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15)||祝福“巾帼英雄”陈娟光荣完成使命

晚上准备在写文,突然看到朋友圈分享本地在线的一篇文章《玉门医务工作者陈娟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连续工作1个月,3天前迎来“休舱”》。

看到这则消息,眼前一亮,即可浮现出陈娟奔赴武汉时玉门人民欢送时熟悉的脸庞。

送行陈娟护士长驰援武汉

陈娟护士长,玉门中医院一位医护人员,只因曾经是一位幼儿园孩子的家长,所以和她熟悉。虽没有和她有亲密关系,但知道她是一名工作责任心很强的护士长。

曾经在中医院住院做过理疗,正好就遇到她值班。每天她都在艾灸房、敷腊房、药包和汗蒸房交替穿梭,而每次与病人交谈时都面带微笑,及其有耐心。有时还和患者交流家长里短或孩子教育。

在给我做艾灸时,她就喜欢和我沟通孩子教育问题,比如孩子回家读什么书好、家长和孩子在一起进行哪些活动等……每当我给她一些解决小方略后,她都非常感激地对我说“谢谢姐!”

后来她的孩子从幼儿园毕业,见面的机会少了。但只要见面,她总热情的地和我打招呼。

疫情期间,她和所有医务人员一样奔赴在防疫一线,没有除夕夜的团聚,没有亲朋好友的互访。当医院发出驰援申请时,她第一个交上了请战书。在众多请战人员中,她有幸被推选为玉门驰援武汉唯一一位医护人员。

她走的那天,我们当地的市委政府相关领导都亲自出面送她。我在朋友圈看到她手捧鲜花的照片,既感动又担心。感动她心里装着他人生命而不顾个人安危的担当精神,担心她只身一人驰援武汉,凶多吉少的生活会有怎样的结果?

那一刻我不禁泪目,思绪万千,写下几首诗《祁连山下的一抹鲜红》、《夜的灯光》、《元宵节,遥寄一碗汤圆给你》等诗歌,以表达对陈娟护士长的祝福(有幸其中前两首诗还被登录在政府网)。

在陈娟到达武汉,入住方舱医院工作后,她给家乡人民发来了自己的工作照和视频对话,当地市委政府又给她回了信。那一刻,朋友圈里所有人都在转发她的英雄“战疫”行。

陈娟护士长到达武汉,入住方舱医院工作

今天中午看新闻报道“武汉最后一家方舱医院休舱,所有轻症患者全部出院”的消息,那一刻我不假思索地想到陈娟,祝福她已经安全完成了使命,不知她现在在哪里?

没想到晚上就在本地在线看到了关于陈娟的报道。我默默为她祝福,祝福好人一生平安!祝福英雄凯旋归来!

英雄在哪?英雄就在身边,英雄就在铁人故乡的玉门!

陈娟完成使命

我想这次疫情后,就如朋友风中祥云留言一样“应该记住,在祖国、在社会、在玉门、在组织需要我们的时候,不管在那里,不管在那个岗位,我们都应该向陈娟护士长一样的英雄学习”。

因为我们是“铁人故乡”的子民,也是“铁人精神”的实践者。

玉门铁人故乡

疫情结束后,我们的教育要向李兰娟院士发出的呼吁一样,对孩子做好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领教育,让真正为国家出力奉献的科学家、医生、教师、军人成为全民崇尚的“英雄”和“明星”!



附:

      甘肃省玉门市医务人员陈娟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连续工作1个月,3天前迎来“休舱”。受访人供图
(抗击新冠肺炎)甘肃援湖北医护者“满月记”:渐入“汉”生活 乡味解相思
中新网兰州3月11日电 (张婧 韩璇)10日,得知“武汉方舱全部休舱”的消息时,陈娟正在宾馆房间休息,“应该快回家了”。就在3天前,她连续工作了1个月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实现患者“清零”,迎来休舱的她开始休整身体,“要原地待命”。
“换个地方工作。”陈娟清楚记得临出发时,母亲多有不舍,但其嘴上却说,“你是医务人员,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去”。“80后”的她是甘肃酒泉市玉门市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看到全国各地同行支援武汉的新闻,她坐不住了。
陈娟害怕家人担心,试探性地对家人说了去武汉的想法,没曾想,家人竟“不反对”。母亲说,“当父母的,哪有不担心,只能让她千万保护好自己,全家人等她平安返回。”
有了家人的支持,陈娟吃下一粒定心丸。“14人一组,每天照管近200个病人,给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采集标本、观察病情、处理医嘱……”她回忆说,加上往返医院途中、进出病区消毒、穿戴防护用品等,每天工作10小时。
1个月以来,陈娟在武汉的每一天,无论工作多累,她都会向家人“报平安”。“自己也从起初‘略紧张’,到逐渐适应了武汉生活。”她还说,在方舱医院的工作虽然忙碌,但为了丰富患者住院生活,工作之余,她还和同事们带大家跳广场舞、打太极拳。
同样支援武汉的甘肃医务者闫华来自定西市岷县,同批次人员接管的是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从出发到武汉,前5天都在练习防护服的穿脱,学习防护注意事项。”直到第6天,闫华才正式进入病房,有些迫不及待的他称自己“要上战场了”。
闫华回忆称,第一班是夜班,晚8点至次日早8点。提前2个小时,与他同班的医务人员们乘坐大巴车准备出发。“刚到武汉那几天,由于水土不服,每次上班出发前,我都特意服用胃肠炎药物。”做好一切准备,乘车半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他又花费半个小时穿好防护服,“进入病房,既兴奋又紧张”。
“病房中有32张病床,全部住满,普遍年龄偏大,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90岁。”在简单“打招呼”之后,查房开始了。闫华说,患者们心态很好,也很热情。一位84岁的老大爷邀请他,“疫情过后再来武汉,看最美的樱花”。还有一位78岁老奶奶说,“我要赶快恢复健康,你们就可以早点回家。”
在逐渐熟悉新环境的过程中,甘肃医疗队也陆续收到来自家乡的捐赠物资,特别是兰州拉面的香气扑鼻而来,给在武汉的每位甘肃人一解乡思愁,还有舟曲核桃、猪肉卷、牛奶……在收到甘肃乳品企业寄来的物资时,闫华说,每件纸箱上都贴了“寄相思,履难忘,顾盼等君平安归”字样的纸条。(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战疫日记(15)||祝福“巾帼英雄”陈娟光荣完成使命)