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背景
Z同学,8岁三年级男孩,诊断我多动症,入学扶禾心理教育3个月。
家长反馈
Z同学,9岁,上小学三年级,诊断为多动症,学生确诊多动症,注意力分散的程度较高。(入学时有服用药物,遵医嘱情况下进行的心理咨询)。
学生性格
外向,活泼,喜欢运动,容易暴躁和哭泣;喜欢电子游戏、运动类的游戏。会下棋、打架子鼓、拳击和各种球类运动。
归因方式
向外归因,别人说话做事不符合自己的标准自己就会觉得烦,继而主动攻击对方。不会从其他角度思考问题。
时间的横向(人际关系)
和爸爸关系不好,看不惯爸爸把责任推到妈妈身上,觉得爸爸打妈妈很不好。
和妈妈关系不错,去妈妈工作的地方玩。
不喜欢妹妹,觉得妹妹太娇气,又很暴力。
会打妹妹,爸爸妈妈处理事情不公平,自己下次会打妹妹更重。
学校有一起玩的朋友,但是关系不稳固。有同学会欺负自己,自己会打回去。
时间的纵向(成长经历)
上小学之前,妈妈一直带着。
二年级之后,爸爸妈妈上班后都很忙,晚上很晚才回家。
在学习方面父母要求严格,经常会因为成绩不佳或者不听话被打父母打。
防御机制
向外攻击、被动防御
对自我的认知
自己很调皮、自己有多动症手脚控制不了乱动,不爱学习、学不好。
情绪状态
父母对其造成的影响较大,父母会采用打骂的教育方式,对其形成目前的情绪情况有较大影响。
刚来的时候情绪暴躁和同学发生矛盾想回家,后来和同学发生矛盾的时候会哭会告状。
人际模式
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和完整的行为处事准则。会主动发起一段关系但是不稳定,关系比较表面。以自己的角度理解所有事情导致相处中会发生一些矛盾。
入学15天时间的测试与观察
学习技巧不足
环境适应力尚可
和同学关系相处尚可
兴趣爱好广泛
破坏性行为(欺凌等)
家庭关系紧张,和父母兄弟姐妹
与朋辈发生冲突
情绪困扰(低落,烦躁,焦虑等)
生活作息不规律
分析与对策
原因分析
注意力分散和情绪调节能力差,导致人际关系的处理出现问题。
此判断依据:
临床观察(新生入校后的反应、心理咨询的动机、人际冲突中的表现)。
母亲对孩子情况的详述。
调整方向
首先通过注意力训练,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注意力水平,同时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应对方式,帮助其梳理情绪,改善其行为处理方式。后期再帮学生处理家庭及其他人际关系。
其次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以及平时和文化课老师的教学互动,使学生重燃对学习的兴趣,保持学习的节奏。
再次通过一对一学习力培养,增强其学习的自信,为能够正常回学校生活和学习做准备,最终落脚点还是学习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最后,行为训练贯穿始终,用阳性强化的方式让其学会遵守规则,学会正确的行为出事规范。同时培养其运动技能,让其通过运动使旺盛身体能量得到良好的运用。
调整历程--心理辅导
调整目标
1、核心问题:
注意力分散、情绪控制能力差、人际关系。
2、咨询目标:
长期目标--情绪稳定。达到能够正常上学,正常人际关系,能够适应良好各种人际互动情境。
阶段目标--前半个月梳理清楚学生的人际关系互动模式以及确定调整的目标和方向;学习节奏纳入正规;体能训练良好;对自我和他人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知。
3、咨询策略:
行为训练的方式先解决体能等适应能力问题。(CBT)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叙事治疗,合理情绪认知,放松训练,正念练习。
咨询方向
首先,与学生做初始访谈,确定整体咨询目标为环境适应,注意力提高,行为训练和情绪管理。
其次,帮助学生训练注意力及学习情绪表达。
-
注意力:运用注意力训练方式。
-
行为训练:通过阳性强化及场景模拟进行训练和疏导。
情绪管理:通过情绪耐受度训练,场景模拟从不同的角度重现及体会不同的情绪,寻找新的解决方式。
最后,通过心理情绪疏导结合日常行为训练控制,帮助其正确应对日常活动中遇到的矛盾和冲突。
矫治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其自我和周围进行认知分析辨析
精神分析探索深层原因
建构学生力量感
抗挫折训练
情绪控制训练
问题处理技巧训练
调整历程--文化课辅导
一对一学习力培养结合注意力训练,提高学习动力和技巧
学生不能长时间保持专注,遇到复杂任务会出现畏难心理从而无法集中注意完成任务。无法长时间在没有明确规则的场景下保持规范行为。
1、找准定位,预设合理的期望值(孩子拥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会朝着目标努力前进,从而激发内在驱动力。)
2、拒绝攀比,发现孩子的潜力所在
3、寻找触发低情绪的诱因,跳出情绪困境
4、利用培养兴趣的方法激发好奇心,从而建立新的动机(培养情操的事情,可以提高你的求知、审美能力,例如读书、书法等)
5、培养孩子成就感(做一下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成功、培养成就感,从而激发兴趣。)
调整历程--行为习惯训练
针对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具体地、持久地进行养成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锻炼习惯、自省习惯等具体化了的素质因素。从习惯着手,逐渐影响学生的性格和价值取向,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责任性。
采取行为主义疗法,包括阳性强化和负性惩罚等方法,强化和塑造良性行为,如对时间管理,自己生活的安排等。还包括:
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友爱同学,学会同学间的相互尊重与帮助
在学习和生活上和同学相互照顾,相互帮助
树立独立意识,自我管理生活
遵守学校作息时间,按时起床、出操、上课,养成良好遵纪习惯,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调整历程--兴趣爱好培养
艺术类课程:音乐/美术/钢琴/吉他/舞蹈/书法/演讲等
体育类课程:篮球/羽毛球/兵乓球/桌球/跑步/跳绳/自由搏击/瑜伽/健身等
益智类课程:棋类/推理/阅读/活动/手工等
陶冶情操,增强自信心
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培养严谨的思维
从培养孩子的思维上面讲,兴趣爱好可以让孩子在学习新的知识过程中,形成严谨的思维,在遇到困难时我们会认真探索、钻研、寻找答案直至解决问题。
增强意志力
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使孩子在生活中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沿着自己的目标坚强地走下去。
后期反馈
离校反馈
入学期间行为模式改变,更加遵守规则,初期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摩擦,会因为别人不小心踩了自己而动手,因为别人不喜欢自己撞椅子讨厌对方,攻击对方。目前转变为会问对方理由,会和对方说怎样做才行。
人际互动模式改变:从最初的“所有女生都针对我,男生都欺负我”到现在“某某也没有很讨厌啊,只是个别女生很烦而已,男生现在都玩得不错,我们还会互相分享零食,只有一个男生很欠,但我们也会一起玩”。
情绪表达方式改变,采用非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目前不会因为小事和别人打架,情绪起伏大时会通过运动、寻求老师的帮助来解决。注意力集中,上课能跟着老师学习,目前表现为不动手写字的时候可以安静一段时间听老师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