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逆袭”,还有机会吗?

      今年是疫情的第三个年头,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写“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走红的女教师让我们心生羡慕,我们都渴望“行万里路”,追求诗和远方。如今,因为断断续续的疫情,不仅在空间上,很多人受了限制,在思想上,我们也趋向于保守,很多小公司不堪压力撑不下去,大公司为降低成本进行裁员,作为普通人的我们,生活对我们似乎越来越苛刻了。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377万,增长率10.56%,有多少是毕业生或打工族为了“找份更心仪的工作”而选择读研的,除开读研提高学历,普通人要想在茫茫人海中实现“逆袭”,还有别的更好的方法吗?换个角度,我们该如何以积极拥抱的态度去适应当前的环境,找到一条“上行”的突围之道?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一本书是最近入手的《上行》。

    什么是上行?正如作者蔡垒磊所言: 作者通过对时间、社交、影响力、投资、驱动等方面的论述,详细解读了人们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通过自己的努力,积累微小的成长力量,提高实现人生价值的提升与生活品质的跃迁。

      作为普通人,如何找到上行的通道,从而达到更好的自我实现?首要的两个要素,一个是欲望:一个人最终能不能上行,跟他的个人欲望是否强烈有极大关系。有人说,如今这个时代,上行通道已然关闭,社会资源的既得利益者之间相互抱团,共同构建起一道防火墙,将其他人拒之门外,也有人说,由于马太效应的存在,无论年轻人如何努力,都赶不上资产丰厚者积累财富的速度,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这是不对的,我们反向思考,显然“下行通道”是开启的,有下就有上!

      另一个因素是认知。书中说到认知升级先于财富。就是说,一个人赚不到他认知以外的财富,即使是运气好,突然拥有了,如果不及时升级认知,财富也会随之流走。正是意识到这一点,作者结合自身的经历和积累总结出的经验,向我们传达了“可复制的突围之道”——上行。

上行是365天*24小时

      上行不是今天努力,明天就能有收获的速成之道,而是一种“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观念。以健身为例,锻炼1小时、两小时并不会改变我们的身材,而是以“月”、“年”为单位,当通过锻炼能够提升气质,让身材变好形成了一种习惯后,某一天,在照镜子的时候,发现肚子上有了马甲线,就会激动的拿起相机咔嚓一下,满意的发个朋友圈,然后继续健身。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在职场生活中,非工作时间尤为重要,一个人的注意力在哪里,哪里就会有结果。你选择挤出时间去健身,就会收获身材和气质上的改变;选择去读书成长,就会拓宽眼界。一段时间后,你还会发现意外收获:不知不觉已赶超了大部分人。

关于时间

      我们在生活中不难发现有好多针对“速成”的秘籍,例如7天学会某某某,相信这些理论的人都是急于做成一些事,而忽视了时间积累的重要性,而就算短暂的了解知悉也并不等于熟练的掌握。事实上,时间才是超越的最大秘诀,只要你在正确的路上,花费比其他人更久的时间,它就能使平凡无奇的小进步,最终演变成一种大成就。每个人一天都是那么24小时,而如何有效利用就成了关键。我们可以从其他地方挪用,就比如把消遣的时间用来学习,把时间用到更能够给自己带来成长的地方,而读书是门槛最低、效率最高的上升通道。用最适合的时间做最适合的事,把时间分块,大块时间做研究等需要潜心思考的工作,小块时间用来做零碎的事情,如果插不好空就会出现时间白白浪费的情况。假设你是一个准备考研的在职员工,在不耽误自己的日常工作情况下还要学习额外的知识,那么背单词这种不那么费脑力的工作就可以放在每一个小块空闲时间做,日积月累你的词汇量就会提升。除了搬运和插空外,还有偷时间的方式。一种是制定流程,减少摩擦;一种是先沟通再处理的平行运行机制,让你的“分身”帮你完成任务。

让拖延顺其自然,只做大事。

      “拖延症”患者在身边随处可见,他们要么是懒惰体质,要么是选择恐惧症体质,要么是未知恐惧症体质,总会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不处理事情,以为不处理事情就会自动消失。有人告诉我们立即行动就是说服自己的办法,而这里给出了另一个办法不妨试一试:让拖延顺其自然,时间久了那些耗时许久、不急迫又收益最大的事情会告诉你答案。另外就是“大事效应”,从框架设计开始,自己制定方案和执行重要的事情,而不是有人直接教你怎么做。当你能把一件大事做的比别人出色的时候,你就进入了“大事正循环”,你越做越好,并自成一套,你渐渐地就摆脱了拖延。

      其实,上行并不一定是在职场里你上升到了哪个职级,而更多的是你与自己原来的状态相比有多大的改变和提升,不要过分在意周围的环境,遵循自己的上行通道,你值得拥有的定会在某一时刻纷至沓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普通人“逆袭”,还有机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