引导学生对陶渊明诗作中“菊”和“鸟”的意象进行了思维发散式地品析。课堂结尾,由陶渊明和王绩的朋友圈引发的思想升华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回复王绩和陶渊明的朋友圈,既将提问的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又很巧妙地将学生刚学过的山水名篇串联了起来。不得不说,那位老师思维有高度,底蕴有深度,整堂课上无论过渡语、小结语、评价语经典诗文信手拈来,个性语录层出不穷,老师简直就是一部鲜活的行走的诗篇。师生文本两相融,这是我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二、板书设计的艺术。这里所说的板书的艺术并不是花里胡哨、刻意扭捏,而是能够清晰地串起课文内容的核心词,是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的脉络结构。我也曾在板书设计上做过一点点粗浅的尝试,所以很明白此次赛课老师们确实是在板书设计上下足了功夫的。有位老师执教《愚公移山》,她的板书设计尤其让人惊叹。板书生成后竟是一位老者、一把铁锹、两座大山。横亘在眼前的两座大山一语双关:既指愚公移山时所遇到的困难,又包含着学生学习此文遇到的困难。而那把铁锹上承载的则是愚公无私无畏、意志坚定、坚持不懈的精神。还有一位老师执教整本书阅读《水浒传》,“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板书生成也是让人眼前一亮。这些的板书设计无不凝结着老师们智慧的结晶。能够将灵动艺术的板书设计有意识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这又未尝不是一种深入文本提升审美的途径,我又何乐而不为?

图片发自App

三、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那天早上上完两节课,紧赶慢赶来到听课地点。然而,第三节课已经开始了。我本以为没有及时入境,后面听起来会比较茫然。然而,那位老师在课堂上创设的一个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却深深吸引了我、触动了我。回想我上过的为数不多的作文课,好像从来都是理论指导、条条框框的方法指导居多,告诉学生应该怎样怎样去写,不能怎样怎样,自认为讲得还算清楚明白,等到学生的作品交上来依旧未见任何改观,一度深深自我怀疑我怕是上了节假的作文课。

        那位老师则不同。在学生写完片段练习后,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了自评、师生共评等卓有成效的表格化评价方式。更让人啧啧称赞的是那位老师在课堂上创设的几个情境至始至终都是围绕一个活动而展开。老师对于课堂的整体建构意识很强,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不造作。

图片发自App

        那天那课让我明白:好的教学还应该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入情入境地去突破、去实践。

四、任务驱动的实效性。南湖中学的学历案教学掀起了语文教学革新思辨的风暴。我还不甚了解学历案这种“新事物”,根据参赛老师的课例和发到我们听众手里的学历案资料,我粗浅地认为这种学历案主导下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选取好的切入点、优化语文活动,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任务为驱动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我的理解可能并不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老师们这种勇于突破的精神,以及应用娴熟后的学历案给教学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果。

五、关注旁批和阅读提示的自读课。初出茅庐的我,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根本不知道教读课和自读课的本质区别,以为自读课就是略读课。在一次校际大教研上才知道自读课有自读课的课型,自读课有自读课的教法。最近听了两节自读课,最大的启发就是关注旁批和阅读提示来设计课堂活动。利用好旁批和阅读提示这一抓手,让它更有效地服务于课堂,引导学生用习得的方法解决未知的问题,从而丰富学生的思维方法。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此次观课,让我看到了井口以外的天空,让我放下浮躁的心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相信这些痛定思痛后的反思会在我心里埋下一颗种子,让我一步步完善自己,遇见更好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听克市教学能手比赛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